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作者:白四——努力赶超昨天的自己,用力感受生活的美好
稿件来源:秋叶写作特训营
助教:笑四月
编辑:燕子
@Rabbit每日爆料 最近在微博发布了一篇“粉丝恳求爱豆学习李佳琦努力上进”的微博,一时引起热议,把李佳琦送上了当晚的热搜第一。
李佳琦是谁?1秒售出8000个护肤套装,3分钟成交量超600万,15分钟卖出15000支口红的淘宝主播一哥,月入六位数的90后。 我的妈呀,这也太厉害了吧!
当然,这与他对待工作的认真勤恳是密不可分的:坚持在自己的嘴唇上做口红试色,一晚上直播试色189支口红,一年365天直播389场,休假旅游还惦记着直播并和粉丝互动。粉丝心疼他,他却回应说:“这是我的工作,你没有必要去因为我的工作而可怜我。”
作为一名月入六位数的90后,李佳琦可以说是多劳多得的典范。可是,类似的情况放到普通职场,有的人兢兢业业、甚至加班加点,怎么到头来什么也没捞到?
问自己以下三个问题,帮你分析原因:
著名的个人成长大师博恩·崔西认为,大多数人的一大误区是目标不清晰。没搞明白自己的终极目标是什么,也就不知道该往哪个方向去使劲。要么停滞不前,要么努力、盲目地走在错误的道路上。 而那些站在金字塔顶端的人,不仅目标清晰,并且不断比照,及时修正,使行动与目标相匹配。很多人都觉得李佳琦是“带货网红”,但他把自己定义为“主播”。你以为他只是在卖产品?其实他卖的还有人设和陪伴:做观众的“知己”,带动观众的情感共鸣。“贩卖情绪比兜售产品更具品牌价值。”
李佳琦的最终目标是:完善自己,沉淀粉丝,做出自己的品牌。
为此,他付出常人无法想象的努力:长期在线、日日直播、精准招商、事后复盘。即便做到“一哥”,也不敢有丝毫懈怠:生怕自己一不留神,粉丝就被另外的9999场直播吸引走了。
其它的淘宝主播呢?可能单纯地为了卖货而卖货,即使有李佳琦的情怀,也做不到如他一般地努力和投入。
当然,你不能指望一个想要生活、事业两手抓的主播去做“李佳琦”。毕竟,他三年几乎没有娱乐生活,而且经常凌晨还在工作。
职场里,有的人求财,有的人求权,有的人求稳。一个想要生活稳定的人去做销售,那是没有搞清职业目标和岗位匹配;一个想要升职、加薪的销售不跑业务,那是行动模式和既定目标不符。
试想一下,当你想去一个陌生的地方,你会怎么做?自然是先打开GPS,输入正确的目的地,按照导航不断修正路线,最后抵达终点。
目标和行动一致是不够的。这个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即便是行业大牛,也害怕被同质化。不过,通常大牛早就掌握了超前的卡位意识。
卡位意识,是指结合外部环境、分析自身优势、寻找突破点,让自己成为不可替代的那一个。
B站上有一位新人UP主“兔叭咯”,负债1万元购入了视频录像设备。可是万万没想到,正值开学期间,B站流量大幅下滑。为了还上欠款,兔叭咯开始了他的卡位之路。
通过一番评估和比较,他发现学习区尚有发展空间。并且,经过具体分析和辨别,还发觉学习区里沙雕型的UP主几乎没有。结合自身比较幽默的性格,兔叭咯迅速找到突破口,把自己标签设定为:既能开玩笑,又能传播学习干货的医学博士,并以平均三天一集的速度开始更新。 4个月后,他做到涨粉50万。不仅有粉丝打赏,还接到了广告。还上了债,还赚到了钱。
在职场上,我们也得有点儿兔叭咯的卡位意识。不仅要分析行业、公司和领导的需求,还要结合自身的特质和优势,快速识别“卡位点”。
否则,目标再清晰,行动再努力,不过是和你的那些同事一样任劳任怨罢了,随时可以被替代,很难让领导记住。
秋叶大叔说,要想让自己被记住,就要植入一个只属于你的标签,用标签卡位。
谈到邀功,通常大家都很反感。公司里总有那么几个同事,热衷于邀功,把别人的功劳变成自己的,把自己的功劳无限放大。同学们,这是“邀功精”,不是“邀功”。
什么是“邀功”?
小罗原本是企业里的一名普通员工。业务能力不错,还很善于总结汇报,巧妙地向老板展示团队和自己的业绩、成果。3年内,小罗实现了两次岗位晋升,从一名高级专员荣升高级经理,工资水平也翻了两番。
这才是邀功,是职场必备的上下级沟通技能!
可是大部分职场关系中的下属并不懂得刻意培养自己的邀功技巧,以为只要埋头苦干,总有一天能够脱颖而出。
在这个信息量爆炸的时代,酒香也怕巷子深。品牌方卖货还要靠明星、网红帮忙吆喝两声,宣传一下。何况我们普通职场人?
行为学家保罗·赫塞和管理学家肯尼斯·布兰查德的“情境领导理论”模型提出,“授权式领导”对应“高能力高意愿下属”:也就是说,领导愿意授权并放任下属自由发挥,而下属也能够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任务。
授权的前提是什么?
前提是,老板能看到员工的工作能力和工作热情,并且对员工充满信任感。
可是,老板们日理万机,你不适当、适时地邀邀功,展示你的能力和热情,老板可不会打着灯笼找到你。就像傅首尔说的:“你不是新大陆,老板也不是哥伦布。”
那么,如何正确地“邀功”呢?
第一, 必须要有拿得出手的成果。第二, 重点突出团队取得的成绩。第三, 点明自己为此付出的努力。
当然,邀功要注意适度。领导们可不喜欢频繁邀功、独揽功劳的下属。千万别把自己变成众人闻之色变的邀功精。
最后多提一句。我们往往以升职、加薪来界定职场收益。事实上,这种认知很狭隘。
“多得”,得到的可以是物质报酬,也可以是精神财富。
比如,我的微信群里有一位大姐,她的职业是一名社工,而社工通常并不是一个高收入的职业,但她乐此不疲。重要的是,她从帮助别人的过程和受助人的感谢之中获得了无以伦比的精神富足。
世上本没有天上掉馅饼的事。那些以为多劳不一定多得的职场人,其实并不知道:
1.要设定明确的目标,并且付诸与之相符的行动。
2.要有卡位意识,让自己抢占先机、无可替代。
3.要懂得适当地主动邀功,向老板展现成果。
明白以上3点,又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用心耕耘,多劳一定会多得!即使没有升职和加薪,工作本身也会成为一笔值得感恩的精神财富。
更多干货内容,请关注公众号【秋叶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