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西红柿妈妈
去年春节的时候,家家都是忙忙碌碌的,一副热火朝天的喜庆氛围。刘大妈却一个人孤孤单单地回到了农村老家。刘大妈的老伴已经去世多年了,她轮流跟两个女儿生活。两个女儿都在城里买了房子,她今年本来该到二女儿家过春节了。
可是,二女儿的婆婆也到儿子家里过节了,两个老人因为一点儿小事,发生了矛盾。女儿的婆婆说:“房子是我们家买的,你凭什么住在这里,你赶快走!”虽然女儿流着泪挽留,刘大妈还是执意回了老家。
很多老年人的思想里,女儿始终都是别人家的人,因为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时代日新月异,经济迅速发展,人们的思想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年轻人生儿子的愿望远远没有上一代人那么强烈了。男女比例失调,男青年娶媳妇成难题,彩礼年年攀升、房价居高不下,女儿养老比儿子更贴心。这些现实问题,觉得生女儿更好的人也越来越多。
有人根据二胎家庭里孩子的性别,把二胎家庭的父母分成了四等人。“两个女儿一等人,一个女儿二等人,一儿一女三等人,两个儿子不是人。”两个女儿的家庭,似乎是现在二胎家庭的最佳组合。从生儿子好,到生女儿热,两个女儿的家庭组合就是特别完美吗?当然不是这么肯定的。
过了30年后,两个女儿的家庭避免不了要面临这四大难题,太现实
张大爷的两个女儿都已经出嫁了,他已经70多岁高龄了,依然一个人在农村老家生活。女儿给他买的食品,他经常放过期才想起来吃。女儿给他买的新衣服,他舍不得穿,整天邋里邋遢。大女儿家在外地,他不愿意去。二女儿嫁到了本地,但是公婆和女儿一起生活,尽管女儿经常邀请他,他也不想去。
虽然说在中国人传统的观念里,老人到儿子家里养老是天经地义的。家里是两个女儿的家庭,没有儿子的,当然就要到女儿家里去养老。也有老人思想观念比较保守,只要生活能够自理,实在不愿意去女儿家,晚年生活就比较孤单。
小贝是家里的二胎女儿,姐姐远嫁到了湖南长沙。小贝在重庆上大学,谈了一个四川的男朋友,打算在重庆定居生活。小贝的决定,父母非常反对,他们坚决要求女儿回河北老家找工作。小贝非常委屈,觉得姐姐可以,为什么自己就不可以。
一个女儿已经远嫁,父母当然希望另一个女儿可以留在自己身边。也有的人说不应该干涉女儿的工作和婚姻,在哪里都是一样的,可以去女儿的工作地定居嘛。一个老年人,抛弃自己生活了一辈子的家乡,到外地去生活。或许这样的事情,只有轮到自己头上,才会明白其中的苦楚吧!
刘大妈的大女儿楠楠离婚了,她和前夫并没有什么矛盾。离婚的主要原因是婆婆和老公的姐姐。老公的姐姐带着儿子,整年住在娘家。大姑姐的儿子,把楠楠刚买的的化妆品给玩了。楠楠批评了她几句,大姑姐拿起化妆品瓶子就掷向了她。婆婆向着女儿说,老公左右为难,楠楠一气之下提出来离婚。
楠楠要离婚,她的妹妹刚谈了一个对象,男方想要和她订婚。这两个女儿,一个要离婚,一个要结婚。刘大妈头都要大了。
都说生女儿好,最起码不用给女儿买房子、买车子,女儿找对象也更容易。但是,女儿的婚姻更让人操心。儿子找对象,只要女方人品好就行了。媳妇嫁到儿子家里,在自己的眼皮底下生活,老人更放心。女儿嫁到别人家里去,婆婆好不好相处,妯娌、小姑子是否和睦,远嫁的女儿更让人操心。
旭旭和阳阳是亲姐妹,她们一起合作开了一家公司。姐姐负责内部管理,妹妹负责外部业务和公关。公司生意还不错,但是姐妹俩的矛盾也越来越深。后来两姐妹的公司也清算分家,个干各的,生活上也不大来往了。
很多人都觉得,两个女儿之间的感情,比两个儿子的感情更深。因为儿子娶了媳妇之后,妯娌之间的关系很难相处。姐妹之间的关系是比较融洽,但是结婚成家以后,也会都以自己的家庭为中心。所以即使是姐妹,在触及到个人利益的时候,也容易发生矛盾。
不管家里是儿子还是女儿,父母的教育都是孩子事业成功和生活幸福的前提。把孩子教育好,老年生活就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