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岁女孩学跳舞练“下腰”致终身瘫痪!学跳舞怎么就瘫痪了呢?

2019-10-29   父母世界

学舞蹈既可以使形态更优美、提升气质,又能锻炼身体,是不少女孩父母给孩子报班的首选。都说跳舞讲究童子功,因此,从小就被送去学舞的孩子不在少数。可是,这些孩子中却有人因为舞蹈中的某个动作,发生意外,付出了终身无法挽回的代价。

曾有新闻报道,一名6岁女孩在一家少儿舞蹈培训机构里,做完“下腰”这个训练动作后,小丽突然瘫倒在地,起不来了。休息片刻后,舞蹈老师搀扶着女孩,将其送回家里。回家后却发现情况在恶化,女孩无法再次站立。儿童柔韧性好,反成受伤主因,脊髓再次受力造成二次伤害!

2017年11月,6岁女孩丹丹在练舞过程中由于下腰没控制好力度,臀部着地,一下子躺在地上没爬起来。到了第二天,她告诉妈妈两条腿没什么力气,下午整个人就没法动了,送到浙大儿院后被诊断为高位截瘫。

2019年暑假期间,7岁女童下腰三次,摔跤后爬起,15分钟后忽然躺倒再也站不起来。

关于舞蹈“下腰”这件事,让当妈的我一直都绷着一根弦儿,学舞蹈的孩子大多每天要练习基本功,也确实有“下腰”这一项,而这种报道看多了的直接后遗症就是……一看孩子“下腰”,就觉得是不是要瘫痪了……“下腰”到底是能不能做?怎么做?当妈的内心真的很慌。

学跳舞怎么就瘫痪了呢?

每个孩子的肌肉力量、柔韧度都不一样,家长也要考虑孩子是否适合学习舞蹈。

通常,学龄前儿童普遍缺乏收腹和绷紧大腿肌肉的控制力,从而无法控制、稳定骨盆位置。此时,让孩子学做扭腰、下腰等动作,易造成骨盆前倾。再加上舞蹈中颈椎过伸、过度快速旋转的动作,容易造成寰枢椎旋转半脱位,这些最终都可能造成腰椎、颈椎问题。

儿童脊柱在发育过程中,许多骨骺尚未闭合,骨质还未长结实,反复下腰、过度用力、过度负重劈叉等动作,都可能造成腰椎骨质损伤,甚至腰椎峡部断裂。若未及时诊断处理,今后就可能出现慢性腰痛,甚至可能腰椎滑脱,影响正常生活。此外,孩子平衡能力较弱,在高强度的舞蹈练习中站不稳,摔倒受伤更是常见。

而“下腰”这个动作,需要牵拉到脊髓。人体脊髓的牵拉超过限度,或“下腰”时有失去重心的摔倒等危险动作,就可能造成脊髓损伤。

这种情况,一般是即刻发生,也有少量的在10-20分钟后出现,孩子摔倒后还能站起来走路,家长便以为没有问题。实际上,这种病有数小时到数天的进展高峰期,其中大部分是轻中度的损伤,发现后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导致的。

孩子学习舞蹈前建议去医院做个磁共振,练习下腰等高难度动作应有专业老师保护

虽然有一些家长都不愿意看到的病例,但发生意外的毕竟只是少数,到高位截瘫这种程度的更少,父母没必要因此将练舞视为“洪水猛兽”。

不过每个孩子的肌肉力量、柔韧度都不一样,建议在学习舞蹈前,来医院做个磁共振,排查是否存在脊髓方面的问题,确定到底适不适合学习舞蹈。如果一切正常,把孩子送到正规舞蹈机构学习当然是好事。家长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练习下腰等高难度动作时,孩子应有专业老师的辅导和保护,要在身体负荷范围内量力而行,注意循序渐进,特别是要集中精神。同时,平常体育课做类似动作,也要提高警惕。

类似的下腰练习一定要在专人指导下进行!

舞蹈中“下腰”这个动作,对孩子来说是不是特别危险?

下腰时如果有失去重心的摔倒等情况发生,有可能造成脊髓损伤。

孩子在舞蹈中练习“下腰”动作,需要牵拉到脊髓。而人体脊髓的牵拉超过限度,或“下腰”时有失去重心的摔倒等危险动作,就可能造成脊髓损伤。这种情况,一般是即刻发生,也有少量的在10-20分钟后出现,而且这种病有数小时到数天的进展高峰期,其中大部分是轻中度的损伤,发现后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导致的。

孩子为何容易发生这种危险

学龄前儿童普遍缺乏收腹和绷紧大腿肌肉的控制力,从而无法控制、稳定骨盆位置。此时,让孩子学做扭腰、下腰等动作,易造成骨盆前倾。再加上舞蹈中颈椎过伸、过度快速旋转的动作,容易造成环枢椎旋转半脱位,这些最终都可能造成腰椎、颈椎问题。

儿童脊柱在发育过程中,许多骨骺尚未闭合,骨质还未长结实,反复下腰、过度用力、过度负重劈叉等动作,都可能造成腰椎骨质损伤,甚至腰椎峡部断裂。若未及时诊断处理,今后就可能出现慢性腰痛,甚至可能腰椎滑脱,影响正常生活。此外,孩子平衡能力较弱,在高强度的舞蹈练习中站不稳,摔倒受伤更是常见。

易发生损伤的年龄是7.4岁

孩子练舞时的脊髓损伤,许多不伴有骨折和脱位,被称为无骨折脱位型脊髓损伤(SCIWORA):即脊髓损伤了,而X线及CT等放射学检查没有可见的脊椎椎体骨折、脱位等异常发现。数据显示:孩子易于发生无骨折脱位型脊髓损伤的平均年龄是7.4岁。

不是所有孩子都适合下腰

从医学角度来说,不是所有孩子都适合下腰,比如确实有先天疾病的孩子。但是,这个先天疾病有时候并不能提前发现,只能是遇到事才发现。因此,孩子在做“下腰”等腰部运动时,需要格外小心,一定要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进行。

孩子受伤后,是不是容易被误诊?

是的!很容易延误治疗!

脊髓损伤后,会出现腰腿酸痛、发麻、发冷,进而失去知觉、无法站立行走、无法排尿等症状。早期容易被误认为是肌肉拉伤,后期易误诊为格林巴利综合征、脊髓炎等,很容易延误治疗。

孩子在“下腰”的练习中如有不适,第一时间如何应对?

出现不适,不要回家,第一时间去医院

对怀疑有脊髓损伤的孩子,不要回家,应让其平躺,第一时间去医院就诊,这一点非常重要。而且,家长和老师要用正确的搬运方法,否则后果会更加严重。平时,家长也要告诉孩子,如果有不舒服的情况,一定要和老师说。

正确的搬运方法

第一时间送往医院的过程中,要让孩子平躺,用担架、木板等硬物运送,也可两三个人用平托或滚动法。

×错误的搬运方法

千万不能采用一人抬头、一人抬脚或搂抱的搬运方法,这样会增加脊柱的弯曲,加重脊髓的损伤。

练习下腰动作如何避免受伤

1、家长应该调整自己的心态

孩子不是马上被教会基本功,可以劈叉、下腰、就是好的,所有的关于腰、腿、头、手、肩等的基本训练都应该循环渐进。基本功达到不错的地步,应该需要小几年的时间,而且这小几年应该是能按照老师的教学进度,孩子不缺课,家长课后让孩子有所复习。所以,家长要有耐心,并配合老师的教学,这样孩子才能学到真知识,避免伤害。

2、循序渐进地学习新动作

在舞蹈课上,要先从提高学生的能力的练习入手,循序渐进地让学生学习新动作。例如,学习站立下腰前,学生必须要从跪下腰开始训练,等到学生熟练地掌握后,才能进入站立下腰的训练。由于站立下腰存在一定危险性,因此,每个孩子都要借用软垫子来进行练习。而且,还要注意单一部位不能过于疲劳练习,可使用与其他动作的交叉式的训练方式。

3、“下腰”前的热身特别重要

无论在舞蹈培训机构,还是在家练习,一定要做好充分的运动前准备活动。首先是暖身运动,如甩甩胳膊、动动腿,小跑小跳、侧手翻等,然后再进行韧带的拉升活动,压腿、压垮、背翘、仰卧起坐、“下腰”可以放在后面来练习。

4、“下腰”后的保护动作不可少

孩子在“下腰”练习过后,要及时进行拉伸练习,有效地保护骨骼和肌肉。主要步骤是,双脚并拢蹲下,双手抱膝,头向下,让脊柱脊椎呈半弧状,休息半分钟,然后慢慢站起来,双手夹耳,尽量向上拉伸半分钟即可。

5、用好保护孩子的用具

孩子在练习一些基本功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生摔倒,应选择地面平整以及防滑的舞蹈训练专用地板或地胶,避免孩子滑到;其次在训练“下腰”等有难度的动作时,应为每个孩子配有大小、厚度合适的软垫子,避免受伤;再次,还得时刻保持训练场地的整洁和干净,要避免因场地有坚硬物,而造成孩子不小心触碰到而受伤。

宝宝多大开始学舞蹈合适?

一般从幼儿园大班开始启蒙比较合适

这时孩子的课堂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及身体力量等方面,都基本能适应教学。尽管孩子的身体柔韧性好,也不能一开始学舞蹈就马上展开各种“软开度”训练,如倒立、拉腰、叉腿等基本功训练。一方面,相对枯燥的基本功练习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孩子自身的肌肉控制能力、平衡能力都较弱,容易在这些练习中受伤。

选择专业的舞蹈机构和老师,也是对孩子最大的保护

老师是舞蹈专业出身,有一定的执教经验

家长要提前了解,教孩子的老师是否是舞蹈专业出身。舞蹈专业的老师,不仅意味着自己的舞蹈动作更标准,知识体系更完善,也能给孩子更科学的指导和保护。大胆地去问老师的专业和资质吧,有自信的老师是不会藏着掖着的!

看老师是否真心爱孩子

这一点真的是尤为重要!孩子的身心状况和成年人不一样,需要更多的关注和耐心。一个真心爱孩子的老师,会更有动力汲取有关孩子教育的种种知识,更不容易因为孩子偶尔的表现欠佳而生气,更享受与孩子相处的每一分钟。你要相信,是不是被老师爱着,是不是被老师用心对待了,孩子真的感觉得到。

课程安排科学合理

不同年龄段或能力不同的孩子上课内容应有变化,因材施教,效果更好。

硬件设施该有的都要有

地面是平整的地胶或者地板,教室里要有把杆,镜子,防护垫,这些都可以帮助减少孩子受伤的概率。明亮开阔、干净整洁的环境也会让孩子的心情更好,更愿意参与到舞蹈学习中来。

天气转凉神经或脊髓损伤高发,运动前一定要热身5-10分钟

临床中发现,每年的11月-12月,神经受损和脊髓损伤的小患者特别多。这可能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这段时间病毒流行,受伤的孩子本身也许就患有脊髓炎,练舞只是诱因;另一方面,天气转凉,如果没有做好充分的热身准备活动,人的肌肉灵活度和关节活动度变差,更容易受伤。

不管是跳舞,还是体育课做较剧烈的运动前,一定要做好热身!一般来说,健康人群的热身时间应该在5-10分钟,天气寒冷的情况下可适当延长,身体微微出汗为宜。以达到促进心率提高,刺激呼吸频率,增加血流量和帮助运送氧料及营养物质给肌肉,帮助提高肌肉温度,达到尽量降低受伤概率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