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21日,黑龙江哈尔滨道里区某小区,有一个小男孩坐在33楼楼顶想要跳楼。民警得知后,不断用聊天的方式分散小男孩的注意力,最终将小男孩救下。
据了解,当天家里买了一台冰箱,等送货员送货到家里的时候,孩子给妈妈打电话,由于信号不好,说得不是很清楚。妈妈一着急,就骂了儿子一句:“你咋这么笨呢?死了得了!”紧接着电话那端的爸爸又接过妈妈手里的电话,把儿子骂了一通,说儿子“这么点事儿都弄不明白”,然后将电话挂断。
因为信号不好,儿子被父母责备,还让其“死了得了”,这让儿子深受委屈。后来儿子爬到33楼楼顶,边哭边录了一条视频发给妈妈,说自己要跳楼,吓得妈妈当场晕过去。
这样的新闻,屡见不鲜,很多人认为是如今的孩子抗压能力太低造成的,但曦曦妈想说其实是家长的沟通方式存在严重问题。
(1)父母性情急躁,一丁点小事儿就说成是天大的事情
很多爸妈性格比较暴躁,当孩子有一丁点让他们不满意的地方,他们就开始无限夸大事实,并且喜欢翻旧账,他们觉得“我把孩子说得越不像话,孩子就越是会改正”。但事实上,家长越是贬低孩子,越是侮辱孩子,孩子越是反感,甚至会抓住家长说的某一句话,而怄气半天。
孩子没有听清我们的讲话,或者我们没有听清孩子的讲话,挂断电话,重新打一次说不定信号就好了。用急躁的方式唾骂孩子,你可能觉得这是你几十年改不了的习惯,但对孩子来说这就是父母嫌弃和厌恶自己的最佳例证。
(2)骂人、侮辱自尊、践踏人格的话,不要随时挂嘴边
要想孩子的修养有多好,父母就得先做好表率。你常常把脏话、侮辱自尊、践踏人格的话语挂嘴边,这样不仅对孩子的抗挫能力没有半毛钱关系,还容易致使孩子内心崩盘,走向绝路。
孩童阶段、青春期阶段,孩子的内心都是敏感脆弱的。家长不要为了发泄自己一时的不良情绪,就冲着孩子大吼大叫或者人格侮辱。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做自己情绪的主人,不要让情绪牵着鼻子走,更不要把坏情绪发泄到孩子身上。
(3)停下脚步,聆听孩子的心声,不要以偏概全觉得孩子就处处差劲
很多家长都知道田忌赛马的故事,但是他们却没有选择做田忌,而总用自己孩子的缺点和别人的优点相比,他们就是为了营造一个“孩子处处不如人”的假象,想通过这样的对比,来激起孩子的斗志和胜负欲。
我们要学着做孩子的伯乐,发现孩子的闪光点,予以争取的鼓励和引导。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不要太急躁,尝试着停下脚步,聆听孩子的心声,不要以偏概全觉得自己的孩子处处差劲,觉得别人的小孩儿处处优秀。
——————
孩子的承受能力差,和父母有着直接关系!我相信这个小男孩也定不是第一次听见父母如此骂自己,所以情绪崩溃也是迟早的事儿。
关于这个事件网友们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现在的孩子压力太大,前几天孙子来我家住了几天,我和孙子闲谈中,他告诉我‘人活着还不如一桶水’。虽然我不知道他表达了什么意思,但我知道这个三年级的孩子学习方面的压力一定不小。”
“身为一个00后,我感同身受。父母那一辈的童年有兄弟姐妹,有猫有狗有田野有星星,没有那么大的学习压力。而我们呢?高楼大厦没有星星,只有写不完的卷子和作业,听老师的话,小心翼翼的不敢招惹父母……”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一句话不是跳楼的根本原因,而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父母二人都唱黑脸,一骂两人都骂,孩子自然感觉这个世界没人爱自己了。”
“一句鼓励和表扬的话语,会让孩子自信,智商也会上涨。贬低、挖苦、瞧不起孩子,只能让孩子无地自容,觉得在父母眼里的自己都这样了,还不如以死做个了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