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邵悦婷
1
北风呼啸而过,吹得屋外盖稻草的胶纸狂舞着,更添一分萧瑟。
甄明珠悠悠地睁开眼,看到床头四周围着不少人。
不知谁先喊了一声,“醒了醒了……”
人们迅速聚拢过来,你一言我一语地询问着议论着,嘈杂得如同一窝的蜜蜂在嗡嗡嗡地作响。
甄明珠整个人的脑袋处于放空状态,缓慢地眨了眨干涩肿痛的双眼。
突然两个小孩子从外面跑了进来,扑到她身上,冰冷的小手紧紧地抓着她的手,边哭边喊着:“妈妈,妈妈。”
她这才恍然回过神来,张了张干裂的嘴唇,轻声换出儿女的名字,“朗朗……月月……”
一行清泪随着脸颊慢慢落下。
屋内众人无不跟着落泪。
村里的妇女主任陈姐挤到她身边,“小嫂子,你怎么想不开做傻事呢,再怎么难,村里都会帮着你们。要是你走了,丢下这一双儿女可怎么办?”
甄明珠用力呼吸了一下,艰难地开口:“我的身体一向虚弱,现在魏六走了……我活着还有什么希望,不如跟着离去,国家……还会给两个孩子一口饭吃……咳咳……”
“先喝点温水。”隔壁家的婶娘递过半碗水,小心翼翼地喂她喝下。
“魏六是走了,可他是为了救人而走了,你们作为英雄家属,村里会想办法安置好,不会让你们饿着苦着的。”
甄明珠听到村长的话,双目大睁,眼神里闪过一丝诧异。
她沉默了一会,才犹豫不定地问道:“你是说魏六算英雄?村里会帮我们解决生活问题?”
“对啊。”村长非常肯定地点着头,“虽然魏六没把人救回来,可他毕竟是因为救人而丧命,那你们算得上英雄家属……村里肯定会尽心尽力帮你们改善生活,不会寒了好人的心。”
2
甄明珠嫁到魏六将近十年,先后生下一儿一女两个小孩,一家四口住在魏家村。
生完孩子后,她身体很差,经常会头痛、腰痛,受点寒就要在家里躺几天,起不了床。
除了种种菜,浇浇水,地里别的重活她也干不了。
魏六为了方便照顾家庭,不敢像村里别的青壮年一样跑到外地工作,而是留守在家,农忙种地收割,闲时打些零工,在江里捕捕鱼。
生活称不上富裕,但还算过得去,温饱不成问题。
前一天早上,天还没亮,魏六在大雾弥漫中去江里捕鱼,甄明珠也跟着去帮忙。
两人刚到了江中,正准备撒网,就听到了远远有人呼喊:“救命啊……救命啊……有人落水了……谁快来救救我的儿子……”
当时水流很急,两人左右张望了一下,便看到河中央有个小孩挣扎着漂过。
甄明珠心里紧张得砰砰跳,然后抬头看了一眼魏六。
没想到,那成了她看到他活着的最后一眼。
小男孩死了,魏六也死了。
3
甄明珠看到魏六被村人捞起来的尸首,整个人崩溃了,起身往河里冲去。
旁人瞧这情形,便知她想寻短见,急忙七手八脚地拦着。
她嚎叫了几声,然后大喊着“啊……让我死了吧……让我去死……我不想活了。”
没一会,由于情绪太过激动,人直接晕厥了。
村民把她抬回家里,村干部得知消息也通通赶了过来。
甄明珠得了村长的允诺,再加上看到一双儿女在眼前,虽然眼泪还是控制不住地往下流,但没再想着寻死觅活了。
在亲人和村民的帮助下,她简单地给魏六办了后事,看到前几天还活生生的男人被永远埋在地里,想到将来孤儿寡母的日子,她就瘫倒在地上,拼命捶着胸口。
邻家婶婶急忙搂住她,哭道:“明珠,阿六已经走了……你再痛苦难过也要顾着自己的身体,一双儿女还靠你拉扯成人。”
“我心里难受啊……他走了,我觉得喘气都难受……我……”
这时,有一对男女匆匆赶至,他们一来到,直接就跪在魏六的坟前,双眼通红,泪水刷刷地往下掉。
他们便是死去的小男孩的父母。
“嫂子……对不起,都是……我们对不起大哥还有你们一家。”
甄明珠听了这话,一声不吭,只是低头抽泣……
4
女人叫魏薇薇,是魏家村的姑娘,嫁到了邻村,也生下一对儿女。
小男孩叫牛牛,六岁,妹妹还不满四岁。
那天一早,魏薇薇接到电话,说父亲病得严重,让她去看看。
她家男人在外打工,婆婆一向和她不合,她忧心父亲的病情,不待天亮,便独自带着两个孩子往娘家赶路。
分隔两村之间的这条江,有一道新修的石桥,可她为了贪快,走的以前的旧木桥,一过桥就到了娘家,能少绕很多路程。
她原本是一手牵着一个小孩,哪想到走到江中,女儿突然踩滑,整个人往前扑去,她一急,就松开牛牛的手去抱女儿。
就这么一松手,只听到扑通的一声,她回过头看到牛牛掉下了桥。
牛牛惊慌地喊了一声妈妈,就被水流裹着往下。
魏薇薇慌忙抱起女儿跑过桥,往下游跑去,边跑边呼救。
结果牛牛还是不幸离世……
他们夫妻俩也是今天早上忍着悲痛埋葬了孩子,得知魏六同天下葬才匆匆赶来。
5
魏薇薇夫妻给魏六上完香后,拿出一个黑色塑料袋,“嫂子……这是我们的一点心意……希望您能收下。”
甄明珠睁大红肿的双眼看了他俩一会,才伸出手去接钱,可就在碰到袋子的一瞬间,她如同被触电一般,猛地收回手,虽然丈夫救人丧命,甄明珠却没有要家属赔偿的钱,因为她知道丈夫的死因其实另有实情。
“不,这钱我不能要……你们走吧。”
魏薇薇夫妻求了又求,甄明珠还是不肯收下钱,只说这是魏六的命,谁也不能怪。
村里的人听到这事,有人敬佩她不贪钱,也有人讽刺她扮清高。
不论大家怎么议论,她都默不作声。
村委为了解决她们母子三人的生活问题,帮甄明珠在村里开了个小卖部,春种秋收安排人帮忙,两孩子读书的费用,村委会想办法解决。
生活虽然过得比之前艰难,但也过得去。
最让甄明珠欣慰的是朗朗和月月非常乖巧懂事,小小年纪,就会帮她做家务、做饭、浇菜、喂鸡。
他俩的学习成绩也好,从不需要她挂心,家里贴满了孩子的奖状。
他俩还说将来要上大学,找到好工作,赚大钱给甄明珠。
村民们都夸她把两孩子教育得非常好,以后必定能享清福。
6
朗朗和月月确实争气,一直认真学习,成绩不断提高,一路考上了镇上最好的初中,县里最好的高中,省里最好的大学。
清明时节,甄明珠带着两孩子去拜祭魏六,每每都会红着眼眶诉说孩子多么优秀有出息,可惜他看不到了……
岁月匆匆,眨眼已经过了十五年,朗朗和月月已经大学毕业,都在南京有了稳定的工作。
朗朗升为经理那天,特意打电话给甄明珠报喜。
“妈,等我有钱在南京买了房子,把你接过来一起住。”
甄明珠笑道:“我这老胳膊老腿的,还是别往外折腾了。”
朗朗一听,立马担心地说:“妈,你的腰骨最近还疼吗?过完年,你还是跟我到城里做个全身检查吧。”
“没事没事,老毛病了……过年你什么时候回来啊?”
“听老板说是农历二十六,等确定时间,我再告诉你。”
两人聊了十来分钟,朗朗有事要忙,就挂了电话。
电话挂断前,甄明珠照旧说了几句身体健康,出入平安的祝福语。
这几乎是每次和儿女通话时的必用话语了。
做父母的,不求孩子有多大本事,赚多少钱,最重要的是看到他们平安健康,便已知足。
7
月月公司放假早,她买了一堆年货还有保健品回来。
甄明珠一边嗔怪她乱花钱,一边又高兴得笑不拢嘴。
朗朗已经确定农历二十七回家。
这天早上,甄明珠让月月看着小卖部,虽然现在家里经济好了,她还是选择守着小店,每天赚点小钱。
最重要的是有点事做,日子也能过得快一些。
月月去了小卖部后,甄明珠便开始杀鸡,做香芋扣肉,还有酿豆腐和蛋饺,这些菜都是村里人逢年过节必做的,也是两小孩爱吃的。
她边忙活,边时不时地捶捶腰骨。
这几年,她的腰越来越不行了,背也有些驼,只是她怕孩子担心,一直忍着没说。
很快,屋内弥漫起浓浓的肉香,闻之,便能馋得人口水欲流。
甄明珠把最后一个蛋饺包好,估摸着朗朗快回到了。
她一边干活,一边使劲竖起耳朵听外面的车声。
她从椅子上起身,准备到菜地割些菜,等朗朗到家后,便能直接开炒。
她才走出房门,就有一个身影狂奔而来,
点击下方“继续阅读”看后续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