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肯定很多父母听过这段话,了解到如果一个人要成就大的事业,必须经历一些苦难,才能使其成长。
还有就是一句出现比较多的话“穷养儿,富养女”,加上现在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孩子可能并不了解父母受到的苦,所以很多父母开始对自己的孩子进行“吃苦教育”。甚至因此催生了相应的辅导教育机构专门提供吃苦教育的服务。
那让孩子接受吃苦教育到底好还是不好呢?
1.适度的吃苦教育是有益的
其实对于孩子来说,吃点苦是非常有必要的,能让孩子的逆境和受挫折力都能提高,还能养成良好的习惯,比如就买东西这件事上,接受过“吃苦教育”的孩子,可能在买东西的时候能更加理性和克制,能买自己更需要的物品。
孩子能养成更好的资源分配意识,能合理分配自身的资源,这种能力对于孩子未来来说是个很重要的能力,能更好地助力孩子的未来。
吃苦还可以锻炼孩子的意志力,能使得孩子忆苦思甜,不会产生娇生惯养的坏习惯,能更体贴父母的辛苦,在学习上有一定的主动性,会对学习产生增益效果。
2.避免无意义的吃苦教育
有些家长为了训练孩子的受挫能力,磨练孩子的意志,进行的是简单粗暴的吃苦教育。
比如,冷天一定要让孩子洗冷水澡,锻炼孩子的体质,让孩子有抵抗寒冷的毅力,发展成长自己的意志力;不管风雨天,为了锻炼孩子的独立性,让孩子自己一个人步行几公里去上学;吃不完的剩饭剩菜让其第二天甚至第三天继续吃,只是要孩子知道过日子不容易,将来才能成大器。
这种粗暴的吃苦教育毫无意义,不仅达不到想要的效果还可能导致孩子的逆反心理,导致孩子和父母的亲子关系变差。
孩子可能觉得这就是一种虐待,在未来会憎恨父母,痛恨父母。
3.限制孩子的思维
如果吃苦教育过度,会限制孩子的思维,还让孩子养成退缩、无自信、不敢向前的性格。有句话很流行“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力”,这本来是网友调侃富二代的生活的一句话。其实是很有道理的,吃苦教育太多的话,会限制孩子的思维和发展。
比如孩子有个远大的目标,那就是成为航天员,但是吃苦教育可能使得孩子为了照顾家庭,不能报考航天员,因为要成为航天员可能需要家中的支持。孩子害怕如果失败,家里可能会更加艰苦,从而面对现实,错过这个梦想。
其实这就是限制了孩子的思维了,让孩子不敢去试错,可能孩子的家庭可以负担起孩子试错的机会,但是因为过度的吃苦教育,导致孩子不知道自己家庭的底线,所以放弃了大好的机会。
吃苦教育过多的孩子可能还会更加保守,瞻前顾后,缺少创新、探索精神,不能适应这个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机会。
所以针对孩子的吃苦教育,家长要辩证地去看,不要过度去使用教育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