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阿波
‘高中历史知识点解读之“钻木取火”’
大约一万年以前,河南商丘还是一片莽莽苍苍的原始森林,森林里,住着我们最聪明的祖先之一 ——燧人氏。
原始森林火灾,原始人最初看到的火
燧人氏热爱劳动,擅长观察与思考。
他们曾经看到天雷引发大火,将部分原始森林烧毁,一些来不及逃走的动物或者受伤走不了的动物也被烧死。然后,被烧死并烤熟的动物身体散发出浓郁的香味,燧人氏一吃那些肉,又香又脆,于是他们知道了火的好处,用火烤熟的动物肉体更好吃,也更有利于消化。
可是他们不知道怎样人工取火。
燧人氏在打猎时,习惯于用石头做武器使劲儿投向野兽的身体,不中,石头便掉落在地上。有些石头落在了另外的石头上,撞击产生的火花吓了他们一跳,也引起了他们的兴趣和思考。于是,他们左右手各拿起一块石头,以石击石,也产生出火花。
可惜,这火花电光一闪,便消失了,无法利用,无法保存。
燧人氏迫切想得到一种可以利用和保存的火。
先民们用遂树取火
很快,他们发现了这种火。
在燧人氏居住的遂明国,有一种遂树,遂树是鸟儿们栖息的乐园。有一种长着长长的喙的鸟,古人叫它毕方,毕方经常用它长长的嘴啄遂树,啄几下就会产生火星。这火星,终于引发了燧人氏的灵感。
古书《拾遗记》说:“遂明国有大树名遂,屈盘万顷。后有圣人,游至其国,有鸟啄树,粲然火出,圣人感焉,因用小枝钻火,号燧人氏。”
遂人氏把遂木的枝干折下来,想像着毕方鸟尖尖的嘴的样子,找来一段结实的细木,用细木在遂木上钻,终于钻出火来。
于是,伟大的人工火产生了。
那么,具体来讲,燧人氏取火是如何操作的呢?
钻木取火最好的模型
1、首先准备好一段燧木,燧木上面挖一个或者几个不太深的孔。
2、然后准备好一根结实些的木棒,木棒粗细要适宜,直径最好是1厘米左右;如果直经过小,易断;如果直经过大,则不易出火。
3、准备好一把火引子——干草之类东西,等待火星出现后落在上面,使火星变成火苗。
这些准备好后,将木棒插入燧木的孔中,用手紧紧地握住,来回不停地转动,直到摩擦产生足够高的温度,火星就出来了,就落到了干草上燃烧起来……
由于用手操作的话,手会磨得起泡,甚至会皮破血流,所以一直有人在想办法改进,不要让手来遭这个罪。很快有人找到替代手的办法了,那就是使用弓弦,将弓弦缠在木棍上,拉动弓弦,木棍就迅速地转动,这就免去了人手的劳作之苦和受伤的可能了。不用说,我们的先民们真的很会动脑筋,他们学会了借用外力来解决问题,按马克思的说法,这叫解放人手,也叫“解放了生产力”。
现代人演示钻木取火
还有一个问题:由于取火的燧木是很难找的,没有燧木的地方怎么办?
不要急,古人多的是办法,翻翻典籍就出来了。有一本叫《周书·月令》的书,是这样记载的:
“春取榆柳之火,夏取枣杏之火,季夏取桑柘之火,秋取柞楢之火,冬取槐檀之火。一年之中,钻火各异木,故曰改火也。”
翻译过来就是:春天的时候呢用榆树或者是柳树,夏天的时候呢用枣树或者是杏树,秋天的时候呢,用柞树,或者是一种质地十分柔软的楢树;冬季的话,就归槐树和檀树倒霉了。四季都不同的,这是我们的先人们反复实验得出的结论,十分宝贵的经验,不容质疑。谁要是有兴趣,或有怀疑,可以按照我前面所说的方法,并参照《周书·月令》上的季节之木做下试验……
总之,智慧的燧人氏找到了完美的人工取火之法,于是,整个世界都被点亮了。
木雕画钻木取火
火有三大梯次的作用:首先是照明,驱散夜的黑暗;其次是“熟食”或者说烧烤和煮熟食物,即芳香了人类口舌,又延长了人类寿命;再次是冶炼青铜器与铁器,促进经济的发展。人类历史因此而向前飞越了一大段路……
那时候没有诺贝尔奖,如果有,给遂人氏10次都不为过!
不过,实打实的奖品、奖金没有,荣誉证书总要发一个吧!我们的先民们这一点还是做得挺好的,他们把燧人氏神化了,描绘成了英雄和大神,亲切地叫澻人氏为燧人皇,即中国神话传说中三皇之首。
我仔细查了一下甲骨文中“皇”字的写法,那分明是一盏点亮了的灯,其上火光闪烁。原来这个“皇”字,就是为发明了火的燧人氏造的呀,称他们为三皇之首,真是实至名归。
参考书目:《拾遗记》;《周书·月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