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在京召开。会议表决通过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收获广泛点赞。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对滥食野生动物的突出问题以及对公共卫生安全构成的巨大隐患,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拒绝野味”的声音空前高涨。此前,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已部署启动野生动物保护法修改工作;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明确,对野生动物及其制品非法交易在依法可以选择的处罚种类和处罚幅度内顶格处罚。
虽然全面修订野生动物保护法还需要一个过程,但在当前疫情防控关键时期,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尽快通过一个专门的决定,在相关法律修改之前,先及时明确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动物,严厉打击非法野生动物交易,无疑为进一步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提供了有力的立法保障。
有人说,人类发展史就是一场与传染病作斗争的历史。致命疾病从何而来?据统计,当今人类新发传染病78%与野生动物有关。鼠疫、埃博拉病毒、中东呼吸综合征等疫情都发源于野生动物。17年前,令国人记忆犹新的非典病毒正来自于中华菊头蝠,果子狸是其中间宿主。然而,无数次血的教训似乎未能唤起某些人的警觉,也正是因为少数人的贪婪无知、屡教不改,导致全社会深受损失,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
战“疫”紧张,更要充分反思祸源。除了补齐应急机制、管理方式方面的短板,也要建立起防疫的长效机制,从源头堵住疫病的发生。自然世界不只属于人类,也属于野生动植物这些“原住民”。而讽刺的是,有人抱着“大补”的幻想贪食野味;有人为了炫耀身价,非法养殖野生动物,美其名曰为“异宠”;还有人在非法交易里尝到了甜头,将违法产业链条越做越大……这些愚蠢行为害人害己,一直以来得不到根治,无非是因为违法成本太低。要遏制种种乱象,最终还是要依靠法律武器,给违法之徒当头棒喝,让蠢蠢欲动者不敢肆意妄为。当然也要看到,除了直接“侵害者”,眼下许多诸如野生动物“浑身是宝”的歪理颇有市场,对此进行严厉打击,以此唤醒愚昧亦是当务之急。
滥食野生动物不仅是陋习,更是赤裸裸的违法。期待此番“全面禁止”“革除陋习”,能让敬畏自然的意识更加深入人心,莫再用人命为无知埋单。
*本文由树木计划支持,长安观察出品,首发在今日头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