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北京人王辉创立的合力万盛以800万欧元收购荷兰海牙俱乐部98%的股份,成为俱乐部最大股东。王辉收购海牙的愿景,就是通过不断投入实现海牙俱乐部的良性运营,进而为中国球员旅欧提供最好的平台。
合力万盛当时豪言的大额投入和美好愿景,至今有否兑现?我们从近四年的俱乐部财报和转会市场记录中寻找答案。
海牙在2016年出现欠债风波,俱乐部出现财政赤字,合力万盛承诺的注资没有到位被俱乐部上诉,法院最后中止了王辉在海牙的主席职权,后来法庭对峙后王辉补齐拖欠,才将职位恢复。2020年3月28日,现任海牙俱乐部总经理哈姆迪公开表示球队大股东合力万盛从未欠薪,但合力万盛的确拖欠过投资款。
合力万盛,骗子!
3年狂亏780万欧 转会市场一毛不拔
在合力万盛收购初始,海牙还是个基本收支平衡的中型俱乐部。然而俱乐部财报显示,入主后的三个完整赛季(2016-19),累计亏损额高达780万欧元,前两个赛季亏损额更是都超过300万欧元,资产净值也从178万欧元狂跌至—380万欧元。
查看转会市场交易记录,球队近五个赛季共转入44名球员,其中多达25名属自由身加盟,18人是租借转会(包括18/19赛季从西布朗租借中国前锋张玉宁),只有17/18赛季花费20万欧元“巨款”购入荷兰边锋Sheraldo Becker,转会市场堪称“一毛不拔”。
尤其是本赛季新转入的14名球员,其中3人自由转会,多达11人租借加盟,如此庞大的“租借军团”不禁让人想起了上赛季中超的天津天海。海牙近两个赛季连续卖出队内头号射手,收获400万欧元转会费,然而转会投入依旧挂零。
球队本赛季陷入进球荒,26轮仅打入25球(上赛季34轮58球),仅积19分排名倒数第二,距离保级线达7分。有球迷戏称,“要不是疫情导致荷甲联赛停摆,海牙早就降级了”。
从合力万盛入主之后,国外海牙俱乐部的运营亦每况愈下,除了支付最初的投资款项,在转会市场几乎毫无投入,这值得天津天海注意。因为合力万盛的母公司——万通集团已经收购天津天海,代表万通进行收购谈判的,正式合力万盛的董事长王辉。接下来天津天海的运营权,很可能也掌握在合力万盛的手中。合力万盛很可能在天津天海沿用荷兰海牙的思路。天津天海在金元中超的背景下,海牙的运营思路恐无良性运营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