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同事聊天,谈到父母对子女的爱,她感慨一句,我从小就是爹不疼娘不爱的,家里最不受宠的就是我了,父母这么偏心?她无奈点头,谁说不是?我爸爱我姐,我妈爱我弟,我夹在中间,没人疼,好在现在我自己有了两个孩子,发誓绝对不会偏心,可是架不住我老公偏心啊,他疼女儿疼到骨子里,但是却不咋管儿子,要说起来,男人比女人还要偏心呢。看来“多孩”的家庭,大多数逃不过偏心的坎,那么,爸爸妈妈们究竟偏心哪些孩子呢?
研究结果表明,二胎三胎家庭,爸爸更偏心这样的孩子
在达尔文的《进化论》中,男性更加偏爱跟自己长得相似,气味类似的孩子,而法国的国家科研中心也进行了调查,从侧面验证了这个理论:
研究人员选取了某个村庄的30个家庭作为研究对象,这些都是二胎家庭,为了研究父亲对孩子的偏爱程度,研究者让母亲填写了一份详细的调查问卷,问卷中包括父亲与孩子的相处时间,对孩子的关心程度、给的零花钱数量等等,与此同时,研究人员还把父亲和子女的长相进行了评估,综合下比较出来的结果是,长相与父亲相似,气味与父亲相投的孩子,更能得到父亲的宠爱。
而很多在孕期的妈妈,通过做四维彩超,得到孩子的第一张彩色照片,如果某个部位遗传到爸爸,那幺爸爸就会感觉特别自豪,一个妈妈曾经跟我说,彩超里清晰地看到了孩子的高鼻梁和尖下巴,这跟她爸爸长得一样,我老公乐坏了,拿着照片看了好几遍,最后宝宝出生后,他也超乎寻常地喜欢这个孩子,而大宝却鲜少有这种待遇,从这个例子中,是不是进一步验证了父亲的确会对某个孩子产生偏心,而这个结论,还引起了心理学家的好奇,他们也进行了一系列的试验。
男人真的那么在乎孩子的长相吗?心理学家史蒂文·普拉迪克在数年前,招募了一些男女志愿者,给他们拍了照片,并且通过科技把他们的面部特征和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的面容进行了融合,然后心理学家把孩子照片分为几组,每组有十张照片,问了他们相似的问题,你有可能收养这些孩子中的哪一个呢?你最不愿意为哪个孩子付抚养费?你愿意陪伴哪个孩子更久一点呢?如果孩子犯了错误,你愿意惩罚哪个孩子更轻呢?
结果非常有趣,男性志愿者明显倾向于哪些更像自己的孩子,他们愿意收养、花时间陪伴并且愿意付抚养费,甚至在跟自己很像的孩子犯了错误时,他们也愿意选择原谅,而这种结果,却不适用于女性志愿者,这个结论和上面的完全一致,只不过可以更具体化:
当男人的脸部特征出现在孩子身上的比例从12.5%,提高到50%时,他表现出更愿意收养这个孩子的意愿,最后,普拉迪克在研究中确定,一个男人比其他人更喜欢一个孩子的分界线是,孩子的面部特征有25%像他。从另一方面来说,家中哪个孩子掌握了这个比例,甚至比这个比例还要高,那么他受到爸爸宠爱的程度无疑是最高的。都说女儿随爸,儿子随妈,女儿的基因随着代代优化,更容易在容貌上长得像爸爸,所以受到爸爸的宠爱,也有了理论支持了。那么,除了面部特征,爸爸还会偏爱孩子的这两个特点:
气味相投
所谓气味相投,可不是身上散发的气味,而是性格和志趣相似,这一点也很好分析和判断,比如身边的好朋友或者闺蜜,两个人之所以能够聊得来,全凭有共同的爱好,能够玩在一起,能够彼此了解,这种相处的法则当然也适合父子、父女,比如爸爸喜欢踢足球,儿子也喜欢踢足球,并且时不时俩人能够切磋一番,所以共同话题会更多,爸爸会理所当然认为这种爱好或者性格是随了他,一种基因的优越感油然而生,从生物学上分析,男性可能普遍对孩子和他们的血缘关系持怀疑态度,当孩子某个方面非常像他后,这种怀疑就会停止,他决定在这个孩子身上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资源,这种心理和潜意识的变化,可能连他自己都不知道。
他认为值得的孩子
男人是理智的思考动物,他喜欢某个孩子,重要的一点是“值得”,孩子是否值得他耗费精力和财力,是否值得拥有家里最好的资源,从古代皇帝选继承人就知道了,无论皇帝怎么喜欢一个孩子,但如果他没有能力,就会毫不犹豫地踢出局,爸爸们在这一点上,拥有共通性,所以他认为值得的孩子,往往得到优待。
爸爸喜欢某个孩子,更倾向于天生的特点,而妈妈们的偏爱标准则完全不同,她们会偏心哪些孩子呢?答案也是三种,第一种是性格更像她的,俩人更能好好相处,第二种是更能体谅她的,比如《都挺好》中的苏明成,甜言蜜语能够体谅苏母的辛苦,也因此,他能够受到妈妈的偏爱,还有第三种是最没有能力的,过得最不好的孩子,也能得到妈妈的疼爱,这完全处于母爱,她更加担心这样的孩子,所以很多啃老族,都是妈妈过于心疼孩子造成的。
很多“多孩”家庭中走出的孩子,不被父母偏爱,他们觉得父母偏心,明明是自己最孝顺,为什么却不能得到最多的爱,这下明白了吧?父母偏心的标准根本不是孝不孝顺,如果你一条也不占,只是单纯地孝顺,那么极有可能不受宠爱,不过,最终父母也会明白,最终要指望那个最孝顺的孩子,后悔曾经的偏心。
您如果有两个孩子,会不由自主地偏心某个孩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