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后,“没人居住”的房子会不会“打折甩卖”?经济学家说明白

2019-12-18   蓝白观楼市

转眼2019年就要过去,从1998年房改至今,不知不觉已经走过20多年了。

根据专家的预测,从1-11月份的表现来看,今年房地产销售额极有可能达到16万亿的历史新高,房屋销售面积则依然会维持在17亿平米左右。

与此同时,今年房地产投资额保持了10%以上的增速,除了房企土地购置面积有所下降以外,其他的施工、竣工指标都在改善。

这是从2015年以来,房地产体量连续4年加速扩张了。

要知道,从2018年至今,调控次数持续创出新高,房价上涨的时间和幅度也越来越窄。可从整体数据来看,楼市仍能保持如此庞大的增量,确实令人意外。

难道购房者依然有充沛的负债空间?难道二三四线城市的上涨动力依然很足?

当然不是,笔者认为,这只是市场“追涨杀跌”的情绪使然罢了,很多人依然沉浸在买房赚钱的“幻梦”里,不肯醒来。

从空置房的增长就能看出来。

西南财大此前发布报告指出,我国城镇地区住房空置率分别为18.4%、19.5%、20.6%和21.4%。截止2017年底,全国城镇地区有6500万套空置住房。

要知道,6500万套是前年的数据,如果加上2018、2019年均17亿平米的销售面积,按100平米一套房,21.4%的空置率来算,光是最近两年,就增加了727万套空置房。

就是目前的空置房数量:6500万+727万=7227万套。

何为空置房?不管是房子买到老家不住,又去城市里打工租房,还是炒房客囤积的闲置房屋,只要是常年没人居住的房子,都在此列。

空的房子越多,房地产市场的投机情绪越旺盛,表面上投资、施工数据很强悍,实际上却有点“外强中干”。

顺着这个思路,10年后,有多少房子“没人居住”?我们用3个数字“管中窥豹”,说清这个事。

第1个数字:1.7亿套存量商品房。

从1998年房改到2005年,房地产年均销售面积仅仅在1亿-5亿平米之间,从2010年到2018年,每年的房地产销售面积都高达10亿平米以上。

这20年卖出去的房产面积相加,得出的结果是177亿平米,按每套房100平米来计算,总共卖出去了1.7亿套房子。

第2个数字:未来10年会盖1.2亿套商品房。

按照经济学家任泽平的推断,未来10年,全国自住房需求年均高达11.7亿平。

其中,2019-2020年、2021-2025、2026-2030年年均分别为13.6亿平、11.6亿平和11.0亿平,相当于2016、2013和2015年全国商品住房销售面积。

这样算来,10年时间,房地产销售面积将近120亿平米,仍以100平米一套房来计算,相当于会卖掉1.2亿套房子。

两个数字相加,可以得出10年后的房屋总量,即1.7亿套+1.2亿套=2.9亿套。

第3个数字:空置率会增长到30%左右。

根据每日经济新闻去年底的报道,40年来,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从6.7平方米增加到36.9平方米,增长了4.5倍。

40年增长4.5倍,每10年大概增长1倍左右,照此看来,未来10年的增速也可能翻倍。

但是,人均居住面积的增长,绝对无法代替空置率,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因为人们可能会习惯住大房子,但不代表房子面积大了之后就不住人了。

因此,未来空置率的变化,应该是在目前20%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假设未来十年持续温和增长,空置率可能会达到30%左右。

2.9亿套房子,空置率30%,也就意味着,10年后,“没人居住”的房屋数量可能会达到8700万套。

这个数字是不是看起来并不高?

要知道,以上数据都是房改之后备案的城镇商品房,不包括大量空置的农村自建房、宅基地、学校宿舍、小产权房。

这些房子鱼龙混杂,分布广泛,非常难统计,唯一能肯定的是,它们的数量一定很惊人。

举个例子,在房地产市场发展最为成熟的深圳,小产权房占全市总住房套数的比例居然超过了56%,即深圳住房中一大半是小产权房。

推及全国,在商品房之外,没有房产证的旧房、自建房、小产权房只会比现有的1.7亿商品房总量更多。

我们再从房价角度来分析空置房的问题,10年后,“没人居住”的房子会不会“打折甩卖”?

第一,空置房主要出现在中小城市,三四线楼市下行压力非常大。

上文提到了一组数字,分别是一二线、三四线房屋空置率的差异,这种差异,在未来必然会持续放大。

从新城区的扩张速度就能看出来,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6年5月,中国县及县以上的新城新区数量总共超过3500多个,如果加上2017、2018和今年的数据,这个数字应该会将近4000个。

这些新城区,绝大部分位于人口常年流出的三线以下城市,随着大都市圈的人口集聚效应越来越强,小城市的空置房屋只会多,不会少,长期来看,当地房价回落的压力非常大。

第二,房屋持有成本将在未来10年持续上升,房子长期没人住必然会“甩卖”。

决定房子是否“打折甩卖”的重要因素,是房屋的持有成本。而房屋持有成本是否增加,最引人遐想的,是房产税。

早在前两年,房产税就一直在提,虽然最近两年落地的概率非常低,但每年都有实质性的推进,比如第二次房屋普查,150个城市的房屋联网,就算2020-2025年不会实行,在2030年之前,房产税的实施可以说是迟早的事。

再举个例子,今年9月份的时候河北省发布的《关于个人出租住房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有关事项的公告》规定,个人出租(转租)住房不能提供准确的成本费用凭证,不能准确计算房屋租赁成本费用的,在租金收入的5%-10%的幅度内核定应纳税所得额。

以每月租金2000元计算,要扣减800的免征额,再去掉城建、教育费附加等,按10%的税率算,大概是200多块钱。

这下就把空置房的两条路都给堵住了。

如果房子一直持有在手中,以后可能会征收房产税,如果房子租出去了,还可能会收5%-10%的“房东税”,对很多“房多人少”的三四线城市来说,本来房子的租金就很低,这下更是给多套房的投机客立了个“下马威”。

经济学家李迅雷用“6个字”说明白了这个问题。

李迅雷指出:所谓“房价走平亏钱”,在百城房价统计中,有一半以上的城市过去一年的房价涨幅不到6%,即使按照3%的租金回报率、5%的资金成本、4%的房屋折旧率来算,在这些城市拿着房子都是亏钱的。而且绝大部分小城市租房市场很小,房屋空置率高,租金收益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因此,对于空置房来说,虽然在2019年末依然呈现出“高位运行”的形态,等到10年之后,随着房屋持有成本越来越高,房价上涨动力消失,“打折甩卖”已成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