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袍美探》,美的可不仅仅是旗袍。
最近, “上海名媛”彻底火出了圈。
曾经让无数吃瓜小姐妹艳羡的“名媛圈”,就像被人仓促之间关掉滤镜的网红脸——不但不香,还处处透着生活的辛酸。
5,000块一晚的酒店,40个人拼,有人问凌晨能不能优惠,有人温馨提示浴巾不要弄湿,因为后面的小姐妹还要继续“岁月静好”;
小一千的双人下午茶,6人上阵只拍不吃,省钱又减肥;
十几万起跳的爱马仕Kelly25奶昔白,也能花个A货的钱背正品,更有甚者,一双600块的GUCCI丝袜,也要双人下单、有福同享。
难怪有网友犀利评论说,从此再听到“老娘跟你拼了”之后,会有不一样的看法。
虚荣的故事千千万,但如此带有“节约意识”的还真是头一回见。
只是无辜被CUE的 宝格丽酒店和真·上海名媛们,着实让人有些心疼。
毕竟 “真正的沪上名媛”永远是少数,看不见摸不着,白白让“高仿”们占得了先机。
真正的上海名媛什么样?
最近由 马伊琍、高伟光联袂出演的 《旗袍美探》,就给出了 “美貌与智慧并重,情商与品位在线,不向邪恶低头,三观始终周正”的答案。
女主角马伊琍在剧中饰演 从巴黎返回上海的名媛苏雯丽,在看似咋咋呼呼、夸张搞笑的言行之下,却怀揣着一颗缜密、细致的“侦探心”。
在阴(爱)差(管)阳(闲)错(事)之下,这个衣柜比遇言姐房子还大的沪上名媛大小姐成立了 上海滩第一家女子侦探社。
然后就开启了和 法租界探长罗秋恒(高伟光饰)走到哪儿,哪儿就有人领便当的破案之旅。
马伊琍在剧中一改以往的形象,活脱脱是 一个行走的“花瓶”——一集换三套礼服的速度让人惊叹,说话走路也是自带一百瓦背景光,恨不得时时刻刻站在舞台中央。
撩人的小情话张口就来
高伟光扮演的罗秋恒,则完美地诠释了一个 外表冷漠、专业不下线的“铁面探长”。
从一开始面对苏雯丽时的“您哪位?别添乱”,发展到后来互怼成瘾,有事第一个上的“隐藏迷弟”,带着点憨萌的人设也是让遇言姐笑到头掉。
本以为不会有什么火花的 “雯秋CP”,却意外的有看头。
而整篇故事就在浮华艳丽实则暗藏玄机的上海社交圈中缓缓展开。
平均两集一个案件,时不时撒把狗粮,琳琅满目的旗袍华服,就像一桶超大爆米花,就算无数人跟你说没营养、热量高,但你就是忍不住想要抓起一把狠狠塞进嘴里。
男帅女靓,轻松不闹心,实在让人磕得上瘾
故事翻拍自 澳大利亚带些轻喜剧色彩的《费雪小姐探案集》。
原剧中的费雪小姐是一个时髦、有趣、年龄成谜且换男友如同换造型一般频繁的迷人女士
原版电视剧的时间线定在了 1928年的墨尔本,电视剧对主人公 芙莱妮•费雪着墨颇多,用一句话总结,就是 颜值智商双在线,品味好衣服多。
原著中更多聚焦在费雪小姐身上,她和众多追求者的感情戏也是一个亮点
澳洲的这部电视剧,情节轻松不烧脑,把全篇最重的笔墨都用在了费雪小姐一人身上,不像其它的侦探片带有拘谨、压抑甚至诡异的感觉,一口气看上几集,不亚于吃一大桶爆米花。
剧中一大亮点,就是 费雪小姐“无穷无尽”的衣橱。
遇言姐每次看都在暗暗感慨:“天哪,这些好看的衣服到底是从哪搞的?”
费雪小姐的穿着打扮带着浓浓的时代气息,是观众了解那个年代最好的窗口
在剧中,费雪小姐贡献了不少至理名言
原版珠玉在前,马伊琍的演(打)绎(扮)更加让人好奇。
只不过故事发生地点变成了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上海。
这个年代设定分外讨巧, 既有老上海的精致复古,又有百老汇的浮华洋气。
同时代的上海时尚ICON
剧情不烧脑,也没什么特别深刻的内涵需要人关了电视去思考,从一开始,这部剧就没打算用多曲折离奇的破案推理打动观众, 它表现出来的是对“正义”这件事的乐观颂扬和对那个时代女性的积极展示。
《旗袍美探》中主要涵盖了十五个悬案,每一个故事都有明星客串。
董璇饰演苏雯丽的儿时玩伴—— 沪上著名法医、女版“华生”柳如青。
董璇的法医角色格外讨喜,修身三件套格外提气场
在 《二十不惑》、《忽而今夏》中都有着精彩表现的 卜冠今饰演苏雯丽的闺蜜小桃子。
小桃子就是第一集中的小女佣,她的真实身份很让人吃惊
在《浪姐》中披荆斩棘的张雨绮在剧中也有客串,Lady席发现了,她真的非常适合旗袍造型
故事其实比较简单,话说游历欧洲多年的上海名媛苏雯丽,从巴黎回到上海,希望找到当年凶手杀害妹妹苏雯斐的证据。
苏雯丽的出场,特别像泰坦尼克号里Rose的亮相
只不过 一出场就惊艳了一大片。
欧洲流行的大檐帽,极好地修饰了脸型。
而斗篷式上衣,外加修身铅笔裙,让苏雯丽浑身上下都散发着明显的20世纪50年代的风情。
铅笔裙起源于一段很具传奇色彩的故事——当初伊迪丝伯格夫人在成为第一位搭乘飞机的美国女性时,为了害怕裙子在飞行时被吹起,用一根绳子束住了脚踝,于是带火了当初被称为“蹒跚裙”的裙装式样。
奥黛丽赫本的演绎
铅笔裙正式问世,是在1954年,它的名称来自于它如同英文大写字母H的造型,拥有笔直全身的造型,稍微强调腰部的设计。
干练、优雅、大方
在20世纪5、60年代之前,铅笔裙简直成了风靡一时的流行单品, 它可以代表奢华时尚,可以释放性感魅力,几乎是当时女性必备的单品之一。
剧中苏雯丽的另一套绿色洋装,就几乎完美复刻了50年代的淑女范。
纤细的腰肢、到小腿肚的裙长,女性的线条鲜明妩媚
为了查找线索,她来到闺蜜举办的慈善晚会上,大大方方地和从巴黎回来的小伙子大跳热舞。
红色的连衣裙、飞扬的流苏,果然让她成为舞池中的焦点。
苏雯丽在舞会上这件红色流苏小洋装,便是 20世纪20年代Flapper girl的缩影。
Flapper的本意是 “刚刚学会飞的小鸟”,Flapper Girl则用来形容上世纪20时代美丽轻佻的年轻女郎。
她们独立张扬又享受浮华的时尚态度,成为后来无数设计师的缪斯原型与灵感来源。
她们是一群理直气壮的“物质女孩”。
电影 《了不起的盖茨比》,就是对Flapper Girl风格的最佳诠释。
《了不起的盖茨比》里女主角黛西的剧照
那时裙装的设计几乎呈“直筒型”,裙装的胸部曲线做了扁平化处理,低腰线和过膝的裙摆长度让人穿起来也比较舒服自在。
这一时期的裙装还有一个特点: 我可以慵懒随便,但看上去必须显得有钱!
于是,争奇斗艳的名媛小姐们在直筒裙上增加了更多的细节,比如亮片、宝石、水晶、羽毛、流苏等。
Flapper Girl风格的设计手稿
小作精苏雯丽深谙Flapper Girl的精髓—— 能显摆自己,就绝不低调做人。
不过她的“作”确实赏心悦目
另一套露背无袖红色晚礼服,也是20年代Flapper Girl的标准装扮。
当年的时尚天花板读物《VOGUE》对Flapper Girls有着这样的诠释——
“她是一名梦幻般的古怪女子,漂亮得很现代,她们很巴黎,但也将未来主义、纯朴,还有一点点脂粉气狂野地融为一体。”
她们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保守女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了不起的盖茨比》里,女性角色的装扮就很经典
俏皮的短发,无袖且让身体线条看起来像长方形的裙子,平坦的胸部线条,加上夸张的帽子或者头饰,以及象征优雅叠戴的珍珠项链。
集齐以上要素, 20年代复古风轻松解锁。
剧中苏雯丽的那身礼服,堪称对Flapper Girls风格的完美继承和改良。
珍珠、流苏、宝石感觉不要钱似地往上堆,但又因为选择了相对素雅的颜色,因此带着一种隐约的奢华。
真正的20年代时髦精,其实比苏小姐还要夸张
作为一部轻松的时装剧,剧中人物的服装其实也在原有基础之上,做了大幅的改良。
我私以为,这件黑白竖条纹的旗袍,是将中式旗袍和Flapper Girls风格结合得最好的一件。
从发型到花边装饰, 既有老上海旗袍的矜持内敛,又带着20年代那种张扬和热闹。
苏雯丽的发型,和《了不起的盖茨比》里黛西的发型如出一辙,就连珍珠发卡的位置都别得一样
二三十年代的上海,裤装,对很多女性而言还是“新事物”,谁要有勇气穿着裤子上街溜达一圈,绝对能引起一片窃窃私语。
但 名侦探+上海第一名媛苏雯丽小姐,明显并不在意。
上身是灯笼袖、小领结衬衫,下身一条高腰双排扣阔腿裤,头戴黑色宽沿草帽, 潇洒之中依旧不忘“妖娆”风采。
高腰宽腿裤脱胎于最早女士们的沙滩睡裤,是一种在海边游泳或者居家时穿着的宽松衣物,并不能当做正装来穿。
它真正演变成 “高腰、宽腿”并成为流行的一部分,还要等到1940年左右,当时为提高户外活动穿着的实用性,设计师们开始从男士西装上找寻灵感,高腰便裤开始出现。
当时多采用轻型花呢、斜纹棉布和灯芯绒等结实面料,裁剪成柔和的宽松卷边样式。
裤子的线条和腰部设计,能够很好地展现出女性美丽的腰部线条,但宽松的裤腿又能为工作和运动留出宽敞的空间。
在 1967年的YSL春夏高定秀场上,法国著名设计师Yves Saint Laurent大胆地开创中性风格,将男装元素运用到女性服装里:
白衬衫、领结、黑色礼服套装,这种带有独特男性风格的服装被当时的时尚界称为 “吸烟装 (Le Smoking) ”。
摄影大师赫尔穆特·牛顿 (Helmut Newton) 在1975年为法国版《Vogue》拍摄的时尚大片
即便是在那个女权精神崭露头角的年代,吸烟装的出现虽然给予了渴望平等自由的女性一个宣泄口,但在正式场合中,女性着裤装依然不被大众和社会所接受。
上世纪三十年代的 德国女星玛琳•黛德丽Marlene Dietrich在巴黎旅行时曾被当地的警察局长警告,禁止她穿裤装在公众场合露面。
但这位德国姐姐还是不管不顾依旧那么酷
圣罗兰的好友、 纽约名媛南·肯普纳Nan Kempner身着YSL套装进餐厅时,被服务员拒之门外,服务员称她的裤装是“下流而且不合时宜的”。
后来Nan直接脱掉了西装长裤,只穿了西装外套就走进了餐厅(Lady席表示服气)。
就是这位帅气的姑娘
虽然只是简单的白衬衫加阔腿裤,但苏雯丽这一身背后,却是 女性在时尚领域争取“平等”的重要标志。
苏小姐绝对是当时上海滩的“叛逆时髦”先锋
除却新潮裤装,剧中的苏小姐,还有几套带着Dior基因的New Look装扮值得表扬。
1947年Dior先生首次发布的花冠系列,也是大家常说的New Look。
这一系列强调腰胸曲线的对比,重现19世纪风靡的斜肩、收腰等元素,以纤细的腰线、高耸的衣领与宽裙摆为典型元素, 整体形成“X”廓形。
没有过分累赘的装饰物,既古典又显得摩登味十足。
肩部收窄、线条柔美,丰满的胸部、纤细的腰肢,用裙撑撑起的长长裙摆,及小腿最细处,离地面只20厘米左右,配上猫跟鞋, 走起路来纤纤作细步,优雅至极,散发出浓郁的女性魅力。
村里最靓一枝花,苏雯丽
裙摆的用料十分多,因此穿上细高跟走起路来犹如风摆荷叶,袅袅娜娜,显得女性的体态特别优美。
另一套蓝色上衣搭配白色大裙摆的造型,Lady席总觉得是 致敬了《罗马假日》里的奥黛丽·赫本。
收腰大摆连衣裙是50年代“新风貌”浪潮下大众化成衣的经典之作。
本以为剧中主角的着装只和“旗袍”有关,没想到细细看来,却带着如此繁杂的背景出处。当然了,“旗袍”才是这部剧最大的看点,而平均一集剧情换三套衣服的苏雯丽,也确实没有让我们失望。
海报上的一袭后背镂空金丝绒旗袍,瞬间就叫人挪不开眼睛。
墨绿色暗纹金丝绒的材质,像一首流动的诗歌,把马伊琍的好身材显露无疑。
旗袍穿对了,绝对就是人群中最显眼的那个
金丝绒的质地其实非常挑人,稍不留意就会将身上的赘肉“曝光”,但只要裁剪合体, 那种奢华的“暗暗带着闪光”的气场,绝对能够大杀四方。
这件旗袍,真的超美,也难怪后期宣传将它当做推广海报的 “战袍”标配。
另一件旗袍与这件墨绿色的恍若双生,只不过变成了红色金丝绒暗纹。
胸前衣襟经过改良,有种肚兜的既视感,却起到了很好的修饰效果。而且 这种暗红色,配上白皙的皮肤,简直会让人自带闪光+磨皮效果。
尤其背影的竖条花纹,让马伊琍美到出框。
张雨绮的圆润身材其实最适合旗袍,她在剧中的造型就属于中规中矩款。
浅白带花纹的旗袍不但不显“丰满”反而为她营造了一种“内敛”的风韵。
马伊琍的服装明显带着“中西合璧”的风格,中式立领刺绣,却安了个灯笼袖。
下半身更是玩起了“拼接”,虽然不太符合时代设定,但却给广大复古爱好者提供了一个极其实用的着装方案。
这件带着灰调的蓝色改良旗袍也是Lady席比较中意的款。
袖口的改良对长着“蝴蝶袖”的姑娘格外友好,下摆处的斜开,更是 拯救了不少“大腿丰满”的姑娘。
这本来就是个虚构的年代侦探喜剧,怎么穿得漂亮才是我们要学习的地方,至于“考究”,真的不是它的重点。
毕竟,就连那个年代的沪上名媛们,也是走的中西合并、洋为中用的路子。
观剧排雷
很多人说这部剧不好看,其实不过是打开方式出了问题。
拿它当本格推理正剧看的小伙伴,一定会觉得破案手法单一,看到开头就能猜到结尾,少了案情揭晓那一刻的“高能”快感。
但换个角度想一想,这部剧本来就走的是轻松喜剧路线,您死活对标 《福尔摩斯》,明显一开始就找错了方向。
闭嘴,吃饭
也有小伙伴吐槽说故事单薄,《费雪小姐》原版剧集至少还反映同性恋、女性堕胎、女性职场平权、少数族裔等社会问题。
“苏雯丽”不是“费雪”,她是生活在二三十年代上海的留洋名媛,她的生活范围被局限在大的时代背景下。
往浅了说,那个时代最流行的就是家长里短、“上流社会”的八卦,如果想要再往深了挖掘,直接换台去看大时代剧不好么?
本就是轻松小品,非拿着 《哈姆雷特》的剧本对着比划,这样看下来能开心才怪。
还是那句话,别想着有太多的深刻内涵,轻松观剧,轻松恰饭就好。
目前这部剧的 豆瓣评分是6.9,委实不高,但随便翻一下就能看到很多恶意的一星评论是冲着 “马伊琍的年龄”在做文章。
对于这一点,我颇为不赞同, 什么时候女演员的年龄也成为评价一部电视剧好坏的标准了?
从《如懿传》的周迅,到《旗袍美探》的马伊琍,哪一个不是演技过硬的老戏骨?
对于马伊琍小作精的不认可,也是有点 “不看剧情单看人设”的刻薄。
这样的作,实在是有点可爱
总之,剧情轻松、服化走心,在复古风格的外衣下, 《旗袍美探》用最大力气打造了一群充满了时代感、正义感、各有特色的人物,亲切又可爱。
《旗袍美探》有着自身独特的地方,却未必能让所有人接受,但是否认它是一部好作品就显得偏颇了,至少马伊琍的时装秀我就看得很过瘾嘛!
经过很长时间的精心筹备,【遇言美店】正式跟大家见面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