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是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她长期从事犯罪心理和青少年心理问题研究。
她曾对很多青少年犯罪案件进行过详细的调查,发现在血淋淋的案件背后,是一个个因为抚养不当而造成的心理扭曲,所以她提出预防犯罪要从未成年人教育抓起。
每次她的讲座现场,都有无数家长拿着本子记下“育儿经”,因为她娓娓道来的故事,总让人有着切肤之痛,难以忽视,更让父母们在对孩子的教育上深受启发。
这些视频中,对于孩子不爱学习、遇见校园暴力等问题,李玫瑾老师给出了很多真知灼见,非常值得所有家长学习和借鉴!
1
孩子脾气不好,
一定是家长宠出来的。
孩子的胃口是家长喂出来的。大家都知道,小时候爱吃什么,长大后只要一生病你肯定想吃这个。
如果小时候天天吃糊糊,那么等到五六十岁,只要不舒服,你肯定想来口糊糊。想吃热汤面的,吃土豆的,吃白菜的,吃米饭的都是这个道理。
同样,孩子的脾气也是家长宠出来的。
2
父母想要改变孩子,要先改变自己
家长对孩子有生命的决定权、物质的提供权、照顾的程度权和个性的决定权。这些权利都在父母这儿,并不在孩子身上。
很多家长领着孩子过来对我说:“你给我教育教育他。”
我说错了,孩子的问题是你造成的,所以我要教育的不是他,而是你。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孩子从小就是家长抚养的,所以他今天的表现都是家长给养成的,因此家长如果想让他改变,就要先改变自己。
3
孩子的残忍是因为孤弱无助造成的
有很多孩子从小就没人管,没人管的孩子可怜在哪儿呢?
自生自灭,就是你有本事就活,没本事就算。
有好多农村的孩子都这样。孩子出生以后,爸妈就不管了。这孩子经常往外跑,心理上就会出现问题。
这里有个鲜明的例子,一个孩子偷了一只名贵的狗,由于说不出狗的下落,被狗主人抓住后,在狗笼子里关了3天。后来被别人发现报了案,关孩子的人被公安机关抓了起来。
为什么孩子消失了3天爸爸妈妈也没发现?因为他的爸爸妈妈从来就不管他,也正因为如此,他才会去偷狗。试想,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会善良吗?
声明本文素材来源于李玫瑾教授的讲座。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