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肆虐的当下,学校停课不停学,要求孩子在家学习。
不去学校,就减少了被感染的风险,家长心里多少安心些。
但孩子的学习效果多少会受影响,尤其是有些坏习惯的孩子。
我整理出了影响孩子学习常见的9个坏习惯,希望能引起家长的重视。
寒假时,已经有不少的小学生在玩各种手游,那叫一个溜。
玩游戏一直爽,一直玩一直爽;我玩游戏时是这种体验,更何况没有自制力的孩子。
原本逃避开学的孩子,一听到延期开学,心里更爽了,又能好好玩游戏了。
如果不控制孩子玩游戏,在家学习?也只是个空想而已。
尝过荤的老虎,除非不得已,才会吃素。
你肯定有过这种对话:
你:该学习了。
孩子:等一下
几分钟后,还没动。
你:怎么还没开始学习啊?(语气开始有点急)
孩子:我说了等一下。(不耐烦)
半小时后,孩子还没动静,只有当你把他按在桌子前才算开始。
没有课的孩子最容易拖沓,他觉得自己有一天的时间可以学习,不在乎耽误一下。
然而结果是等着等着,就到了晚上,最后想想算了,明天再学习吧。
是不是像极了你要看书的时候?孩子也是一样,拖着拖着,一天就过去了。
所以,要监督孩子的学习,该逼他时还是要逼一把的。
我家侄子到了学习时,就说“我不知道书去哪了,找不到。”然后就不学习。
明明是自己乱丢书本,有时找借口说不是自己乱放的,说我明明放在这里的。
即使是找书学习,在找书的过程中,原先的一点学习欲望都磨没了。
当想学习时,前几秒很重要,如果错过了,就会找借口不学习了,孩子如此,大人也是如此。
所以,家长在前一天就要孩子放好书,最好是放在孩子的床头,容易拿到的地方。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学校时期,听课效率高于在家学习的效率,不做笔记还多少能记住一些。
而现在在家学习,若是还不做笔记,就相当于走走过场,把课本粗略地过了一遍,能记住多少?
只有在做笔记的过程,才是加深记忆的过程,生字、公式的每一次书写,就是再次记忆。
而且只有做笔记时,才会发现新问题,有问题,说明思考过。
因此,家长要让孩子做个笔记,加深印象。
想到什么科目就学习什么科目,这种无序的状态,一天下来,孩子感觉啥也没学到。
孩子学习没有计划,就是一种无所谓的态度,态度不端正,怎么学得进,有啥学啥,没有就不学。
家长理应和孩子制定一个计划,今天学什么,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明天要学什么,达到什么样的目标。
日计划,周计划应该陪孩子一起做好。
在家学习,最大的缺点是老师不能检验学习成果,孩子自然就走过场,再加上家长不能一直看着他。
比如孩子一直在听课文、生字等;但没有背、记、思考的过程,一天下来,记住的词可能就那么一两个。
这样一看,学习效率大为降低。
既然老师不在,那家长就要承担起老师的角色,和孩子一起学习,给孩子设置问题,引导孩子思考。同时要求孩子背诵。
家长主动承担起老师的角色,才能保障孩子的高效率。
一边学习的孩子,还能记住大人的聊天内容,甚至是还在回味电视剧情节。
这是明显的一心多用,既想看书,又想记住别的内容,学习效果肯定受影响。
所谓“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
在孩子学习时,我们就要要求他必须做到“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即使是玩游戏时。
专心是一种态度,不会因为做什么事而改变。
让孩子专心做事,家长们平时应该多加引导。
对于小学生来说,很难自主学习,只要你不推着他往前走,他能一直原地踏步。
每一个优秀孩子的背后,都站着一个狠心的父母,是父母的奋力托举,孩子才会有美好的明天。
不管是有课没课,家长都要根据孩子的精力,适当给他安排学习任务,让他意识到学习是他自己的事。
尤其是在家学习,你对孩子的每一分松懈,都有可能成为别人超越孩子的机会。
不要指望孩子自主学习,先有他律,才有自律;形成孩子的肌肉反应,他才有可能自主,这需要很长的过程。
学习需要氛围,没有氛围就容易走神,在家学习,能打扰孩子的因素太多了。
有时候是你的一次开门,有时候大人的说话声,甚至是孩子经常上厕所。
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是在家学习最大的缺点,一点小响动,都能成为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理由。
面对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怎么办?家长们可以陪伴孩子学习,或者多锻炼他,有响动就有响动,不能太迁就他。
就像婴儿时期,太安静的环境,睡眠反而不好。
家长做好监督,注意力不集中那就多花些时间来学习。
这次在家学习时间较长,不是几天,正是孩子实现弯道超车的好时机。
试想一下,如果你的孩子每天都在学习,而别人还在玩时,累积起来,你的孩子进步不止一点点。
而这一定离不开家长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