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版《七月与安生》播了好几天,有人看了吗?
在这个拥挤的暑期档,少了话题和爆点,关注度明显没现在热议的那几部高。
不过倒是今天沈月的哭戏被挂上了热搜上挂了——
大家都在她,讨论哭得行不行???
说实话,争议声挺大的。
有人觉得她演技大爆发,哭得很有感情。
但更多网友觉得她哭得太尬了。
再有被很多人吐槽的一点,就是哭得丑。
沈月被吐槽照骗不是一次两次了,我倒觉得她不是不好看,但五官确实没那么精致。
鼻子是整体五官上很大一个bug。
然后她哭戏时就有一个问题,哭得时候一抬头露出鼻孔就emmmm
(恩?真的不是过意截丑图
)
当然,哭得到底行不行?口说无凭,我们还是结合着剧情一起来讨一讨。
这一段哭戏是沈月饰演的安生在妈妈去世后对着遗像崩溃大哭。
因为安生和妈妈关系并不好,母女之间一直有嫌隙,结果突然得知妈妈去世。
之前怨恨慢慢转变到后面的悲伤难过和不舍。
看得出来沈月努力,后面情绪爆发哭得挺真情实感的。
但怎么说,不是美不美的问题,就是觉得缺了点感染力和代入感。
比如很多人觉得的一个问题,她在情绪突然释放前的铺垫不够。
一开始被告知妈妈去世时,脸上情绪的变化不够明显,然后突然就开始崩溃大哭了。
少了中间这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可能看着就没有那么打动人。
不过不得不说,哭戏...真是最考验一个演员演技的东西。
不仅要能说哭就哭,还要把握好尺度、控制好流量。
如果是女演员的话,更要注意哭戏呈现出来的画面。
之前看到一个古早的报道,说赵薇在当年拍《还珠格格》的时候,就曾因为哭得不好看被琼瑶说过。
她觉得小燕子那会赵薇情绪上可以,但就是哭得太丑。
总是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泪。
所以她在拍《情深深雨蒙蒙》的时候,就特意要求赵薇改进哭戏。
这也是很多女演员会纠结的问题——
你哭得太用力过猛,可能在镜头上会很丑。
但想要哭得美吧,往往就不是那么打动人。
怎么能哭得恰到好处又能哭到别人心里去?
这是最大的一个难点。
赵薇算是拿捏的不错了。
被琼瑶指出问题后,在《情深深雨蒙蒙》里的哭戏明显比《还珠格格》进步不少。
去和渣爹要生活费,却挨了渣爹一顿鞭子,一边质问一边哭。
泪在眼眶里打转,但就是强忍着不让眼泪掉出来。
得知书桓要和如萍订婚消息,哭得绝望又凄凉。
眼睛哭到通红,嘴角很自然的抽搐起来。
没有哭得涕泗横流,但这种克制的哭法也令人动容。
大概也是因为琼瑶对女演员哭戏的苛刻,所以她戏里的女主角们才一个比一个会哭!
并且不仅是哭得美,也哭得动人。
不过眼睛大的人,可能在哭戏上就是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因为眼泪真的就比较大颗
泪珠子落下了的一瞬间,就能让人心碎。
孙俪在《甄嬛传》里的哭戏也能当成正面的例子来说一说。
《甄嬛传》里有两段哭戏都很经典。
一是甄嬛意识到她只不过是纯元皇后的替身时的暗自垂泪。
扶着脸,难过又无奈的悄悄落泪。
二是在皇上驾崩之后,甄嬛重复“皇上驾崩”四个字时的神情变化。
眼中一直噙着泪,台词说完的那一瞬间,眼泪“啪嗒”一下掉下来。
孙俪在《芈月传》哭戏也不少。
但很多人就觉得有点太用力过猛了,哭得太过撕心裂肺,情绪渲染得太猛。
哭戏好不好,考验的也是演员的分寸感。
能不能拿捏到位。
有时候,大家可能会觉得那种恰到好处的眼泪比嚎啕大哭更让人动容。
比如:
张天爱在《太子妃升职记》里这一哭。
李沁在《守望的天空》里这一哭。
张柏芝在《河东狮吼》里的这一哭。
朱茵在《大话西游》里的这一哭。
网络上盘点那些仙女式落泪,总会是提到以上这些。
但有时候,大家就觉得真情实感的嚎啕大哭比美美的哭一滴泪更动人。
比如,今年姚晨在《都挺好》里的哭戏。
明玉在最后得知大强在她幼年时的默默守护后,不顾形象,哭得自责无助又让人心疼。
每次刷到这组图都会忍不住鼻酸,因为哭得真的很有感染力。
这其中的差别,就是分寸感。
在不同情境下怎么哭用什么方式哭。
当然,归根结底,哭戏最重要的还是共情啊。
不管是怎么哭,最重要的还是你能哭到别人心坎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