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生栽培就是在果园的株行间种植多年生草,但这些草不被收获,使其覆盖整个果园的地表,以进行果树栽培的一种方法。草生栽培从实质上说,是一种土壤管理的方法。近年来被广泛运用于果树的栽培。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火龙果来说,其气生根需要足够的氧气才能存活。在炎热的夏天,火龙果枝条上的气孔白天关闭,晚上张开,吸收二氧化碳,与一般野草相反,因此,草生栽培可以利用野草释放的氧气供应火龙果植株。
草生栽培的好处
1.土壤
土壤有机质、矿质营养元素
生草栽培有利于提高果园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及其固碳潜力,增强了土壤对有机碳的保护和碳汇作用。
生草初期的确存在草与果树争肥的问题,但经过3~7年生草后,土壤N、P、K等主要矿质营养元素呈恢复性增长,有效养分明显提高。
土壤水分
生草对土壤水分的影响程度因草种及各地气候状况而有所不同,尤其与降雨量关系密切。降雨多的地区,生草有保水作用;降雨少的地区,生草与果树在0~40cm土层存在争水矛盾,且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点。
所以,旱地果园应当选择耗水量少或者暖季枯死的草种,实行行间生草并注意及时灌溉。而在降水量少于400mm并无灌溉条件的地区,则不宜推广果园生草栽培模式。
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
生草栽培有利于果园土壤微生物数量、活性的增加,以及多数土壤酶活性的提高。
土壤物理性状
土壤物理性状是土壤肥力的重要影响因子,其好坏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土壤的水、肥、气、热等状况。
生草栽培能明显改善果园表层土壤物理性状,如土壤的容重下降、孔隙率增加,从而使土壤通气透水性和蓄水保肥能力明显增强、增强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等。且生草栽培时间越长,效果越显著。
土壤盐碱性
果园生草不仅减轻了水分蒸发引起的盐、碱运动,还能使土壤中部分盐、碱离子降解,对土壤的盐碱性具有一定调节作用。
2.病虫害防治
生草改变了生物群落结构,丰富了生物多样性,形成了一个相对比较稳定的复合系统,为天敌的繁衍、栖息提供场所,增加了天敌种类和数量,从而减少了虫害的发生,经由虫害传毒引发的病毒类病害发生率也相应降低,起到了生物防治的效果。
3.小气候
小气候是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环境因子,不仅影响果树的光合、呼吸及生长发育,而且对果园土壤的有机质分解、养分迁移转化、水热交换、生物多样性等均可产生重要的影响。
果园生草后,改传统清耕果园的土壤-大气接触模式为土壤-牧草-大气新模式,地表光、热、水、气等生态因子随着发生变化。牧草有调节环境温、湿度的效果,这将有利于果树抵抗外界不良条件,帮助果树正常生长。
4.果实品质与产量
延长了果树的根系活动时间,春季能够提高地表温度。据试验:生草后的根系进入生长期比没有生草的园子早15~30天。
夏季地表温度被降低了,促进果树根系的生长。秋季土壤温度被增加了,就会延长根系活动的时间,对花芽的充实、增加树体贮存的养分等方面有很好的作用;冬季可以减轻冻土层的厚度,提高地温,减轻和预防根系的冻害。
草生模式与草种选择
草生模式与草种选择是果园生草成功的前提和基础。
应坚持多元化、因地制宜的原则,按区域、气候和土壤类型等选择对硬的生草模式和草种。
1.草生模式
常见模式为自然生草与人工种草,两种模式各具独特优势。
可考虑将两种模式相结合,有效避免单一模式的不足,达到生草效益的最大化,同时有利于增加生物多样性、增强果园的抗逆性。
2.草种选择
人工种草草种的选择,应首选易于人工种植、适应性强、鲜草量大、矮秆、浅根,并利于害虫天敌滋生繁殖的草种。
草种选择的主要原则是:
多年生;
植株矮秆或匍匐生,有一定的产草量和覆盖效果;
根系以须根为主,浅生好;
与果树没有共同的病虫害,不是果树害虫和病菌的寄生场所;
易于管理,耐践踏;
适应性强,耐阴,耗水量较少,易越冬,生育期比较短。
还可以主要根据生草目的来进行,如以生草覆盖为目的、刈割次数少的可选择:白三叶、高羊茅和黑麦草等品种。
为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需要刈割用于覆盖的则可以选择:紫花苜蓿、红三叶等产草量较高的草种。
常见栽培品种介绍:
1.白三叶:
多年生豆科植物,寿命长,可达10 年以上,适宜年降雨量450 mm 以上。茎匍匐,自然生长高度25~35 cm。茎节能生不定根,主根入土不深,侧根发达细长,每节根可生出不定根,集中生长在 20cm 土层内。
喜温暖湿润气候,适应性较其他三叶草强,能耐-15~-20℃的低温;耐短时水淹,不耐干旱;适宜 的土壤为中性沙壤,最适土壤为pH6.5~7.0,低至 4.5 也能生长,不耐盐碱;耐践踏,生长恢复力强。
年鲜草产量3500 公斤/亩,管理好的可持续生长7年以上,开花早,花期长景观效果好。
2.黑麦草:
有一年生和多年生黑麦草。一年生黑麦草又称多花黑麦草,意大利黑麦草,为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须根系,茎直立,喜温热湿润气候,不耐严寒和干热,抗旱和抗寒性较差,耐潮湿,但不耐长期积水。
喜欢肥沃的土壤,最适土壤pH值为6.0~7.0。生长期长,生长迅速,刈割时间早,再生能力强, 南方一般刈割3~4次,北方2~3次。分蘖多,根系发达,落粒种子自繁能力很强。
黑麦草根系丛生分蘖,须根发达根系集中在20cm土层内,自然生长高度30-50cm。遮荫对生长不利,对土壤要求较严格,在肥沃、湿润、排水良好的壤土和粘土地上生长良好,也可在微酸性土壤上生长,适宜的土壤pH为 6~7。出苗快,苗期短,耐践踏力强。可生长 5~6 年,年鲜草产量4000公斤/亩。
3.苜蓿:
多年生豆科作物。喜温暖半干旱气候,抗寒性强,其耐寒品种可耐-20~ -30℃,有雪覆盖时可耐-40℃的低温。高温、高湿对其生长不利。主根粗壮,根系发达,入土达3~6m,能充分吸收土壤深层的水分,故抗旱能力很强。
对土壤要求不严格,沙土、粘土均可生长,但最适土层深厚、富含钙质的土壤,适宜的土壤 pH 为7~8。
生长期间最忌积水,连续水淹1~2天即大量死亡,因此要求排水良好,地下水位低于1m 以下。 耐盐碱,成株能耐0.3%以下的盐分,NaCl在含量为0.2%以下生长良好。
自然生长高度30-50cm,年鲜草产量5000公斤/亩,耐践踏及恢复力极强,抗旱性及冬季抗逆性优异。
4.百喜草:
多年生禾本科植物,适宜年降雨量750mm 以上,匍匐生长,茎粗壮,生长快,根系发达,70%的根系集中分布在30cm 内。自然生长高度40~50cm,年鲜草产量 2000公斤/亩,匍匐茎再生能力特强,耐践踏力极强,病虫害少,耐高温、耐瘠薄、耐荫、耐盐、极耐旱,尤其适于海滨地区的干旱、粗质、贫瘠的沙地。
光照度40%以上生长佳,降至20%也能正常生长。适宜于酸性红壤、砖红壤、黄壤地生长,土壤pH值5.5~7.9为佳。
播种要点
1.时间
播种前应先锄净田间杂草。草被春、秋季播种均可,春季3~4月份(地温15℃以上)和秋季9月份最为适宜。
2.方式
播种前将果园杂草及杂物清除,翻地20~25cm深,整平耙细,加施底肥,墒情不足应补墒。
可采用穴播、条播、撒播均可,播种深度以2~3cm为宜。
穴播:株行距为20~ 30cm,播种量为1kg/667m2。
撒播:需拌种,撒播才均匀,播种量为1.2~ 1.5kg/667m2。
对于幼园来说,未避免争抢营养,只能在树行间种草,其草带应距离树盘外缘40cm左右,作为施肥营养带。而成年果园,可在行间和株间都种草,但在树盘下也不要种草。
生草果园管理
草生栽培虽然省时省力也有很多优点,但是要想达到理想的效果,就必须做好播种后的管理。
1.苗期管理
由于果园易旱,草出苗后,应及时灌水,同时灌水后应及时松土,清除野生杂草,尤其是恶性杂草。
2.水肥管理
虽然“种草可以保水增肥”,但不能因此而放松了水肥管理。
一般来说,除了播种前,施足底肥外,在苗期,还应施富氮速效有机肥,以促进草苗早期生长。
此外,每年均应使用有机肥以进一步培肥地力。施肥方法可结合灌水施,也可趁雨天撒施或叶面喷施。天旱缺墒时,就要及时灌水。
3.成坪后管理
果园生草,应控制其长势,适时刈割,可以增加年内产草量和土壤的有机质。
当年生草的果园,一般最多刈割1~2次,产草稳定后一般1年刈割2~4次。刈割时要注意留茬的高度,原则是即不要影响果树生长,也要有利于再生,一般留5~10厘米,刈割下来的草覆于树盘周围。生草园可减少氮肥施用量,少施有机肥,同时在生长期果树根外追肥3~4次。生草7年后,草逐渐老化,应及时翻压,休闲1~2年后,重新播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