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在上世纪90年代初发动了海湾战争,这场战争让全世界看到了现代战争的全新模式,尤其是制空权在战争中的重要性。实际上在海湾战争之前,我国就已经看到了先进战机在国防事业中不可或缺的作用,并开始积极地寻求先进战机的制造技术。1980年代,中国曾经和美国合作了“和平典范”计划,寻求对于战斗机的改良。但由于国际形势发生了变化,最后这项计划也是不了了之。80年代末,我国和苏联的关系趋于正常,于是我国转而向苏联求购先进的战机,最后选中的是刚服役不久的苏-27战机。
尽管中途出现了苏联解体等不可抗力因素,最后这些苏-27战机还是由俄罗斯交付给了中国,后来我国也成功地仿制出了苏-27战机,面对中国未经许可仿制苏-27战机的态度,俄罗斯也从最初的暴怒逐渐变为了理解,那么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变化呢?
在购买苏-27之前,我国大部分还是歼-7、歼-8等战机,甚至还有相当数量的歼-6战机。这些飞机虽然生产的量大,但是完全无法满足新时代的防空需求,苏-27的到来无疑是久旱逢甘霖,让我国空军进入了全新的时代。在获得了苏-27的设计图纸和生产许可之后,我国也对这款战机的技术展开了全面研究。
我国自然是不甘于一直倚靠进口战机的,所以在组装生产了一定数量的苏-27之后,我国开始尝试自己仿制苏-27战机,并逐渐减少了大部分的零件进口,只有发动机还在使用俄罗斯的,这种新型国产战机被称为歼-11B,在多个方面都采用了更先进的国产零件,可谓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在歼-11B问世之后,俄罗斯方面可以说是暴怒了,要求中国尊重俄罗斯的技术。但是我方用了两个理由让俄罗斯从暴怒转为理解。首先,这架歼11B只有发动机等零件从俄罗斯进口,其他方面都在苏-27的基础上进行了升级,并不能算是侵犯俄罗斯的知识产权。
俄罗斯的另一个顾虑是,中国的歼-11B会不会影响到俄罗斯的战机出口。要知道出口武器是俄罗斯重要的经济来源,如果中国战机和这些俄罗斯出口机产生了竞争,那么吃亏的将是俄罗斯。不过对此中方也承诺不对外销售这款战机,俄罗斯的态度也逐渐转为了理解。
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下,我国还将继续和俄罗斯进行深度的战略合作,因此两国在各个领域达成共识都是很有必要的。相信在今后,我国和俄罗斯的国防技术交流还会继续进行,互相取长补短,我国的军事实力和国际地位还将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