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中溶氧多少才是最适宜的?

2019-08-01   肥水专家

溶氧是水产养殖中最重要且最容易发生问题的水质因子之一,水体的实际溶氧量受到其中生物、物理和化学等因素的共同影响而时刻变化。

当水中溶氧不足时,首先直接对养殖动物产生不利影响;其次是通过影响水体环境中其它生物和理化指标而间接影响养殖动物。

致使其生长、繁殖甚至生存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轻则体质下降、生长减缓,重则浮头、泛塘,导致大量死亡。

增加因素

在池塘养殖中,水中的增氧主要来源于:浮游植物光合作用放氧;人工增氧(机械增氧、化学增氧等);大气中氧气的自然溶入。

但在不同条件下上述几种增氧作用所占的比例也各不相同。

富营养型静水池塘以光合作用增氧为主,高密度精养池塘以人工增氧为主,贫营养型水体及流动水体以大气溶解增氧贡献较大。

减少因素

水体中的耗氧作用可分为生物、化学和物理来源的耗氧。

1. 生物耗氧

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呼吸作用所消耗的溶氧,大多数情况下,水中的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呼吸耗氧占据池塘耗氧的绝大部分。

呼吸耗氧主要发生在阴天和夜间光合作用不强的时候 。

2.化学耗氧

包括环境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和无机物的氧化还原。

3.物理耗氧

主要指水中溶氧向空气中逸散,只占据很小部分,这一过程仅在水---气界面进行。

低溶氧危害

水中溶氧低于某一水平时,养殖动物的生理代谢和生长开始受到不利影响,但并不会导致死亡,这时的溶氧浓度称为临界溶氧。

若溶氧继续降低,到不能满足生理上的最低需要时,养殖动物会因窒息而死亡,此时的溶氧浓度称为致死溶氧。

临界溶氧和致死溶氧依动物种类和规格不同而异,并且受到水温、盐度等其它环境因子的影响,例如,随着水温升高动物的致死溶氧下降。

低溶氧反应

当水中溶氧稍低于临界水平时,水生动物开始表现出摄食下降、生长减慢、饲料系数增加,虾类脱壳频率降低,且经常在浅水区活动;

水生动物经常群集在增氧机附近。长时间持续低氧会降低水生动物对环境胁迫和对疾病的抵抗力,常常导致应激性疾病的发生。

在接近致死溶氧时,水生动物将停止采食,因呼吸困难而大批游到水面吞取空气,发生严重的“浮头”现象。

此时鱼虾运动活力很低,对外界 反应迟钝。高密度养殖条件下,如果浮头发生在上半夜或午夜刚过。

表明水体严重缺氧,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否则会造成鱼虾大批死亡,甚至泛塘。

#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水产养殖肥水,详情点击“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