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注:@瓦剌勇士长期在他办的2020天津满族文化交流社(精英群)内讲满族历史,受到大家一致好评。他将陆续整理文字资料,在这里给大家讲满族历史,欢迎大家发表自己意见,一起讨论有关历史问题。
2月16日发了文章《满族发展史》,
2月17发了文章《满洲起源的传说》,
2月18日发了文章《满族历史:肃慎的出现》,
2月19日发了文章《肃慎名称以后的满族历史》,
2月20日发了文章《满族发展史:初露锋芒》,
2月21日发了文章《满族发展史:辉煌历程》,
2月22日发了文章《满族发展史:黑水崛起》,
2月23日发了文章《满族发展史:大金国崛起》,
2月24日发了文章《满族发展史:大金国与中原的邂逅》,
2月25日发了文章《满族发展史:大金国的国朝文派》,
2月26日发了文章《满族发展史:文艺复兴》,
2月27日发了文章《满族发展史:依兰福地》,
2月28日发了文章《满族发展史:女真诸部云起》,
2月29日发了文章《满族发展史:建州女真六贝勒》,
3月1日发了文章《满族发展史:扈伦诸部》,
3月2日发了文章《满族发展史:启运之都》,
3月3日发了文章《满族发展史:老罕王崛起,得道多助》,
3月4日发了文章《满族发展史:日落扈伦》,
3月5日发了文章《满族发展史:日落扈伦(二)》。
3月6日发了文章《满族发展史:日落扈伦(三)》。
3月7日发了文章《满族发展史:剑指辽东》。
3月8日发了文章《满族发展史:收腹叶赫(上)》。
3月9日发了文章《满族发展史:收腹叶赫(中)》。
3月10日发了文章《满族发展史:收腹叶赫(下)》。
3月11日发了文章《满族发展史:虎啸中原(上)》。
3月12日发了文章《满族发展史:虎啸中原(中)》。
3月13日发了文章《满族发展史:饮恨宁远(上)》。
3月14日发了文章《满族发展史:饮恨宁远(下)》。
3月15日发了文章《满族发展史:建州神童》。
3月16日发了文章《满族发展史:励精图治》。
3月17日发了文章《满族发展史:仁孝之君》。
3月18日发了文章《满族发展史:岭南书生(上)》。
3月19日发了文章《满族发展史:岭南书生(中)》。
改革创新
满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从先秦“肃慎”,“挹娄”,至“勿吉”,“靺鞨”,直到“女真”,“满洲”。经历了几千年的演变过程,品尝过胜利的辉煌,也遭受过失败的彷徨。曲折的经历,艰苦的环境,铸就了“满人”坚如磐石的民族性格——“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 早在前金时期女真人就大力发展文化,国朝文派,文艺复兴。其文化底蕴可比中原诸贤。(金国后期重文轻武)
金国灭亡后,世居白山黑水的原住女真人因为特殊的地理环境,养成了善于骑射,勤劳勇敢的品格。(满族就是女真的延续,大金国时期不是所有的女真人都入主中原,原住地还有很多人,因为中原地区只是大金国版图的一部分)明朝中后期,随着建州女真的雄起,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诸部,并且建立了后金政权,努尔哈赤在三十多年的峥嵘岁月中,可谓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他除了忙于作战,还要用心经营建州。(政治经济一起抓) 努尔哈赤早年在马市做过贸易,对中原地区的文化有一定了解,并且在李成梁处学习了很多先进的理念,因此他很会对外经营。东北地区自古以来就是风水宝地,盛产宝珠、人参、鹿茸,虎骨、蜜蜡等土特产。
满洲故事——《憨王与红参》
自古以来向大明国卖人参就是以水浸泡后湿着出售,大明国商人联合起来故意不买,因为恐怕水侵入人参后会腐烂就急于出手,这样一来就更加卖不上价格,太祖苏勒贝勒想把人参煮熟晒干出售,众贝子大臣拒绝这个方法,太祖苏勒贝勒就自己一个人动手把人参煮熟晒干了慢慢的出售,从此以后就能更加主动掌握人参的价格。
选自《满洲实录》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参是女真人重要的商品,也可以说是满洲立国之本。
除了经济方面,在文化上女真人也是颇有建树。主要表现在:
公元1599年,努尔哈赤命令大臣创建本民族文字。这一举动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让中原地区重新认识女真人,女真人并非“化外蛮夷”。有了文字以后就可以制定法规编辑法典。又向文明迈进了一大步。(实际上满族祖先女真人有文字,只因为后期的政治因素造成女真文字的停滞不前。)
努尔哈赤命令诸位贝勒大臣必须学习文化,并且将中原文献作为参考文献加以运用。一开始很多人不理解,认为这样会造成本民族文化的丢失,另外一个也是借鉴前金后期重文轻武造成亡国的前车之鉴。但是,努尔哈赤毅然决然的将文化作为考核八旗将士的重要标准,历史证明这一做法是伟大的。
努尔哈赤很重视八旗子弟的品德教育,他认为一个人要想成就大事,就必须要言而守信,知恩图报,尊重长辈,团结兄弟!对于诸位贝勒大臣的违纪行为,严惩不贷,绝不姑息!并且劝诫八旗子弟戒酒。
老罕王果然是卓越的政治家,生前荣膺显爵,死后名垂千古!皇太极继位后,在太祖努尔哈赤的基础上又进行了改革创新,据史料记载:“天聪二年建立文馆,命儒臣分直。天聪十年,更名内三院。”从这段话可以看出,皇太极在原有八旗制度下又借鉴了中原王朝的官场体制。将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以便后期学以致用!说明清代是一个善于学习和总结的王朝,这种优良传统一直秉承到后世子孙。
除此之外,皇太极还派人学习火器制造技术,众所周知,满族是一个能骑善射的民族,野战中战无不胜,但是攻城就略显不足,特别是“宁远之战”后皇太极深感后金大军缺乏火器,以前在统一女真诸部时,靠的是勇猛的精神和精湛的骑射技术。要想取得更大的胜利,必须要拥有热兵器(火炮)。经过一番努力,皇太极请来了当时在明朝的西方人,并以重金奖赏。从此后金大军有了火炮,(当时因为生产力方面的原因,火炮的普及很低,再有就是火药的原料供应不足所以后金大军仍然没有全部配置火器)这样一来后金大军双管齐下,不但可以打野战,而且增加了攻坚战的能力。
正是因为火炮的使用,在后期对阵明军的战斗中更加主动。后人努力的创新,并不意味着忘记先祖。皇太极倡导八旗子弟在语言,服饰,以及骑射方面要发扬继承。不仅仅在当朝,后世子孙也要努力学习,不可怠慢。清朝入关后后世皇帝一直重视“国语骑射”,这也是满族执政中原268载始终至于不败的根本。
作者瓦剌勇士
满族文化网原创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