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无条件写作#智能手机不停改革,科技的发达究竟好多还是坏多

2019-07-27     道心无量

智能手机已经颠覆了我们对未来太多的想象,可能十年前我身边多数人还不能拥有一部手机,短短几年时间里,就是人手一部,或者一人好几部的都很多了,而且功能强劲到有直追电脑之势。

我们先拿手机社交这一项目来说吧,以前,也不是很遥远的时候,一些九零后就可能经历过,书信来往的时代,当然是对于我们这些村里的孩子而言。

那时候人们想要联系到远方的朋友,往往一纸书信,苦苦期盼上半月、一月,甚至有时候要半年之久,才能收到简短几页几句的文字,煎熬的思念之情方能聊有慰藉。

再看如今,哪怕远在千万里之外的朋友,打开软件,点击通话,视频语音无所不能。这让五湖四海遥远的亲朋好友,实在感受到了科技所带来的快乐享受,和实实在在生活便捷,可是这样方便的时代和科技,也有另外一些不快乐的时候。

记得是去年中旬,我在外地,听到我们村上有一对结婚七八年之久的中年夫妻,他们为了离婚一事,闹得沸沸扬扬。后来听见家人说,原来是男方在外打工赚钱养家,女方在家负责供养孩子上学,可是后来女方学会了网上聊天,她在网上认识了一个外地陌生男子,两人在数天时间感情升温,聊得情投意合,简直相见恨晚,为此不得不和现在的丈夫离婚。

最后终于还是闹上法庭,不欢而散,这你怎么说呢?

村里人就都说,看吧,都是现在网络太发达了,你看好好一个家庭,就这样被网上一个不相干的人拆散了,这智能手机就是实在害人的东西。

听到这里,我不禁在想,科技的发达和手机的变革,究竟是好处多一点呢,还是坏处多一点呢?

其实我认为什么事物都是中性的,没有绝对好的东西,也没有绝对坏的东西,决定一项事物好坏的关键,还是在人。

手机虽然越来越功能强大,但是制造它的是人,使用它的还是人,究竟怎么样使用,使用它达到一些什么目的,关键都是在各人的操作和利用。

去年过年回家,我妈跟我说,邻家奶奶说他们家的孩子,“你看这孩子啊,一天就拿个手机,在哪里不停地捏,不停地捏,头都不抬,就不知道那里面到底有些什么东西看不完,看不尽?”

听了这话我们都是一笑,他们家人告诉那位奶奶,他是在工作呢,但是您啊不懂,自然就不知道他在不停地翻些什么。

其实那位奶奶虽然不懂,但也不是不知道手机里面有很多东西可看,可研究,只是奶奶的意思其实并不在这里。

奶奶想表达的是,孩子们好不容易回来,一年都见不上两次,可一回来了就知道沉浸在手机里,不管是再用手机干什么,这样正眼也不看身边人多一眼,像这样的陪伴,可能只会让老人越来越觉得孤单吧。

所有的来人家越上年纪,心里会越纯洁简单,也最容易孤独,他们需要的更多就是陪伴。

智能手机虽然让我们享受很多便利,可是越是快节奏的生活,越会让人倍感疲劳,只能上网找找消遣,闲了就知道对着手机嘘寒问暖,往往却忽略了身边人在做些什么,或者家人更需要些什么。

以前信息匮乏的,生活的单调无味,眼界圈子也局限,但是却也不失简单的快乐。孩童时候只会玩泥巴,捉迷藏,寻找着各种能玩的东西,简单又快乐。现在小孩子的童年大多都是游戏陪伴着过来的,和我们年轻时干脆不是一回事儿。

还有每天手机上各种各样源源不断的信息,各种各样奇异的事情,都在层出不穷的被我们接收、了解。

其中就会一些空穴来风的恶俗信息,俗称‘造谣’,误导着我们的视听感受,使我们多数时候人云亦云,不辨是非,这就是比较不好的一点了。

手机彻底让人们沦陷,时间长了,我们回头想想,就会发现,不管什么时候,我们手里已经都不能少了手机了。走路看的是手机、吃饭看的是手机、站着看的是手机、坐着看的还是手机。

诚然,手机已经融入我们的生命,是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就是时代变化留给我们的标记。

但是尽管不可或缺,也不代表不能节制,我们有时候看着手机里,千万里之外的奇景,赞赏、感叹、羡慕,可是却没发现,其实自己种的花不知什么时候已经绽放。还有每天读着别人的故事,时而不由自主的感动、时而莫名其妙的悲伤,却从来忘了关心自己身边的故事,或者我们自己是不是也该有些故事留下来,值得让老来的自己,或者身边人感动感动?

尽管手机会让我们不时会有一些不好的体验,可是我想说,利毕竟还是大于弊的,手机不断改变着我们的衣食住行,不断给我们生活上便捷的体验,最主要,在无数个艰难的白天黑夜都是它陪着我们过来的,它更多给了我们精神上的慰藉。

最起码它不像人,不会不声不响的离开你,甚至有时候还来背后捅你一刀,它只要有电,我们就有寄托,就有安全感。

所以不管什么东西都要理性对待,手机虽好,可是不要贪玩儿,偶尔让自己看看别的东西,也许更有意外收获。

对于一些不能合理利用手机和科技,或者利用它们去完成一些不法行为的人,我想说,改变我生活方式的也许是手机、科技,可是真正能让一个人改变的还是这个人本身的修养和道德。

各位觉得呢?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pONAQmwB8g2yegNDAQb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