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斗民族的无声死神——AS微声步枪

2020-04-04     轻兵器

作者@梦未合围

提起俄罗斯的反恐作战,人人都会想到粗暴狂野的“俄式救援”。前有别斯兰人质事件,后有莫斯科剧院人质事件,近年来还有《拆迁六号:猥攻》里的人质救援专家Fuze。在“俄式救援”的现场,往往能看到一支支枪管粗大,造型奇特的奇特枪械,这款外形很“俄国”的神秘枪械,便是大名鼎鼎的AS VAL特种突击步枪/VSS狙击枪。而吃鸡游戏的大火,也让这一特种步枪被广泛关注。

俄 式 救 援

不过不同于同样因吃鸡而火的98K,VSS在游戏中给人的印象实在是太差了,“消音98K”往往更受追捧。当然,如果现实和游戏中一样,一支二战老枪加个消声器就能成为顶尖特种狙击枪,那VSS也就没什么存在意义了。相反,在现在的特种作战领域,AS VAL和VSS可都是顶级的暗杀利器,比普通士兵用的98K步枪,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莫斯科剧院人质事件中的AS VAL 和VSS

上世纪80年代后期,苏联中央精密机械工程研究院的的彼德罗·谢尔久科研制了AS VAL这一“特种突击步枪”,发射独特的9×39mm亚音速弹药,枪口特征极小,消声效果显著,枪口动能也显著高于苏军之前使用的M43系列弹药中的 US亚音速弹药,在特种作战领域有极高的价值。AS VAL和VSS的区别其实仅有枪托和握把,AS VAL步枪配备的是向左折叠的金属框架烧烤枪托和独立的握把,VSS采用的则是一个木制的运动型枪托,枪托底板还设有用于缓冲的带孔橡胶垫,两者都可以安装瞄具用于狙击暗杀。

因此,VSS狙击枪也是少数具有全自动功能的狙击枪。AS步枪空枪重仅2.5kg(VSS为2.6kg),全长878mm(VSS为894mm),必要时还可将全枪简单分解为几个大部件,装入特制的450×370×140mm尺寸的携行箱中,不用一分钟就能组装完毕(影视剧中常见的提溜个箱子走到掩体后,咔咔的把枪装好,照着目标一枪爆头,然后跑路)。下文中若无特殊说明,均以AS代指这两种步枪。

两者仅有枪托和握把的区别

9×39mm亚音速弹药总结

虽然该弹药并非本文介绍重点,但了解该弹药背后的简单原理有助于大家理解AS的设计目的和战术定位。

作为以低枪口特征为特点的特种突击步枪,自然要把消声效果放在第一位。传统的枪口噪声有两大来源:一是子弹飞出枪口后,高温高压的火药燃气失去枪管约束,冲出枪口急速膨胀产生的爆鸣;二是子弹以超音速飞行,弹头压缩前方空气,突破音障而产生的音爆。我们常见的消声器就是通过抑制来源一而达到消声效果。但在一般枪械上加装消声器后,消声效果其实不算太理想,虽然枪声的音色被改变了,但其强度依然不算小。这时就需要通过解决来源二来进一步提升消声效果了,方法就是使用亚音速弹药。

顾名思义,亚音速弹药的枪口初速是不会超过声速的(声速通常为340m/s)。相比一般步枪动辄800m/s以上的枪口初速,亚音速弹药的速度确实太低。根据动能的表达式,动能和速度的平方成正比,和质量成正比,亚音速弹药的较低的飞行速度使其动能大打折扣,因此增大弹头质量就成了提升子弹动能的重要方法。同口径下,通过更换弹芯材料,加长弹头等方式的增重效果其实相对有限,M43 US亚音速弹药的动能也只能算凑合。因此在大家射出来的速度都差不多的情况下,谁更粗,谁就更强更有潜力。

因此苏联人以M43弹药为基础,将弹头换为更大更沉的9mm弹头(重量超过16g),弹壳瓶颈也一同加宽,依靠又粗又重的弹头,获得相对比较高的枪口动能和终点动能。不过M43弹的小便弹道就已经比较弯曲了,9×39mm弹药的弹道更不敢恭维了。

粗大的一体式消声器

AS步枪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那个粗大的一体式消声器,这个消声器上甚至还集成了该枪的机械瞄具。设置在消声器上的缺口式瞄具和AK有些类似,均为游标平移式,但AS的最大表尺射程为比较正常的420m,毕竟弹道相对平直的AK有效射程也不过400m,而AK的最大表尺射程却高达800m。

消声器上的表尺

和大部分可拆卸的消声器不同,AS的枪管也参与了一部分消声工作。首先AS步枪的枪管就与大部分步枪有区别,AS步枪在枪口后、导气孔前的枪管上有很多组小孔,这些小孔都是设置在枪管阴线之上。在子弹经过这些小孔时,部分火药燃气会通过小孔进入消声器的后室,在后室金属网的作用下减速降温,也就是说子弹还未出膛,一部分火药燃气就已经被提前分散导出并降低了能量。子弹出膛后,剩余的火药燃气和经过后室内金属网处理的低压燃气进入前室,在多块倾斜隔板的阻力下进一步减速、膨胀,每经过一个隔板,燃气就膨胀减速一级。待火药燃气达到消声器前端开口后,其动能压强温度相对比较低了,对周围空气的冲击也就减小了,不仅有较好的消声功能,还有良好的消焰和消烟效果。

这些小孔都设置在枪管阴线上,不会影响子弹在枪管内的旋转

消声器内部的隔板

后期经过现代化改进的AS步枪,消声器的两侧和下方还设置了小段的皮卡汀尼导轨,可以安装包括两脚架在内的各种配件。

消声器上安导轨……毛味十足

独特的机匣

AS使用的是钢制铣削机匣,而非当时在苏联各类枪械上广泛应用的冲压机匣。虽铣削机匣相对沉重,但其刚度更高,在承受前后方向的压力时更不易发生弹性形变,有利于提升射击精度。而且较厚的机匣也方便在侧面设置导轨,更稳固的安装各类瞄具。除了重量上涨了外,AS机匣的制造成本也提高了,不过对于一款特种枪械来说还算可以接受。

加工痕迹十分明显的铣削机匣

AS的机匣结构依然是传统的下机匣加机匣盖结构,机匣盖采用冲压工艺,在固定机匣盖的复进簧卡笋上设置有一个小橡胶圈。对于采用下机匣加机匣盖结构的步枪,其机匣盖后端大部分采用复进簧导杆向后顶住的方式固定,机匣盖开口和复进簧导杆卡笋之间必然留有缝隙。比如在使用AK或者81式步枪时,如果枪油擦的太多了,开第一枪时,多余的枪油和枪油燃烧的烟雾会从复进簧导杆卡笋和机匣盖开口间的空隙里喷出来,这个位置很靠近射手的眼睛,很容易就油烟熏得两行泪。所以AS步枪在此设置了一个用于封闭空隙的小橡胶圈,防止射手在枪油擦得过多的情况下,开第一枪时被油烟熏到或吓到,这个设计可谓是十分体贴了。

上为枪机框复进簧,下为击锤簧,复进簧座上还有橡胶密封圈

后期经过现代化改进AS步枪加固了机匣盖,机匣盖不再是一层冲压铁皮,其上还设置了皮卡汀尼导轨,瞄具也就不用再安装在侧面导轨上了。但这种加固机匣盖的牢固程度依然令人怀疑,从现有图片来看,现代化改进后的VSS的机匣盖尾端固定方式有所改变,推测可能采用了同AK12一样的加固机匣盖方式。

机匣盖后方的固定方式已经改变了,新的VSS枪托上还有木制的可调托腮板

AS步枪采用的是AK式的前挂后卡式弹匣,早期有10发和20发容量的两种弹匣,近年来推出了钢制和塑料的两种30发弹匣。虽然用前挂后卡式弹匣,但AS的机匣上却设置了一个弹匣井,毕竟作为特种步枪,AS在夜间的使用频率可不低,有一个弹匣井作为引导,也能让射手更方便的安装弹匣。

30发弹匣

另类的保险和快慢机

AS也采用了AK式的大拨片保险,但却是保险快慢机分离设计,快慢机设置在扳机圈里,位于握把前方、扳机后方。早期的STG44突击步枪用的也是保险快慢机分离式设计,但到了战后,AK和M16等众多先进枪械都是把快慢机和保险合二为一,目前这种设计也是绝对的主流。

快慢机设计在扳机后

不过波兰的铍式突击步枪(彩六和吃鸡里的M762)采用的也是保险快慢机分离式设计,机匣右侧是大拨片保险,左侧则是旋钮式快慢机。想要理解其设计目的,就要先搞明白大拨片式快慢机的优势和劣势。对于AK步枪来说,大拨片不仅是快慢机,更是封闭拉机柄槽的重要部件,同时还限制着枪机框运动。而且大拨片快慢机本身体积大而醒目,在出枪时,右手把枪向前送出,左手握住护木,右手移握握把的过程中,只需要用右手掌根一蹭,就能打开保险进入射击状态,出枪与开保险一气呵成。但大拨片快慢机无法在呈射击姿势时切换射击模式,必须要右手离开握把去调节(AK12修改了大拨片的形状,可以直接用右手食指调节),因此现在主流步枪采用的都是旋钮式快慢机。

5.56mm口径的铍式突击步枪

对于AS来说,大拨片保险也起着封闭拉机柄槽的作用,同时保留了出枪动作连贯的优点。而扳机后的快慢机也让射手可以在持枪射击姿势下,快速切换单连发模式。

大拨片保险可以提升密封性,射手还自制了个快拔弹匣

融合经典的自动机

俄罗斯的突击步枪,有几个不是长活塞导气呢?AS也确实采用了长活塞导气原理,活塞杆部分表面镀铬,而枪机框部分采用表面磷化工艺。活塞杆内部是中空的,用以容纳复进簧和可伸缩的复进簧导杆。AS的枪机框乍一看比AK要方正不少,与机匣导轨配合的距离也大大增长了,运动更加平稳。由于导气孔位置比较靠后,因此AS的活塞杆也没有AK那么长,整个枪机框看起来比较小巧,甚至比某些采用短活塞导气的步枪的枪机框还要小(SCAR:感觉有被冒犯到)。AS的拉机柄位置也和AK步枪如出一辙,依然是一体式随动拉机柄。在枪机框后坐到位后,会撞到设置有橡胶缓冲块的复进簧座,一定程度上能减小可感后坐。

AS的枪机框和枪机,枪机框的引导距离比较长

其实上面说了那么多,都不是AS步枪让笔者感兴趣的地方,AS设计最精彩的部分是其集东西方设计于一体的枪机。乍一看AS采用了一个AR式的多突笋枪机,甚至还用的是弹性抛壳挺,难道AS的闭锁机构全面倒向西方了?仔细观察后,我们就能发现AS的枪机闭锁突笋形状非常复杂,上面有各种奇怪的小平面。AS的枪机上有六个闭锁突笋,虽然抓壳钩略微挤占了一个闭锁突笋的根部,但好在这些闭锁突笋都比较粗壮,强度有保证。AS枪机最下方的两个闭锁突笋兼做推弹突笋,这一点和AR相同。但AS闭锁突笋上的各种倒角处理,也说明该枪设计了带动平面来推动枪机。虽然长得像AR枪机,但AS却有着AK枪机的灵魂。

中间的两个突笋也是搭在机匣导轨上的

另一侧

通常来说,使用带动平面来推动枪机,可以完全消除枪机楔紧问题,但需要设置更复杂的预旋转启动斜面,由于闭锁突笋是边预旋转边插入节套,所以闭锁突笋要进行倒角处理,闭锁面积也会损失,闭锁角度中也要分出来相应的预旋转角度。对于AR式的多突笋设计来说,虽然受力均匀,但每个突笋都不大,如果都被削去一部分,闭锁突笋的强度会受到严重影响,所以采用带动平面设计的枪机,一般都只有2或3个面积比较大的闭锁突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实际设计过程中,不是预旋转角度过大导致有效闭锁面积太小,就是带动平面面积不足。而AS能在AR式的6闭锁突笋枪机上应用带动平面,足以见得其设计水平之高。

外形非常复杂的枪机,可以看到两个启动斜面(10点方向和4点方向)

AS枪机中间的两个突笋也在机匣轨道上运动,枪机导轨和枪机框导轨合二为一,可以简化生产。中间这两个突笋也是枪机预旋转的启动突笋,在枪机插入节套时,左右两个突笋会和节套左右两个启动斜面相互作用,完成枪机的预旋转。双启动斜面设计使枪机预旋转时的受力更平衡,运动过程更加平稳。

AS的枪机不仅有两个启动突笋,还设计了枪机后坐带动平面,AK也只设计了一个用于枪机复进时的带动平面。和一般枪机回转闭锁的枪械不同,AS并没有在枪机框上设置较长的曲线槽来带动枪机导柱,而是将枪机上设置了两组螺旋凸起,用枪机框上的两组很短的斜槽来带动这两段很长的螺旋凸起。枪机上每组螺旋凸起分两段,中间断开的地方就是带动平面所在的位置,前面的是枪机复进时的带动平面,后面的是枪机后坐时的带动平面。说白了,AS共有2组4个带动平面。

如果AS采用两组传统的长而封闭的曲线槽推动枪机导柱,两组曲线槽进入异物的可能性会增大,任何一侧曲线槽进入任何异物,都会使枪机卡住。而AS采用的枪机螺旋凸起设计,前后是断开的,可以轻松的把进入枪机框短斜槽内的异物“顶开”。至于枪机框,短斜槽后宽大的方形槽也留下了容污纳垢的足够空间,更何况这些机构都是被包裹在枪机框内的,封闭性也比西方的贯通式曲线槽好,AS自动机设计可以说是根本不给异物留下干扰开闭锁动作的机会 。


枪机框和枪机上下各有一组这样的带动机构,这些机构都被包裹在枪机框内

西方不少步枪的曲线槽都是贯通枪机框一侧的,封闭性不算好

尤其要注意的是,枪机上的螺旋凸起和枪机框的小段曲线槽都是有上下两组。传统步枪一般会在枪机框单侧设置曲线槽,枪机框给枪机的力实际上都是偏离枪机轴线的,枪机在运动中总是要有一个翻转力矩。而AS的两组设计则会使枪机始终受到两个关于枪机轴线对称的力,完全没有翻转力矩,枪机运动更平稳。由于AS的多突笋设计,导致其枪机预旋转角度比较小,其带动平面面积也很小,但两组枪机框曲线槽的设计却使带动平面面积翻倍,可靠性更有保障。我们来看一下AK步枪,AK枪机的预旋转角度约为5°,整个枪机仅有两个闭锁突笋,枪机导柱位于较厚的大闭锁突笋上,在牺牲节套包裹性和刚度的前提下,获得了更大的枪机导柱底径,但即使如此,其带动平面的有效面积仍只是接近1mm²。AS的两组枪机旋转机构设计不仅使枪机受力对称,还大大弥补了多突笋枪机使用带动平面的先天不足。

6闭锁突笋设计保证了AS有良好的精度潜力,而带动平面设计又使其可靠性得到了保障,精心设计的两组带动机构也使枪机运动更加平稳。虽然AS的枪机系统设计比AK都复杂,但其自动机在不完全分解时也仅有枪机框和枪机两个大部件,勤务性非常好。到这里,我们也不难看出为什么AS使用了可靠性和寿命都不怎么样的弹性抛壳挺了,毕竟AS的枪机已经够复杂了,用弹性抛壳挺可以简化设计,还能保证枪机的完整度。

AS枪机的内部是中空的,用以容纳平动式击锤或击针,其结构非常紧凑。曾有传闻说AS步枪早期是直接采用击针击发的,后期改为了平动式击锤和短小的浮动式击针相配合。从目前笔者找到的分解图来看,AS确实存在着两种击发模式。

平动式击锤

平动式击针

总结

总的来看,AS步枪是一款相当致命的武器。在西方国家的测试中,VSS狙击枪在发射SP6弹药(穿甲弹)时,距枪口1m处测得的噪声大小为129.7分贝,比在无消声器条件下发射SP6弹药的枪声足足低了30分贝;而使用SP5弹药(普通弹)时,枪口噪声更是只有120.8分贝;在150m内,其单发精度也达到1-2MOA左右,毕竟其枪口初速太低,命中目标所需飞行时间更长,风偏影响严重。从研发到现在,AS步枪已经走过了30余年,几乎每一场俄罗斯军事行动中都有她的身影,在俄罗斯特种部队里的高频亮相也足够证明其优秀的性能。如今的AS步枪经过现代化改进,人机工效进一步提升,拓展性也大大增强,AS依旧是致命的无声杀手,可靠的破袭利器。其精巧的自动机设计也堪称融合经典而生的经典,为世界各国设计师提供了优秀的范例,日后的SR-3和SR-3M步枪也延续了这一设计。在反恐战争愈演愈烈的今天,这把特种步枪必然会在俄罗斯军队中大放异彩。

中部2019演习中的SVD和VSS

最近曝光的VSS,毛将不毛的日子不远了

全文完

作者@梦未合围

本文由《晓枪》编辑&发布

好消息好消息

老王的书上线啦

现在还附赠超值免费网课

作者亲自讲解自己写的书

国内枪械科普还是头一回呢

赶快来一本试试呀

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呀

我的书终终终终于上线啦


剑走偏锋还是弯道翻车,俄罗斯最先进的突击步枪全面解析

比利时FN SCAR步枪结构设计全面解析

【提问】如何区分AK/56冲/AKM/AK74/AK74M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pw43RnEBfwtFQPkdOQk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