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程佩
记疫情防控中的上海虹桥机场海关旅检一科
鼠年新春前夕,一场与新冠肺炎疫情殊死搏斗的战役在神州大地打响。上海虹桥机场海关旅检一科有这样一支冠名为“虹帆”的队伍,他们以海关人绝对的忠诚和精湛的专业,迎难而上,鼓帆前行,让党旗在国门卫生防线上高高飘扬。
作为虹桥机场海关旅检一科科长、党支部书记,王荧是这个队伍的带头人,有着3个机场的旅检工作经历。他总是在微笑从容的工作中将信心传递给大家,同事们都亲切地叫他“大王”。疫情发生以来,淡定“大王”不再淡定,办公室根本待不住,从进口现场到出口大厅,从测温台到流行病学调查室,从总控室到收卡处,他一天要跑十多个来回。
虹桥机场海关旅检一科科长、
党支部书记王荧
“上海口岸我们是第一线,空港一线我们要当尖兵。”
“拦截”更专业
在王荧和旅检一科副科长刘雄岭“跟我上”的带领下,全科14名同志卯足了劲,忘我奋战。
出境航班监管任务结束后,王荧进行工作点评
临近退休的程土松,发挥老党员作用加班加点站好最后一班岗;刘贺生每天要审核近5000份健康申明卡,腰椎盘突出坐立难安,但坚决表示轻伤不下火线;春节前在老家休假的贝怡琼、黄映岳得知人手紧缺,二话不说自驾返沪。
还有那一个个专注的身影:发挥语言专长主动翻译和解释政策的邱瑾瑜、江琛;事无巨细,兼职负责防护用品发放、回收、洗消的“大管家”沈雪;废寝忘食、采集和整理大量数据的郑维;时刻准备顶岗的巡查关员殷疆……说起这些可爱的同事,“大王”就停不下来。
虹桥机场海关旅检一科科长、
党支部书记王荧
“正是因为全科拧成一股绳,每颗螺丝钉都发挥了自己最大的价值,才实现了‘虹帆’这部战车的高效运转。”
1月下旬,一名从武汉途经上海虹桥至境外的外籍旅客在境外被确诊为新冠肺炎。一时间“中国国门”的管理受到质疑。但视频监控显示,当天13时许,该名外籍旅客进入虹桥机场海关出境测温通道,做出侧身通过的反常举动,且有分散现场工作人员注意力的嫌疑。当班值守的旅检一科青年关员王丛昀,及时发现并拦截该名旅客,要求其退回测温点复测。该名旅客按要求测得体温36.5℃,无发热情况,遂被放行。正是王丛昀这个要求测温的拦截,化解了相关疑问,展现出中国海关负责任的“国门”担当。而这样的担当,是旅检一科所有人的信条。
战“疫”更有效
随着疫情的发展,口岸俨然成为防控阻击战主战场。在防输入风险第一线,“虹帆”团队成员们下定决心,连续作战,再立新功。
刘贺生因椎间盘无法自己穿脱防护服,王荧帮其完成
3月10日,王荧得到前方关员俞振华报告,发现一名从香港入境虹桥的中国籍旅客填写的电子健康卡报警,而其始发地为美国纽约。关员王丛昀对该名旅客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与检测发现,体温正常,无症状,初步排除相关传染病可能。但王荧和王丛昀并没有因此放松警惕,他们分析,该名旅客从纽约(当时未列入高风险疫区名录)始发,目前虽无症状,但考虑到其经历近24小时的密闭空间旅程,辗转大半个地球,期间可能产生接触史;且该名旅客境内目的地为辽宁,一旦携带病毒,将产生难以估计的后果。
他们果断决定,对其进行咽拭子采样,并移交卫生部门。3月11日,经相关部门反馈,该名旅客新冠病毒检测结果为阳性,成为虹桥机场海关查获的首例输入性病例。
在这天的科室微信群里,大家沸腾了。“我为自己是一名国门卫士自豪。”“我要向大王和小王学习,务必仔细谨慎,绝不漏过一人。”……看着一句句鼓劲的话语、加油的表情,“大王”哽咽了,
虹桥机场海关旅检一科科长、
党支部书记王荧
“我们坚守在防控疫情输入一线,背靠祖国和人民,使命光荣,责任重大,相信大家齐心协力,一定能打赢疫情阻击战!”
“虹帆”再扬帆
1月24日至2月底,
虹桥机场海关旅检一科
累计验放出入境旅客34329人次,
进行航空器卫生检疫登临19架次,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103人次,
处理跟踪疑似病例3人次,
移送地方卫生部门31人次,
劝阻出境9人次,
确保无一例感染者从虹桥空港口岸进出上海。
师徒“姊妹花”值守申报台
船稳当奋楫,风正好扬帆。没有豪言壮语,只有实干苦干。“虹帆”是虹桥机场海关旅检一科的党建品牌。特殊时期,党支部10名党员与干部群众团结一心,扬帆起航,舍小家为大家、争先进做表率,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继续贡献“虹帆”之光。
编辑:常相婧
发布:朱秀亮
投稿邮箱:56961321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