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莫妮卡
原创出品。
朋友跟我吐槽,每个月收到的“红色炸弹”让她不堪重负,大到结婚,小到乔迁,关系好的,接到消息,打心底为对方高兴,早早就开始准备祝福。而关系非常一般的,一个通知过来,令人措手不及又尴尬不已,到底去还是不去,礼随多随少,都是纠结的问题。
成年人的世界里,人际关系紧不紧密,看花钱时的感受就知道。请客这件事,有时候要掂量一下两个人的感情,不要随便打扰别人的生活。因为有些人,真的目的不纯,只要认识就给你塞请柬,搁在谁身上都不会舒服。
大多数人,为了面子,不管心中是否愿意,都会给请客的人随礼。一年到头,礼金就在家庭花销中占了不少的比例,换来的却是再无交集。礼金本就是人情债,但是有些人情,却有去无回,实在得不偿失。
并不是你真心对待别人,就会得到相应的回馈。虽说人际交往,吃亏是福,但是有些亏,吃多了就是冤大头。
现在很多人太功利了,为了敛财不择手段,生活不上进,整天就在请客这件事上琢磨。除了婚丧嫁娶这些大事件,生个孩子要请客,孩子升学要请客,搬个新家也要请客,人不到可以,礼到就成。
有些事情本不用大张旗鼓地操办,按着平常人的思维,把身边关系亲近的人请过来聚一聚,图个热闹就可以了。这样兴师动众,实在招人厌烦,别人一听说他要办事,在随礼金这事上都是心中有所抵触。
有人脸皮薄,觉得人都请了,如若不随礼,面子上不好看。但是一年总是在办事的人,动机实在太过明显,如此难看的吃相,委实不用太顾及脸面。否则,就是死要面子活受罪。
有些人,不管什么事,都会给你发请柬,好像跟你关系很好的样子。你随出去不少的礼金,以为你们的感情也比较铁磁了,但是,你有事的时候,人家不是出差就是忙,总之贵人事多。
之前有个朋友,一有事就给我打电话发微信,我也一直真诚以待,每次前往,都是以好朋友的高标准来行事的。结果,到我结婚的时候,他居然推三阻四,不仅没来,连礼金也没有。还“承诺”,等我孩子办满月的时候一并随礼。当时我就梦幻了,这是什么神奇的操作。
经此一事,我就不再和这个朋友联系了。私以为没有联系的必要,有些事可以不计较,有些事却是不能挑战的底线。
当真心换来一句戏言,这样的友情也就到了尽头了。
同学结婚的时候,小梅觉得跟她关系比较铁,就随了1500元的礼,当小梅结婚的时候,同学却给她回了500元。
小梅心里很不是滋味,去争辩吧,显得自己有些斤斤计较,但是放任不管,又实在憋屈。无奈,只好拉黑了这位同学。后来同学在群里说小梅心眼太小,没有容人雅量,小梅没再说什么,下定决心跟此人绝交。
懂得人情世故的人都明白,礼尚往来,回礼只能多,不能少,这是最基本的礼貌和修养。
这件事表面上看起来是钱的事,但是本质上却是感情的付出不对等。
随出去的礼,是一个人对感情在数字上的考量,随礼多少,也是你在对方心中的分量的体现。
人常说,礼轻情意重。
但是在随礼这事上,真的能看得出亲疏远近。如果你的朋友做出这样不合礼仪的事情,说明你在他心中只是个无足轻重的人。所以,该远离就远离,你的好,他配不上。
上周,微信界面上突然多了一个群,群主是十多年不联系的老同学,自从初中毕业后再无交集。他在群里热络地抛出话题,一时间,不少人打开话匣,回忆往昔。
看气氛差不多了,群主下发通知:X月X日,在XX酒店要举行婚礼,届时希望各位同学能前来参加。
原来是这样。同学群里短暂的沉默之后,大家都纷纷送上祝福。只是,手机屏幕后面的人的心情就各不相同了。
不知道这位同学是怎么想的,总之,私下里,大家交流的时候,都或多或少表示出对他的不满。要知道,有些同学都已经结婚生子好几年了,面对这样的邀请,实在有些左右为难。
有些感情,确实没有想象中那般美好。平时八竿子打不着的人,办事的时候就不要请了,不管你是以怎样的名义,都不妥当。
而没有关系的人,也不要随礼了,真正的朋友也就那么几个。很多人都是我们生命中的匆匆过客,没有必要给自己添堵。
请客随礼看交情,礼金是友谊的试金石。
钱,维持了每个人最基本的体面,也会撕裂一些人虚伪的面纱。
成年人的关系,大多是靠钱来维持的,也是用钱来鉴别的。
谁的钱也来之不易,不用花在那些不相干的人身上。对方不尊重你,不把你当回事,你也不必用钱来堆砌你们并不存在的感情。
有那钱和时间,还不如多陪陪家人,把钱花在刀刃上。
今日话题:你对随礼这件事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