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书中面目最多变的人物:闯王李自成

2019-10-08   吟风社

如果问金书有哪些人影响了多部书的剧情,首先会想到郭靖贯穿射雕三部曲,但除了郭靖外,另有一个人物贯穿多部书,此人不是主角,但却是历史上的名人,那便是李闯李自成。

李自成可谓金书中形象最多变的一个人,如果你只看碧血剑,你会觉得此人早期或有才干,但在打破京城之后腐化的太快,而且颇无主见。但是到了鹿鼎记,你又觉得的李闯是英雄垂暮,神威不减。而飞狐系列,金庸却又说李闯虽然已经过了百余年,但在草莽好汉中依旧威名赫赫,而对于碧血剑中李自成后期军纪败坏烧杀抢掠,飞狐系列却认为是清廷的污蔑。这么一个人物确是金书里面目最多的人了。

李自成

先说碧血剑,碧血剑里对李自成绝对是贬大过褒,前期虽有李自成礼贤下士,军纪严明的描述,但均是一笔带过,只是提了那么几句,等到李自成正式有台词的时候已经是打破京城之后了,李自成入城之后第一件事是下令不许惊扰百姓,此时依旧是正面的描写,但是随后对崇祯太子的处理就显得李自成毫无主见。

太子随后昂首走出。李自成对袁承志道:"【这小子倒倔强。我喜欢有骨气的孩子】。"袁承志道:"是。"丞相牛金星道:"主上大事已定。明朝人心尽失,但死灰复燃,却也不可不防。这孩子十分倔强,决计不肯归顺圣朝,只怕有人会借用他的名头作乱。不如除了,以免后患。"李自成踌躇道:"【这也说得是。这件事你去办了吧】。"

崇祯的太子在李自成面前颇有骨气,不肯卑躬屈膝,李自成刚说不杀他,自己喜欢有骨气的孩子,转眼间牛金星几句话就让他变了主意,朝令夕改,全无主见。

李自成

随后是何惕守杀了正在奸淫掳掠的刘宗敏部下,刘宗敏和袁承志闹到李自成面前,李自成说这是小事一桩不值得兄弟们吵闹,紧接着陈圆圆登场,闯军上下被陈圆圆美色迷得丑态尽出,把袁承志和刘宗敏的事情揭过,事后李自成告诉刘宗敏不可虐待百姓,但是刘宗敏却又说:

刘宗敏应道:"是!"又道:"大王,【北京城里有的是贪官污吏,富豪财主,没一个好人,他们家里财物妇女,都是从百姓家里抢来的。弟兄们夺他们回来,也不算理亏吧】!"李自成【默然不语】。

新修版碧血剑对李自成的描写比较丰富,这里的默然不语,结合后文,其实是李自成十分明白自己的部下不过是找了个借口,说是抢的“贪官污吏,富豪财主”但实际上一旦劫掠起来哪里还顾得了这么多?李自成心里明白的很,而且他现在当权之后想到的更多的还是自己的权位。刘宗敏这些是自己最心腹的老兄弟,当年这些人在李自成最危难的时候杀了自己的妻儿追随李自成,李自成知道自己决计不能寒了这些人的心。而刘宗敏为首李自成老兄弟和新进众将矛盾,李自成却没有调和的能力。

刘宗敏

其实,金庸眼里李自成毫无疑问是英雄,但英雄逃不过权力的侵蚀,到了鹿鼎记中李自成兵败多年,又当了多年和尚,此时李自成无权无势(纵然有也只是极少部分忠心部署),展现的是英雄暮年,豪气不减。

李自成回头望了他一眼,脸上尽是鄙夷之色,说道:"老子纵横天下之时,你这小子还没出娘胎。李某是不是英雄好汉,用不着阁下定论。"禅杖一顿,走了出去。

众人相顾默然,均觉他这几句大是有理。李自成杀人如麻,世人毁多誉少,但他是个敢作敢为的英雄好汉,纵是对他恨之入骨的人,也难否认。【此时他年纪已老,然顾盼之际仍神威凛凛,厅人众人大都武功不弱,久历江湖,给他眼光一扫,仍不自禁地暗生惧意】。

"老子是不是英雄好汉还用不着你定论",真英雄真豪杰,自不会在意他人几句话?胡逸之、吴六奇、胖瘦二头陀、陆高轩,随便一个都是当世第一流的高手,被李自成眼光一扫,仍然是暗生惧意,李自成和李西华一战,面对三十招就能胜过自己的高手,他竟然还能绝地反杀,相比之下同书里李自成的老对头吴三桂的气场就差的多了。

鹿鼎记中的李自成

到了雪山飞狐一书,金庸对李自成完全就是正面评价了,苗人凤给苗若兰讲故事时,称呼李自成是大英雄,而李闯王的军刀,上面刻的字是:

只见那刀鞘是牛皮所制,边镶铜铁,生满铜绿铁锈,只平平无奇的一把旧刀,鞘身上刻着两行黑字:杀一人如杀我父 淫一人如淫我母。这十四个字极为平易浅白,却自有一股豪意侠气,跃然而出。

而当刘元鹤表示不信服,说李自成杀人如麻怎么可有此军令的时候,于管家当即反驳刘元鹤:

于管家忽然接口道:"闯王杀人如麻,是谁见来?"刘元鹤道:"人人都这般说,难道是假的?"于管家道:"【你们居官之人,自然说他胡乱杀人】。其实【闯王杀的只是贪官污吏、土豪劣绅。这些本就算不得是人】。'杀一人如杀我父'之令,是不许部属妄杀一个好人,这话一点儿也不错。"

总结来说,几部书来看金庸对李自成的态度是肯定居多,但金庸同样认为,英雄好汉逃不过权力侵蚀,碧血剑的李自成呈现的就是这么一副状态,而当他兵败乃至于死后,江湖上对他的名声总评却又是少有的英雄豪杰。

碧血剑中的李自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