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期货在资产配置中的作用

2019-10-08   期货交易员

浅谈期货在资产配置中的作用

资产配置的理论概念及核心目标

在生产力和技术落后的时代,人们的财富主要以劳动力和土地的形式存在,不仅投资资产少,而且没有什么投资渠道。然而,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交易规模逐渐扩大,人们开始注重资产管理,即在短期内使单项资产的收益高于市场,尽可能地提高收益率,这就需要投资人做出准确的市场预测。不过,金融研究早就发现,准确预测资产未来走向非常困难,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几乎所有资产的走势都呈现W形,波动十分明显。

由于资本市场的多维复杂性,资产价格受到成千上万因素的影响,分析师和基金经理无法对资产未来走向做出准确预测,即便有时他们做了成功的预测,也是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运气,因为他们只是预测出结果,过程里的细节往往错得一塌糊涂。在这种单一资产走势无法预测的背景下,学术界和投资界逐渐形成了资产配置的概念。

资产配置一词来源于英文Asset allocation,是指投资者根据自身风险偏好和目标,挑选出不同的资产类别,并对各资产类别分配不同的权重。“把鸡蛋放在不同篮子里”则形象表达了资产配置的核心理念,即分散投资。

图为资产配置比例(积极型)

金融的核心是跨时间、跨空间的价值交换,而资产配置对投资者而言,正是通过跨时间和跨空间的财富管理,实现个人和家庭财富自由最大化的重要方式。

按照最新的财富理念,对个人和家庭而言,主要资产可以分为人力资本和金融资本两大类。人力资本,即个人职业生涯可从工作、专业或生意中获得的收入,一般人而言主要是工资,计算上可以将人力资本视为个人和家庭未来所有收入的现值。金融资本,则主要来源于个人和家庭的储蓄、投资和财产继承,是财富的重要表现形式,一般会随着个人年龄的增长,家庭收入不断积累和增长。不过,退休后则因人而异,少数有投资能力的人因投资收益高于日常开支,收入有可能持续增长,但更多的人则仅有微薄的养老金收入,金融资产快速萎缩,个人和家庭生活水平下降。

图为有关人力资本、金融资本和家庭总资产的关系

幼年以及年轻的时候,父母、学校、社会通过各种资源,培养了我们的人力资本。在随后的工作中,我们利用人力资本获取职业的收入,不断形成储蓄。然而,储蓄只能为我们提供微薄的利息收入,金融资本则通过巧妙设计的机制,将储蓄转为能够源源不断创造价值的金融资本。终有一天,人力资本将衰退、枯竭,我们不得不依赖金融资本。源于此,资产配置的核心目标是让人意识到这个普遍规律,并通过资产的配置来安排规划好家庭生活,最终实现财富自由的最大化。

1952年,作为现代资产组合理论的发端,马科维茨(H.Markowitz)发表了那篇仅有14页的论文——《资产组合选择》;1959年,马科维茨又将其理论系统化,出版了《资产组合选择》(Portfolio Selection)一书,试图分析家庭和企业在不确定的条件下,如何支配金融资产,使财富得到最适当的投资,从而降低风险。他采用历史统计数据,用各类资产收益率的期望来衡量收益,以各类资产的收益率方差来评估资产波动风险,并参考各项资产之间的相关关系,优化选出最优的资产配置。通过组合多种相关性较低的资产,最大程度降低非系统性风险,标志着现代投资组合选择理论的诞生。

20世纪中期以来,从马科维茨到夏普再到米勒,从现代投资组合理论到有效市场理论再到资本资产定价理论,金融学家为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刻画出了一个又一个精美绝伦的投资组合模型,计算机技术的突飞猛进则为实现理论模型向商业模型的转变提供了可能。说到当前主流的资产配置思路,既有教科书式的Aesset—Only和Liability—Driven方法,也有世界知名的经验法则,如标准普尔家庭配置象限图、美林投资时钟、耶鲁基金模式、40/60法则和1/N法则等,更有受投资者喜爱的桥水基金的风险平价和全天候策略。

总体来说,资产配置基本划分为战略资产配资(大类资产)和战术资产配置,是否进行优化、是负债型还是纯粹的资产投资等,无论哪种方法都难言完美,都各有优劣,最终投资人都是要结合自身的风险偏好和目标,制定适合自己的投资计划,选择与之相匹配的资产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