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海鲜市场供货商忏悔书”曝光?最近,许多人都在朋友圈刷到过这条耸人听闻的信息。你或许不屑一顾,但总有人为之买账。
据统计,仅这篇粗制滥造的谣言帖,就收获了千万次的阅读量,一些人对其中渲染的水产经营乱象深表担忧,甚至连水产品都不敢吃了。好在公安机关及时出手,一举揪出这个平均年龄仅19岁的“网络水军”团伙。
公共事件向来是滋生谣言的“沃土”。疫情发生以来,捕风捉影的说法很多,但在网络世界沉浮多年,很多网友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熏醋杀菌”“滴香油防病毒”一类谣言几乎丧失了传播力。然而,以所谓揭黑爆料为卖点的谣言还很有市场。
国内疫情严重时,种种来路不明的微信截图,或是控诉“命如蝼蚁”,或是传播“内部数据”,真真假假让人迷惑。国外疫情暴发后,一系列打着披露外部世界情况的文章,如“疫情下的XX”“XX华商太难了”又接踵而至。尽管信源模糊,但一来作者说得有鼻子有眼,二来明里暗里传递着一种“真相媒体不敢报”的错觉,一些人就选择信以为真。
从“经久不衰”的养生谣言,到一度风靡的焦虑“爆文”,再到疫情之下的“内幕爆料”,这些文章虽然内容各异,但配方如一,目的都是造谣生事、收割流量、赚取利益。“华南海鲜市场供货商忏悔书”的炮制者自陈,此文带来的流量使其非法获利近30万元,而其加工的过程不过是移花接木罢了,真可谓是“一本万利”。
造谣传谣理应受到法律惩罚,但我们要看到,这些流量玩家在非常时期玩火,造成的负面影响远超以往。那些被蒙蔽的人里,有多少因此开始无端质疑甚至大肆抨击有关部门,有多少因偏听偏信,将权威发布当成“耳旁风”?在凝心聚力的关键时刻,这种人为制造的阻力浪费了大量人财物力,潜移默化中牵绊着“战疫”大局。这个意义上,我们强烈支持公安机关依法惩处“网络水军”,更呼唤以此为契机,不断完善日常执法,不断织密监督网络。
当然,“爆文”的生意盛行至今,根本上还是因为有市场。那些对此类消息深信不疑的网友,如今看到自己被小作坊批量生产的垃圾文章耍得团团转,应该有所反思。为什么政府部门、权威媒体、专家学者都在反复传播科学信息,而自己却总乐于相信这些道听途说的消息?转发“世界失控了”“华商太难了”一类的“小爽文”时,自己带有什么潜意识?
据统计,人类从直立行走到2003年所创造的知识,总计才5艾字节,而如今每年全球移动数据流量已超过900艾字节。如果说过去是“信息池塘”,那么今天就是“信息海洋”。被裹挟其间,谁都有看走眼的时候。但吃一堑长一智,大家应当多一些理性,少一些盲从。
可以想见,只要流量变现的逻辑没有变,流量玩家就不会轻易收手。实现更好的网络化生存,需要方方面面一起努力。日常监管不能滞后,权威发布不能缺位,广大受众保持清醒,多措并举方能不断消弭劣质“爆文”的生存空间,还网络世界更多清朗。
*本文由树木计划支持,长安观察出品,首发在今日头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