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一天,我的孩子告诉我他有喜欢的人,想恋爱了,我不会阻止,还会告诉他如何去好好的爱一个人,因为爱是多么美好的事啊。”
“扯淡!!!”
“早恋影响学习和生活,是万恶之源!”
“恋爱,是你们这些读书人可以谈的事么!”
我们通常说的早恋,指的是未成年或者生理、心智未成熟的男女建立恋爱关系或对异性感兴趣、痴情或暗恋,一般指18岁以下的青少年之间发生的爱情,特别是在校的中小学生为多。
对早恋的态度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以前,早恋是一个谈及色变的话题。它是不能说的秘密,家长知道会被骂,学校发现会受处分,原因只有一个——耽误学习!
所以,即使有那么一丝超出友情,类似爱情的暧昧,我们也会极力克制,自我消化,掐灭在摇篮里,并从心底里认为这种萌芽不该让它放肆生长!
可如今,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孩子们接收着除学校、家庭外,来自互联网、社会各渠道形形色色的信息,他们不仅身体越长越高,综合素质越来越全能,思想也变得愈渐成熟了。
他们并不避讳早恋,“高中情侣地铁上接吻”,“少男少女拉手逛街”,这样以往有伤风雅的画面,人们看了也是一笑而过。
还有部分人共同进步,“学霸情侣携手考进211”,“高中情侣携父母一起拍毕业照”,人们最多感觉就是“现在的孩子,比我们那时候厉害多了!”仿佛人们对于孩子早恋多了些宽容。
新时代家长对于“早恋”的内心诉求是什么?
看惯了青春疼痛电影,对于早恋,我们总或多或少的有着那么点遗憾!
“别人家的青春多美好,为什么我只有考卷和做不完的数学题”,“想早恋都晚了,学弟学妹答应我能在高中解决的事别留到大学和毕业了,因为踏上社会成为单身狗的风险会更高。”
80后这代家长,对于孩子早恋这个问题,变得更加开明了!一些家长认为,早恋是青少年对男女关系的探索和学习,不宜过份禁制或压抑。
但仍有很多家长苦恼:早恋不管到什么时候,都是一个应该合理引导、认真对待的问题。孩子心智不成熟,早恋很有可能影响身心健康和学业成绩。但过多的压制和打击,只会让孩子更加无助,很难建立起对爱的正确态度,常常会让孩子不再信任父母,这对孩子来说是很残忍的,是另一种含义的伤害,而且容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所以家长们纠结了,“我也想做个开明的家长,但是关乎孩子的未来,真怕影响孩子学习。”
如果孩子“早恋”来袭,家长该怎么办?
青春期,我们学会尊重孩子,放下成年人的自大、忐忑和粗暴,人性的美好就变得简单而从容。早恋,如果它来了,你应该做的是让孩子学会爱与被爱,自尊与隐私,承担与保护。
孩子学会爱,才会更好地保护自己,更好地成长,才不至于因为不知道怎样去爱,不知道怎样去处理内心这种微妙的情感而耽误学习,耽误正常生活。
正确看待,别把友情当早恋
很多时候,男女同学之间有一点密切的交往,家长就认为是早恋。其实,早恋和男女交往过密,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有时候孩子的交往只是好朋友的相处或者有朦胧的好感而已。
但很多家长把男女同学间的友谊定义为早恋,这对当事的孩子是不公平的,也往往会激发孩子的逆反心理,催熟早恋的禁果。给孩子一定的交友空间,让他们的自然地相处。
分析孩子早恋原因
找出孩子早恋的原因,尤其是家庭方面的原因。比如有的孩子是单亲家庭,有的父母关系不好经常吵架,有的父母中有一方常年在外,因为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孩子不得不通过外界寻求理解、寻找感情寄托。多方面分析原因,找到症结所在,问题自然会迎刃而解!
尊重理解、平静对待
青春期的孩子特别需要关爱,表面看来他们长大了,但他们的内心很脆弱,也很孤独。他们渴望倾听,渴望有人来帮他们化解内心的矛盾和苦闷。
家长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赢得孩子的信任,以关怀爱护的态度亲近他们、帮助他们。允许和鼓励孩子与异性的正常交往。尊重他们的隐私,加强沟通,学会倾听。控制情绪,不要指责和辱骂,激化矛盾。平静对待孩子的恋爱问题,帮助孩子调整心态。
科学的指导
帮助孩子制定自我约束的守则并监督其遵守!对孩子的盲目冲动心理,要及时指出,有针对性地指导其正常交往。通过自身、周围人、影视剧中人物等具体事例帮助孩子分辨,判断情感投放的对象,入情入景入理地进行情感指导,比讲道理更容易让孩子接受。
你可以这样说!有一位爸爸发现女儿暗恋同班成绩优异的班长,并为此长期闷闷不乐的时候,他对女儿说,“你看,人家成绩这么好,你也要向人家学习,才能让他对你另眼相看,欣赏你是个优秀的人啊。”女儿觉得爸爸的话很有道理,并下决心要在学习上赶上班长。
多参加业余活动
鼓励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旅游,分散注意力,培养他们正确的人际交往能力,使孩子学会与异性同学交往,在活动中得到足够的情感满足。感受风土人情、体验人生百态,帮助孩子找到自己现实生活的位置,聊梦想、聊责任、聊未来人生的发展方向,让他们知道还有更重要的事值得去做。
家长们,别用大道理绑架孩子的青春,早恋不是洪水猛兽,重要的是合理疏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