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一个好习惯比获得好成绩更重要

2019-07-26   华视教育

训子千遍,不如培养一个习惯。没有一个孩子不想成为好孩子的,也没有一个学生不想学习好的。他之所以管不住自己、毛病很多,是因为有很多坏习惯束缚了他。

什么是习惯呢?习惯是一种稳定的自动化的行为,比如很多人打手机一手拿着电话一手比比划划,虽然你比比划划的动作对方看不见,完全多余的,但是比划惯了的人不让他比划就很难受了,这就是习惯动作。

美国心理学家做过一个研究,发现人的一种动作重复21天就会初步形成一个习惯。如果这个动作重复90天,就可能形成一个成熟的习惯、稳定的习惯。

习惯动作的形成是人神经系数的改变,有很强大的力量。人的动作70%以上都是习惯动作。教育孩子最重要莫过于养成习惯。日本专家干脆说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这是非常重要的。日本人的集体观念世界闻名,这个习惯是从小养成的。

习惯的养成是一门科学,不是随随便便说一下就可以形成的,很多心理学家研究后,总结出习惯培养的五个步骤。第一步是提高认识,你得让孩子对习惯产生一种强烈的认同、向往,对坏的习惯产生厌恶;第二步是明确规范,知道好习惯是什么样的,很明确;第三步是持久训练,习惯是训练出来的,不是号召出来的;第四步是及时评估;第五步是形成环境。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大家可以发现,我们的孩子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马马虎虎,比如说考试,不是不会做,而是审题不严、不确认。在这一点上德国的父母做得很好,德国孩子说爸爸我明天要去爬山行吗,爸爸很可能会问你的计划呢,没有计划不要去,从小让孩子做计划,很多事一做计划就知道可行不可行。

习惯培养,还要明确规范。对孩子的要求一定是非常明确的,比如说《弟子规》有很多好东西,其中有一个要求是“出必告、返必面”,就是孩子离开家的时候一定要跟家里人打招呼去哪里了、什么时候回来,回家之后要告诉家里人我回来了。就是这么一个习惯,在古代是中国孩子必备的,但是现在许多中国家庭把这个传统丢掉了。

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真正的控制是自我控制。

你想让你的孩子养成什么好的习惯,只要适合他,让他认识到这个习惯的重要,引导和激励孩子的好行为出现的次数越多,好习惯形成的越牢。美国教育家说的很形象,培养好习惯就像是缠缆绳,只要每天缠上一道,用不了多久好习惯就变得牢不可破。

培养孩子养成好习惯最好的方式,就是用父母的好习惯培养孩子的好习惯。21世纪是两代人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的时代,我们需要向孩子学习,与孩子一起成长。习惯养成的过程是一个由被动到主动再到自动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