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发展,思想更新迭代,越来越多年轻人选择不婚不育。
有的人年轻时候选择不婚不育,到老了又后悔,然而世界上没有后悔药。
有的人终身未婚未育,信念坚定,始终如一。
年轻时不婚信念坚如磐石,临到中老年为何后悔?
今天我们来说说,后悔遗憾的人!
下面是一名来自知乎相关问答点赞量最高的一篇分享
我53了,未婚未育,作为一名深圳某公司高管,财务自由,年轻时因为恐婚、不喜欢小孩,所以选择不婚不育。
由于我性格比较强势,父母还有周围亲戚朋友不敢说我什么,但是有生之年没能看到女儿出嫁,还是让父母带着遗憾走了。
中国有句话"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不到一定年龄经历,体会不到这句话含义。
自从父母走后,我迷茫了,空虚了,陷入深深思考,开始怀疑这么多年来的坚持到底是对是错,为什么当初不去尝试找个好男人,生个孩子,至少父母走之后还有亲人,到老了,身边有家人。而我现在没有家人了,这种深深的孤独感,不知道有没有懂。
年轻时一个人出来闯荡,刚开始有点想家感觉孤独,但这也只是一时孤独,因为家里有父母在,每年还有期待回家,心中至少有个牵挂,但奇怪的是,父母走后到现在,当年那种初来陌生地方的孤独感蚀骨重生,几年了,驱散不开,因为没有亲情守候,我没有家了。。。回不了家了。。。
原来这么多年来我不结婚的底气不是我独立,我坚强,而是我家人在,我父母在,是他们给我不婚的底气。
以前觉得自己思想独立,鄙视养儿防老的人,觉得他们生孩子养孩子目的性太强,充斥着功利心,现在才觉得说着养儿防老的人真的是为了防老吗?他们或许想在有生之年给自己留个家人在,有家人在就有动力,就有希望。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划分
生而为人,我们都有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六大需求
社交需求通俗点讲,就是归属与爱的需求,而归属与爱集中体现在与家人的亲密关系上友情、团体等社会关系大多作为家庭核心关系延伸,对个人的满足感远远不及家庭带给人的。
如果一个人对你说他不需要归属感,不需要爱
一方面,他可能就如上文女性,不怕孤独,是因为建立在家人健在的基础上
等他失去家人试试
一方面,他可能确实不需要,但这种人最需要去看心理医生
带着这种心态游走人间的人们啊,得活得多辛苦
又或者辛苦却不自知呢
选择结婚生小孩会后悔
不婚不育年老时也会后悔
关键看你更能忍受哪种选择所带来的代价
我写这篇文章不是鼓励大家结婚生孩子,也不想误导年轻人,你要选择自己能付得起代价的那条道,不婚丁克族并不是想象中的各种自由各种潇洒,年老时更多的是遗憾和痛苦,这些情感层面的遗憾是其他任何东西都替代不了。
其实选择哪一条道路都会后悔
也都有不同的风景
这就是人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