一条曙光路,半部柳州史

2019-07-18     深度柳州

“其城颇峻,而东郭之聚庐,反密于城中。”

明代旅行家徐霞客在其游记中,记录下曙光路东门城外一带的繁华景象。

曙光路分为东、中、西三段

镌刻着柳州最重要的几段历史

典藏着柳州难以忘怀的沉浮岁月


“左手千年史,右手大都会”。作为柳州最古老的一条老街,曙光路的今日依旧繁荣。贯穿其间,商铺淋漓,曙光路的风情就在历史的旧纸上,画满了老百姓的悠闲的小日子。

历史厚重的曙光东路

因为和东门城楼相依,曙光东路给人的印象也多了些历史色彩,想要感受时光的际会,恐怕除了曙光路,再也找不到更合心意的了。


东门巍峨雄伟,但柳州人很少会去了解它,谈起东门,对它印象最深的就是每周准时搭建的戏台。住在附近的老街坊们说,夏天的时候,晚上最爱搭伙来这听戏。


以前东门城市管理还没那么严格的时候,还时不时会有人出来摆摊,老东门云吞和芙蓉酥曾是这一片区最出名的美食,现在老东门云吞在别的地方开了店,芙蓉酥很难再觅踪迹了。


走进东路,老树虬枝,树影斑驳。东路不长,放眼下去是一排经过修复的骑士楼。沿着街面,商铺林林总总。


这条路,对于柳州人来说并不特别,若是非要给东路一个定义,以前我们喜欢把这叫台球城吧。红星还在的时候,每到周末,爱打台球的年轻人们,少不了在这里开一战。


现在这条路上还剩下的台球室只有零零星星的两家,别的地方也开了更好的台球室,但是每次和朋友约出来打球,还是习惯性的喜欢往这跑。


东路上的美食不多,开琴包子店算是让人印象最深的了吧,老老旧旧的门面总是带着浓重的历史感。

别看店铺小,包子味道却很迷人,现在只要和同事说早上要去买开琴包子,绝对是一群人要求打包的节奏。


开琴的包子个儿不大,但胜在价格便宜,才几毛钱一个。独爱它的粉丝包,配上现磨豆浆,元气满满的一天就从早餐开始了。


东路上的商家是零散的,卖果的、开糖烟店的、卖衣服、卖五金的都有;偶尔在其中还会穿插着一两家清吧和桌游吧,从外面路过的时候,依稀能看到里面年轻女孩暖暖的笑脸。



一条街道的兴衰,往往也是一座城市发展的缩影。

如今的曙光东路虽不比古时候繁荣,但还能从一部分景观上看出旧时的古貌,一排排的骑士楼,传递着民国的气息,让人充满了跨越时代的想象,这也算是自带历史文化街区的光环了。

尘封往事的曙光中路

中路与东路的沉稳不同,多了一丝现代的活力。曙光中路宛若这座城市商业发展的一把枷锁,在困扰多年之后被打开,埠上繁华,已隐约可见。

曙光中路是最接近五星商圈的。早年前因为风情港项目施工拖延和迟迟未能完工交付运营,原本畅通的五角星商圈因为形不成回路使得人流走向被改变;许多门店经营户耐不住人流稀少,生意冷清的寂寞而纷纷撤离。



“曙光中路已死,有事烧纸!”这是当时老柳州人的调侃亦是无奈。

曙光中路被人为隔断数年,不仅让曙光中路与解放南路交汇处这个柳州曾经最繁华的地段长期荒芜,甚至让不少柳州人逐渐淡忘。但是看好这条路的人依旧占很大比例。


停停修修,修修停停,在经历长时间的沉浮后,曙光中路才逐渐开始回春了,许多餐饮店、服装店、宠物店开始进驻这里。


现在逢年过节,曙光三条路里最热闹的还数中路。卖气球的、卖孔明灯的都挤到了这来,晚上江边的喷泉打开的时候,亲水平台上又是一番人声鼎沸的景象。

藏在故事里的曙光西路

曙光西街与曙光中路的现代化截然不同,这里低矮的旧楼紧密排列,人声嘈杂,没有一点繁华和体面,它看起来并不像一条文化老街,更像是越南的某个集市。


抛开繁华,走进西街,仿佛穿越回了三十年前的老柳州,一切的节奏好像都慢了下来。


那些一度想要留住的,却留不住,想要拆掉的,却也拆不掉。

西街里许多老房子因为年久失修破损严重,已经不能再住人了,但那些住惯这里的老柳州们已经做好了打算,要把余生都留在这里。


西街是热闹的,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曙光西路和青云路、西柴街一起自发汇集成了菜市,谈起这个菜市,大家都七嘴八舌。


“我克那里吃过粽子。”

“我早上喜欢克那里吃粥。”

“当一个人对生活失去希望,就放他去菜市场。那是一个可以拯救人生的好地方。”

所以,无论什么时候来西街,这里的美食好像总是能让人撑出幸福感。


西街就像一个小小的美食江湖。黑子米粉、阿秋云吞、瘦子米粉、十八婶芝麻糊、五婶粽子、油堆奶、符老三小吃……这里的每一家店乍看都不起眼,但吃过的人都会为它们点个赞。


菜市的生活千姿百态,这里的万种风情当然不止美食而已,还有那些经过岁月磨炼的老手艺。


这家理发店的装修,似乎还停留在上个世纪,但是这和西街的风格一点也不违和。


来这理发的人,都是老熟客了,理发的时候都喜欢顺带着唠嗑两句家常。一天天,一年年,小巷的理发店,似乎跟着时光,藏了许多人的故事。


上一辈人的观念里,拥有手艺才能安身立命,所以西街里的老手艺特别多,修表的、开锁的、修鞋的、还有一些裁缝铺,老邻居们的东西坏了,就方便拿出来修一修。


西街是杂乱无章的,吆喝声、讨价还价声,声声入耳;挨挨挤挤的摊位,连走路都困难,但就是这样的西街让人感觉治愈,因为这里包含了柳州人真实生活里的一部分。


这里和繁华的现代都市,和快速的机械化时代是如此不同,它的存在是一个城市的怀旧,也是上一个时代生活的回响。

一眼百年,不同光阴,但共同的曙光却照进了这里的每一处,老街终归还是要有老街的感觉。


漫步在曙光路上,只要抬头在光影跳动的树梢微微一瞥,就能遇见美食,遇见现代化,遇见情怀,遇见生活,遇见半部柳州史。


同一条曙光路上,有着这座城市反差最大的城市风貌。

没有一条路可以像曙光路这样,如此身世显赫,却从不恃宠而骄。

如果你只有一天的时间来游览柳州,不妨骑着单车,来逛一逛曙光路;然后你就可以跟别人说,我只用一天,就看遍了柳州的百年。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qeWcDWwBmyVoG_1ZHub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