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马伊琍在微博上说:你我深爱过,努力过,彼此成就过;此情有憾,然无对错,往后,各生欢喜。
文章说:吾爱伊琍,同行半路,一别两宽,余生漫漫,依然亲情守候。
正式宣告两人离婚,从08年到19年,走过了11年的婚姻,最终破裂。
其实早在14年3月,马伊琍坐月子期间,文章被拍到出轨姚笛,一时间骂声阵阵,所有人都在声讨文章的不忠,等着两人离婚。
但马伊琍的一句“爱情虽易,婚姻不易,且行且珍惜”为那件事画上了句话。
很明显,马伊琍为了家庭和尚在襁褓中的老二原谅了文章。
马伊琍爸爸也说,你们骂文章也好,但请不要牵连孩子,不想让她们没了爸爸。意思很明显,可以为了孩子原谅他。
之后,文章表现也良好,多次陪孩子去参加各种比赛,努力修复家庭关系。
昨天看到他们离婚的消息,我不是很震惊,因为是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当初两人是为了孩子维系婚姻,只是早已千疮百孔的婚姻,经不起风雨,容易破碎,靠孩子维系也很难。
勉强的婚姻是互相折磨,倒不如互相成全。
02
据民政局工作人员透露,每年有两个离婚潮:一个是春节后,一个是高考后,离婚率是平时的好几倍。
他们为了不影响孩子的学习,可以协议离婚,但还是住在一起,房间里打着地铺,孩子面前假装恩爱,正常聊天,孩子不在时,谁也懒得理谁。
好不容易等到孩子高考完了,他们认为任务完成了,常常选择在一个欢庆的日子,突然宣布这个消息。
毫无征兆地宣告,让孩子感到难以接受和气愤。
网友A:感觉自己被父母欺骗了,他们口口声声地说着为了我好,让我感觉我的出生就是个错误,阻碍了他们追求幸福的脚步;他们可以离婚,但是不要打着我的旗号来凑合。
网友B:父母隐瞒离婚给自己带来了很多痛苦和不便,让我不知道怎么对待生活,那时候真的很迷茫。
网友C:其实早在几年前就发现他们不对劲,那时候没多想,他们也在我面前尽力秀恩爱,听到他们说离婚,才想起来那时候的他们真可笑。
所有不离婚的凑合,都在说“我是为了你好”,不说还好,一说孩子可能就更接受不了了,这仿佛是所有父母的通病。
一旦出现什么变故了,就说“我们都是为了你”,本来孩子可以和你们一起扛的,结果变成了他一个人的“罪过”。
我想说,为了孩子没错,但是这种刻意感动的理由,未免幼稚。
03
你们过的好不好,孩子都是能感受出来的,你越装越显得刻意。
《少年派》中的钱三一,看到妈妈为了他一直在家中忍辱负重,和三观不合的爸爸尽量保持夫妻关系,别说他们累,三一也感觉妈妈活得太累。
后来,钱三一求妈妈离婚,放过自己,别活得那么累;妈妈终于一身轻松地结束了15年前本该结束的婚姻。
所以说,并不是所有的离婚是孩子不能接受的,相互折磨,不如相互放过,给自己呼吸的空间。
家庭不完整不代表孩子就过得不好,家庭完整也不代表孩子就过得好,孩子过得好与不好,取决于夫妻的关系质量。
如果你们两人的关系非常差,那势必会影响孩子的情绪,让孩子过得压抑。
一个14岁的孩子,半夜里从29楼跳下。
孩子上初中,学习特别好,但是爸妈经常吵架,孩子威胁他们说,如果你们再吵架,我就跳楼,大人并没放在心上,后来孩子真的跳了。
经常吵架的夫妻,不如分开,给孩子一个表面上的家庭,不如让他停留在曾经温馨的家庭的印象中。
因为一个充满语言暴力的家庭,孩子活得压抑,不仅影响孩子的人格形成,更让孩子做出傻事。
相比于你们为了孩子的凑合,孩子更希望你们过得开心。
就像网友说的,不要和不爱的人苟且一辈子,我妈离婚得到了更好的生活,我姑姑为了孩子不离婚,现在每日活在绝望里。
所以,离婚对于孩子来说,并不是那么难以接受。
04
离婚后,让孩子明白,以前是爱他的,以后会更加爱他。
印度尼西亚,有个小孩名叫Azka,爸妈离婚后,他创作了一组名叫《一个破碎的家庭》,在漫画中,我们看到爸妈依然爱他,他们的离婚丝毫没有影响他,他生活的依然美好。
下面用Azka的口吻来叙述:
在我6岁前,所有的事情都很美好,爸妈恩爱,之后事情开始发生变化了。
爸妈开始在很多事情上争吵,并且无法忍受彼此,决定分开。
他们将决定告诉了我,让我不用担心,不用选择跟谁一起生活。
我依旧生活在原来的房子里,爸爸比以前更好玩,我经常要求他跟我玩;而妈妈则住在离我们近的另外一座房子里,她也常来看我们。
他们不再吵架,我们依旧去旅游和购物,我们过得很开心。
很多人问我,破碎的家庭是什么感觉,仅仅只是他们不再是夫妻关系,但依然是我的爸爸妈妈;相比以前,我更喜欢现在,因为他们不再吵架了。
有人问,我希望他们复合吗?我说“不愿意”,因为他们过得比过去快乐。
所以说,什么是为了孩子好,不管离不离婚,只要让孩子知道,你们依旧是爱他的,这就足够了。
更心疼的是,孩子怕的是你过得不开心。
05
看了那么多期的《爱情保卫战》,所有不离婚的理由都是:孩子还这么小,不能没有一个完整的家庭,单亲的孩子很可怜的。
但他们在折磨自己的同时,也在折磨孩子,甚至影响孩子以后的爱情观。
说了这么多,我不是鼓励大家离婚,而是想表达的是离婚并不可怕,给孩子的打击是可以用爱来修复的。
比离婚更可怕的是父母的处理方式,是当个仇人还是朋友,都影响孩子的感受。
孩子真正怕的是你们不再爱他,而不是这段可有可无的婚姻关系。
更加不要打着“为了孩子好”的旗号给孩子心理负担,当婚姻关系真的维持不下去时,也请给孩子一个接受过程,慢慢地疏导。
假如真的一段婚姻已经走向了尽头,“坦白”可能对于“隐瞒”对孩子更好,孩子不是婚姻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