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阶段,父母要坚持做的10件事,错过了难以弥补

2019-06-13   小于儿育儿

在小学时,父母读书不多,对我学习上的帮助是少之又少,几乎帮不上什么忙。基本都靠自己去问老师,去观察优秀的学生,自己总结经验,去摸索。

在小学5年级,我意识到学习是有方法的。例如,如何有效并快速地读一本书?考试中应该注意哪些技巧?每次发下考试卷,该如何复习?课前如何预习、做笔记等等。有了这方面的潜意识之后,我就会立马行动起来。一个个摸索,慢慢的就养成了自己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那时候,可能是我比较早熟,很多东西都是自己独立去完成的。工作之后,接触了教育行业,我深深的体会到家庭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而且,时代不同了,很多东西都在变化。小学阶段,父母一定要参与进来,去引导和教育自己的孩子。所以接下来我想把一些经验分享给大家。

新学期已经过去大半个月,很多孩子在学习上出现了或多或少的小问题,家长们告急。其实,孩子的学习习惯影响着他的学习成绩。想让孩子学习上脱颖而出,就要培养他们好的学习习惯。

01

重点培养孩子写作业的好习惯

如今,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富裕,孩子们的物质条件越来越丰富、便利,如果父母疏于陪伴,尤其是在孩子小学一二年级未能帮培养孩子好的学习习惯,那么孩子的学习成绩将普遍低于拥有好的学习习惯的孩子。并且,拥有好习惯的孩子,写作业的习惯也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例如,写作业的好习惯:

固定时间、地点写作业;

不熬夜写作业,时间过了就收作业;

写作业之前先温习,明确写作业是为了巩固所学,而非完成任务,更不是为父母所写;

做题目第一要紧的,是审题要仔细;

字迹要工整;姿势要正确;

写作业的环境要单纯,保证专心,写完作业有专门玩的时间;

遇到不会的可以问,但最好先主动自己思考……

02

教会孩子独立,如果有困难,等他自己过来问你

有一位家长问,陪伴孩子写作业到底有没有必要?我的建议是,有必要,但有技巧。最好是孩子写作业的时候,父母可以同时拿一份报纸,或者一本书,坐在孩子旁边,保持一定距离。当孩子遇到问题时候,再过来辅导孩子。

其次,辅导时的态度很重要,但很多家长都忽视了。首先要鼓励孩子,如:“要不你再试试,我相信你。”当孩子尝试无果,切不可因此骂孩子“笨”。

常说孩子笨的父母,孩子一定会变得越来越笨。如果孩子这会儿就有你现在这么“聪明”,那才是怪事。

最好保证情绪的平和,对孩子做的好的方面予以表扬,然后用关键点提示的办法,帮孩子找到问题的线索,但由孩子自己动手去做。

03

学会不断鼓励和启发孩子

不是所有的孩子在学校里都能获得老师的重视。因此,父母必须无条件地鼓励并启发你的孩子。一位教育学家指出:孩子在学习上的进步,80%归功于父母的鼓励和启发。

比如,你的孩子要研究植物,你就带他去植物园参观;如果你的孩子要研究外星人,和他一起看《E.T.》......

孩子受到父母的鼓励和启发,他们的探索欲望和学习积极性会越来越高,从而他们学习专注力的习惯也会潜移默化的养成

04

父母树立好榜样,关掉电视、隔离手机

心理研究表明,父母对孩子的影响不是取决于父母怎么做怎么说,而是取决于父母是什么样的人。父母是孩子人生中最重要的第一导师,他们的生活态度会在潜移默化中慢慢影响孩子。

现在的人都是手机控,一天24小时都离不开手机。如果我们一边玩手机一边看孩子学习,那么他们的成绩、习惯会变好吗?答案当然是不可能变好。

人的“一心二用”分在什么时候。如果你一边收拾房间一边听广播,这是没问题的。如果你一边玩手机一边看孩子写作业,那这是不合理的。

很多父母自己天天看电视打麻将却要求孩子努力学习,孩子对电视、麻将的兴趣肯定会比对书本的兴趣大。因此,父母想要孩子成为爱好学习的人,最好的办法应该是自己先成为爱学习的人。

05

父母和孩子坚持共同阅读、共同学习

孩子7岁左右若能有良好的阅读习惯,通常他就能拥有较高的智商。在小学低年级时最重要的一项技能就是阅读能力。坚持让孩子每天给你朗读10分钟,你再给孩子朗读10分钟,形成习惯。

如果某天你的孩子阅读能力已经很好了,但也要坚持下去。等孩子长大以后,会明白这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现在很多家长和孩子都缺少沟通。孩子在自己屋子里玩游戏,家长在客厅看电视,结果孩子和家长在一起交流的时间没多少。研究表明,家人在一起交流对孩子的智商和情商的影响也很重要。

作为家长,关上电视,限制孩子玩游戏或看手机的时间,一家人在一起吃饭,吃完饭后一起聊天,在一起的时间越多越好。在一起聊聊天,讨论一些问题,计划一些事情。

06

不要把你的孩子和别人家孩子比

每个孩子的天赋和兴趣都不一样,有的显示出某方面的禀赋早一些,有的可能晚一些。家长不必整天盯着别人家的孩子,看人家看什么学什么,然后回家就逼自己的孩子。

英国牛津大学的一位教育学教授说,他研究了几百个有天赋的孩子,结论是真正能让孩子在未来取得成就的是他们的创造力、自控力、自我激励、和“偶尔眼里放出的光芒”。

07

找到孩子的真正兴趣所在

让孩子整天抱着书本学习时,也要帮助孩子发展一些课外兴趣。而太多的课外兴趣肯定会影响孩子学习,一个也没有,对孩子的全面发展也不利。帮助孩子找到适合自己的兴趣爱好,是父母的责任。

切记,千万别以你自己的目光为孩子选兴趣班。一定要尊重孩子的意愿。而且,选了兴趣班,也需要允许孩子中途放弃。这是他的权力。父母唯一要做的,是多为孩子提供体验的机会,孩子总会在诸多体验中,才会发现自己最喜欢的。

08

让孩子好好睡觉

孩子的睡眠质量和他的行为方式有直接联系。一个研究表明,晚上少睡一小时就能降低孩子的智商。

各种电子设备和各种媒体形态的繁荣让现代人睡觉时间越来越少了,孩子的睡觉时间也因此受到影响。

一个五年级孩子给我说:“老师,我为什么上课老困、注意力不集中?而且,以前不这样,现在就这样了呢?”我了解情况后,主要原因是这个孩子晚上玩手机影响了失眠。

所以,对于孩子的睡眠,要让他们做到:早睡早起,学会午休,课间休息,只有保持良好充足的睡眠,孩子的学习状态和注意力才能更集中起来。

09

让孩子疯玩,坚持运动

孩子疯玩和提高他们学习成绩有什么关系?有,看你怎么引导。

自由地在室外玩也能学到很多东西:平衡性、风险管理、计划、以及协调性等等。这些能力其实都和项目执行有直接关系。和你的孩子一起去疯玩,和他一起指定计划、制定预算、评估风险、快乐执行。让孩子在玩的过程明白什么是项目管理。

当然,最好都是有你在陪伴孩子一起玩。

其次,运动对脑部的发育有着神奇的影响。一项对8-12岁的孩子研究表明,跑步可以大大提高孩子的认知能力和创造能力。11岁的孩子如果每天都能有20-40分钟的运动,不管是足球、篮球、跑步、或者是轮滑,都可以帮助孩子提高记忆力、注意力、以及数学能力。

没人能说清楚为什么。科学家估计,运动促进血液循环,血液循环促进了神经细胞的发育和增进神经细胞之间的联系。

10

了解并关心孩子的一天

孩子回家,家长都会问,“今天都干嘛了?”家长这么问,孩子容易回答“上课、下课、回家。”孩子这么回答,家长也只能“哦”了。

换个问法,问一些开放问题,比如:“今天上学,让你感觉最高兴的事情是啥?”或“今天中午和谁一起吃饭了?”

认真聆听他们怎么回答,尤其注意他们是否刻意回避某些事情。问孩子这些问题的时候,避免郑重其事。低年级的孩子,可以在帮他们洗澡的时候问;大点的孩子,你们一起散步、饭后休闲时间、一起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就是问他的好机会。

通过这些,孩子内心就好感受到爸爸妈妈的关心,他们也会对父母有更强的信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