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强队时总能迸发出惊人的战斗力,却屡屡在中下游球队身上失分,索尔斯克亚的弟子们总是一次次地带给球迷“惊喜”,用充满视觉冲击力的表现刷新着外界对这支球队的认知。当然,曼联如过山车一般的表现并非无迹可寻,索尔斯克亚对压迫式打法的追求,俱乐部在引援和育才方面的倾向性策略,以及核心球员的状态起伏等因素共同塑造出了这支球队的两副面孔。
大陆流支撑压迫式打法,堆积前锋事倍功半
在索尔斯克亚上任后的一段时间内,曼联使用的是割裂感十足的433/4222阵型,博格巴和林加德在锋线和中场之间高频互动,马夏尔和拉什福德组成实际意义上的双前锋配置,这套体系帮助他们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八连胜。随着马奎尔、万比萨卡和丹尼尔-詹姆斯等大英新援的加入,曼联彻底告别了“巨人阵”时代的繁冗和拖沓,索尔斯克亚开始改变球队的阵型结构,追求一种更加灵活而犀利的战术。
在季前赛阶段,曼联的首发阵容始终在不断变化中,但阵型架构却愈发趋于稳定,索尔斯克亚在6场比赛中5次使用4231体系作为首发蓝本,从首战对阵切尔西的比赛开始,这种四线布局的大陆流就成为了球队的首选战术蓝本。较之上赛季八连胜期间的433/4222体系,如今的4231体系同样存在着明显的攻防割裂感,索尔斯克亚依靠堆积进攻球员的方式搭建阵型,追求速度的进攻风格掩盖了整体传控和渗透能力不足的问题。
从无球阶段的前场压迫和中场绞杀,到后场断球后的坚决提速向前,曼联的打法始终在追求一个“快”字,即快速通过中场后集中力量在两个禁区内解决问题。然而,中下游球队都会在面对Big6注意压缩防线身后的空间,部分球队甚至会使用五后卫防线来遏制强敌的兵锋,曼联球员的速度优势很难得到充分发挥。
联赛首战对阵切尔西,曼联的高位逼抢效率不俗。
一旦第一道防线被对手突破,曼联只能用犯规来拦截对手的进攻。
边路连接性较差,“前锋”戍边得不偿失
高位逼抢是索尔斯克亚战术体系中的关键一环,他认为动力足球可以发挥出大英球员擅长跑动、执行力强的特点,可以规避中场控制力不足等技术短板,用简单直接的方式夺取比赛的主导权。然而,结合已经结束的比赛可知,曼联的锋线球员跑动和单防能力并不出众,包括马夏尔在内的球员都存在着怠于无球跑动的问题,有球与无球区域之间、三条线之间的经常出现较大的缝隙,仅靠双后腰很难完成对整个横向空间的覆盖。
在首回合双红会之前,曼联一度在10场比赛中仅取得3胜,连续8场比赛无法打进1粒以上的进球,彼时的红魔前锋们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两翼给予对手足够的杀伤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在索尔斯克亚使用过的边锋中,佩雷拉是具备中场属性的多面手,詹姆斯的爆发力和速度惊人但不具备阵地战破局能力,拉什福德、马夏尔和林加德的角色同样接近于“前锋”,前锋团战在反击时的威力极大,但落入阵地战后就会因为同质化问题突出而显得很“钝”,面对强队主打反击对他们来说反而可以大展拳脚。
曼联参与反击的人数非常多,前锋团战声势浩大。
击败热刺的进球来自于林加德中场断球后形成的反击。
詹姆斯需要足够的空间才能发挥出速度优势。
詹姆斯在进攻中非常注意向中路靠拢,马夏尔也具备类似的前锋属性
在穆里尼奥执教时期,拉什福德的成长一度陷入了停滞。狂人在布阵时很少使用双中锋,更倾向于安排卢卡库司职单箭头,拉什福德更多地只能担当侧翼突击手的角色。边锋的位置设定固然能够发挥出拉什福德体能充沛、向前能力强的优点,但也暴露了其持球进攻时缺少变化、球路稍显单一的弱点。索尔斯克亚将拉什福德定义为前场多面手,着重利用其边中皆宜的特点。拉什福德能够在两条边路持球,做球后就能及时插入禁区抢前点压制防线。此外,拉什福德的移动能力和防守意识是一流的,可以通过持续跑动来干扰对手的进攻,他是曼联高位逼抢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红魔在面对同级别对手时的大杀器。
边路连接性较差,“前锋”戍边得不偿失
在已经结束的21场联赛中仅有7次出场,进球和助攻数据全部挂零,博格巴在老特拉福德的第四个赛季似乎不太顺利,他的影响力和风评正在急剧下降。亿元先生的出场与否虽然未能成为影响红魔胜利的晴雨表,但没有他的红魔中场在比赛中的挣扎却是显而易见的。
拉什福德反击造点,博格巴在中场的快速衔接可谓点睛之笔
尽管依然存在着过于沉溺于盘带,处理球速率较慢,以及后插上跟进不够及时等缺点,但博格巴在攻坚战时能够提供的积极因素还是足以抵消他的短板。马蒂奇&埃雷拉的组合解体,但麦克托米奈&弗雷德同样能够为博格巴保驾护航,马塔和弗雷德也是参与轮换的合适人选。如果索尔斯克亚能够坚决围绕博格巴建队,曼联就能依靠强势的中场来反哺锋线和卫线,对阵中下游球队时的胜率便能够有所保证。
在博格巴因伤缺阵期间,曼联的中场实际上并不具备兼顾攻守的能力,可供索尔斯克亚挑选的球员普遍都存在较为明显的技术短板。马蒂奇和马塔早已不复巅峰时期的荣光,麦克托米奈的出球和组织能力达不到10号球员的标准,佩雷拉直到近期才踩准了步点,林加德在影锋位置的表现严重缺乏说服力……无法在前场给予对手足够的压力,将高控球率转化为等比例的进球,压力自然要倒灌到后场球员身上,万比萨卡、马奎尔和德赫亚等顶尖防守球员近期失误增多便是明证。
总结
自索尔斯克亚回归英超以来,曼联的球路和打法总在不断变化之中,少帅希望建设一种兼容并蓄的战术体系,经历了很多波折与动荡之后,他的球队逐渐形成了富有辨识度的战术风格,暂时的成绩起伏是必然的,也是可以承受的。从双红会前的一胜难求到近期的连番大胜,索尔斯克亚的学习和自我调整能力可见一斑。吸取了上赛季后期成绩滑坡的证据,挪威人在夏训期间重点强化了球员们的体能,他的球队在密集赛程和赛季中后期的表现是值得期待的。作为曾带给球迷巨大满足感的“光明使者”,索尔斯克亚配得上俱乐部的鼎力支持和一份长期合同,红魔的复兴离不开他的付出与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