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面积最大,建筑年代最久,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河北内丘鹊王庙

2019-11-26     视觉秀旅游

鹊王庙,俗称神头庙,又名扁鹊庙、鹊山祠、鹊山神应王庙。位于河北省内丘县城西21.8公里的神头村。《史书记载:赵简子为答谢扁鹊治病之功,将中丘(今邢台内丘)蓬山一带四万亩土地赐封给扁鹊,扁鹊遂将此作为行医采药之地。据《内丘县志》记载,扁鹊庙汉唐有之,始建不详。自汉至今,历代均有修葺,现存为元代建筑,是全国最早、最大、最著名的纪念扁鹊的古建筑。2003年底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2006年又被国务院核定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扁鹊庙会(内丘扁鹊祭祀)被定为河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至元五年(1268年)《国朝重修鹊山神应王庙》碑记:“汉唐以来,像而祀之旧矣,五季之未,数经残记。周显健中安-节度使陈思让为重修之,是时碑刻已有王称”。清康熙七年(1668年)≮丘县志》记:“鹊山庙在鹊山下,汉唐已有之,-不详始建,宋仁宗玺封神应王,元学士王鹗,明谕德谢迁有记,三月初旬,来祀者方千里,历代诗文不可胜记”。据庙内现藏碑刻记载:在宋仁宗天圣九年(1031年)修其房廊,“光华四出”;复经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修缮后,“重檐密庑,森然如翼,巍然可观”;金明昌元年(1190年),内丘县令赵实率众监修后画檐雕梁,所以称之“其庙自古以来未有似今完备者哉”。逾数十载,又一场劫难火焚,荡然无存。大蒙古国国朝龙兴癸未岁(1223年),节度副使苏仲毅然昌率重葺旧基。

  元提点太医颜天翼纠材募工,重修之,后经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万历六年(1587年)、万历十三年(1585年)、天启元年(1621年)、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等修缮。从以上历代重修碑文中可了解到:扁鹊庙的每次修葺、重建、修缮大都是由官方牵头来完成的。

扁鹊庙座北向南,占地面积37200平方米,南北长310米,东西宽120米。扁鹊庙在群山环抱之中,右扶鹊山,对面越桥,桥南山腰长有九棵古柏。以扁鹊庙为中心形成了庞大的古建筑群,有山门、回升桥、扁鹊庙、桥楼殿、三清殿、献殿、寝宫殿、阎王庙、戏楼、道士院、报厦殿、后奶奶庙、睡呼庙、老母庙、玉皇殿、纺花洞、老君洞、鬼王庙、祖师庙、牛王庙、火神庙、百子殿等28个庙殿。庙殿成群,鹊王庙居中,恰似众星捧月;庙殿布局严谨,木石结构,描梁画栋,奇脊飞檐,红砖绿瓦,样式古朴壮观。庙院内松柏参天,鸟柏、扣柏为最,还有透明碑。

扁鹊庙前有九龙水从西向东流过。因上游有九条山川之水汇于此而得名,河上曾有汉白玉石桥名九龙桥,桥前有石麒麟相立,今存。九龙桥又称回生桥,据说人患有疾病或奄奄一息,只要从此桥经过,就可以起死回生。

九龙桥前有九龙柏,九棵柏树生于石上,古老苍郁,树龄达两千多年,粗可合抱,形如巨龙,人称九龙柏,根须裸露于石,犹如龙爪。《内丘县志》这样记载九龙柏:“柏生山石石生柏,根生石山山作根,山石柏根成一体,石山不老柏长存。”相传扁鹊死后,其九个弟子十分悲痛,相守其墓,时久成柏。实际上是后人仰慕扁鹊的医术和医德而植栽,作为怀念。在扁鹊庙周围还有许多扁鹊采药、制药、作手术的遗址,药石、石炕、捞肠沟等地尚存。

人们称赞虢国太子的忠义,便把他和扁鹊采药的山峰称为“太子岩”。太子岩位于内丘县城西部30公里处,险峰千仞,峻岩百层,草木丰茂,松柏秀荣。自周代以来,相继建有诸多庙宇,是一个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融相汇的风景胜地。

太子岩山腰有太子洞,昔有太子楼,楼后有洞,相传虢国太子曾在此居住,并与扁鹊一起采药。太子楼始建不详,后道光年间(公元1821—1850)重修,今楼废洞存,洞凿于山壁上,深2丈,凭栏东眺,可见松柏苍苍,白云出岫,红日升空。 明至清

扁鹊庙现存墓冢高约1.67米,墓围周长约50米。石碑1通,穹顶,通高1.32米,碑座高0.35米,镌刻文字漫漶,可辨识“大观元年收扁鹊墓等”字样。大观元年(1107),为目前发现扁鹊墓最早者。 墓旁有石羊1对。古槐1株,树围根部粗4.24米,高约20米,树中空,据称树龄已超过2000年,树根右方新生幼槐,粗近30厘米。 在墓东有扁鹊祠,祠内存碑最早者为明万历庚子(1600)《重修扁鹊祠记》,碑云“祠宇时久”创始年不详。扁鹊祠分东西二庙,西庙为早,面中条,近王官谷瀑布,风景优美。清代多次重修。雍正八年(1730)《重修扁鹊庙记》始将“祠”改为“庙”。可惜西庙在抗日战争期间,遭日军战火所毁,仅存石狮1对及碑碣3通。

东庙保存较全,有正殿、献殿。正殿暖阁中有泥塑扁鹊坐像,左右两侧侍立司药、司书男女童。东西两垛殿塑二药王坐像,旁侍司药、司书男女童,均保存较好。扁鹊像施彩沥粉贴金,龙袍玉带,坐龙首椅上,面目慈祥庄重,面形方圆,广额方颐,有宋塑遗风。 扁鹊以其精湛的医术、医德深受百姓爱戴,从而受到历代祭祀。

扁鹊遗址;扁鹊一生四海行医,足迹遍布大半中国。因此,在很多地方都有扁鹊墓。如,河南汤阴县东南十五里,有土岗名伏道岗,相传扁鹊被伏杀于此,如今此地有扁鹊墓,且有元、明、清等时期的碑刻;在山西省永济县清华镇也有扁鹊祠和墓,墓前有石羊和宋、明年间的石碑;在陕西临潼县东北三十里南陈村也有扁鹊墓,相传扁鹊被害于此,就地掩埋;在河北邢台内丘县境内有扁鹊墓,相传扁鹊被害于秦,一义士掩其身在临潼,取其头,原想携回家乡埋葬,行至此地而葬之。济南北郊鹊山西麓有扁鹊墓,墓前石碑署“春秋卢医扁鹊墓”,并有清乾隆十八年(1753)重整字样。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qAPBpG4BMH2_cNUgXT4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