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欧洲议会通过禁止发展和使用致命性
自主武器系统的报告
1月20日,欧洲议会以364票赞成的压倒性优势通过了一份关于禁止发展致命性自主武器系统的倡议报告。报告强调,“人工智能只能是用于辅助决策或采取行动的工具”“人工智能技术不能替代人类决策”“人类操作员必须能够在无法预料结果的情况下纠正或禁用人工智能系统”。报告认为,致命性自主武器系统挑战了人类控制方面的基本道德与法律问题,呼吁欧盟禁止研发和使用此类系统。
作者 |周智伟(中国船舶信息中心)
编辑 |赵霄
2
美联合作战概念发布推迟至春季
美参谋长联席会议副主席约翰·海腾称,由于新冠疫情使大型多军种演习受阻,全域作战的关键性联合作战概念将推迟到春季发布。
为使新联合作战概念达到1级成熟度,需要举行由全军种和高度活跃的“红队”共同参与的大型兵棋推演。截止目前,原本应已完成的三次重要兵棋推演与一次全球综合演习中仅完成一次,且受疫情影响未能取得满意效果。
国防部长劳埃德·奥斯汀计划在对这一新作战方式的评审中关注后续可能需要进行的工作。海腾负责的联合需求监督委员会已经在制定首要需求,以便各军种和国防部能够实施联合作战概念。
作者 |郭文旭
编辑 |赵霄
3
美国防部推进“下一代拦截器”的
开发以期在2028年具备击毁洲际弹道导弹的能力
美国导弹防御局(MDA)正在推进“下一代拦截器”(NGI)的开发,以应对日益先进的威胁。MDA计划为NGI授予两份开发合同,用于将最佳创新技术集成至技术基础设施。基本需求主要包括:需实现“快速”拦截功能;功能需经过技术验证,可以集成现有尖端武器中的新技术;可能装备多个“杀伤性飞行器”,在必要情况下可同时摧毁多枚洲际弹道导弹;需在2028年左右实现全面部署。
作者 |孙琴
编辑 |赵霄
4
美国人工智能公司
在无人机上部署人工智能网络安全系统
美国人工智能公司SparkCognition和无人机空域管理公司SkyGrid宣布了一项新的合作,将直接在无人机上部署人工智能支持的网络安全产品,保护无人机在飞行过程中免受“零日漏洞攻击”(在发现软件漏洞的当天发起的网络攻击)。SparkCognition公司的“深层铠甲”网络安全产品利用机器学习技术为终端提供多层保护,可以抵御99%的未知威胁。DeepArmor产品与SkyGrid公司的空域管理系统AerialOS集成,可直接部署在无人机上,即使在网络连接受损或不存在的情况下也能发挥作用,实现由人工智能提供无人机保护的空域管理系统。
作者 |韩雨(北京海鹰科技情报研究所)
编辑 |赵霄
5
俄罗斯拟开发新型远程拦截机
以取代“米格”-31战斗机
俄罗斯国家技术集团(Rostec)宣布,将开发新型远程拦截机—“米格”-41,以取代“米格”-31战斗机。“米格”-41是5 ++或第6代战斗机,其设计工作已于2019年底完成,主要特点包括:是一种超声速、重型隐形拦截机;将装备多功能远程拦截导弹系统,该系统可以配备多个子导弹以增加拦截能力,有望具备拦截高超声速导弹的能力;将装备反导激光器并可能搭载反卫星导弹;能在近太空的高度飞行;未来将被改造成无人驾驶版本。据俄媒体推测,“米格”-41将在苏-57的基础上建造,进行配置更新和机体改装,使其最高速度至少达4.9马赫,巡航速度达2~2.4马赫;发动机也可能会沿用苏-57使用的Izdeliye 30发动机。
“米格”-31正在升级为BM版本,升级后时速可达3000千米,飞行高度达21000米,其配备的Zaslon-M被动式相位阵列雷达能够探测高达320千米的空中目标,并能在280千米外摧毁目标。新雷达可支持飞行员同时追踪多达十个目标,并同时用导弹击中六个目标。航空电子设备和武器现代化更新后,“米格”-31BM的效能提高了2.6倍,并能搭载“匕首”高超声速导弹。目前,“米格”-31驾驶舱的升级工作已完成,预计到2023年,“米格”-31机队将实现全面现代化。
作者 |孙琴
编辑 |赵霄
注:原文来源网络,文中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相关建议仅供参考。
更多精彩内容,请回复关键词查看:
综合分析
战略与规划
科技管理
国防创新
军事理论
人工智能
陆军
海军
空军
航天
网络空间
电子信息
核武器
高超声速
无人系统
精确打击
防空反导
新概念武器
生物与医学
战例与演习
先进材料
制造
基础科学
技术
先进动力
与能源
试验鉴定
军事科学院军事科学信息研究中心微信平台
觉得不错,请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