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上结论,《我和我的祖国》是国庆三部曲里整体最出色的,票房遥遥领先足以说明一切。整部电影由七个单元剧组成,从先到后分别是《前夜》、《相遇》、《夺冠》、《回归》、《北京你好》、《白昼流星》与《护航》。
个人感觉而言,七部单元剧的质量高低依次是《相遇》>《北京你好》>《夺冠》>《前夜》>《护航》>《白昼流星》>《回归》。
先说《白昼流星》
这部戏最大的问题在于尬,尬点实在太多。两个进过少管所的孩子油盐不进,被灌了顿鸡汤后,看到航天员落地后就立即洗心革面重新做人了?细节方面更是疑问多多,航天员落地这种等级的事件,连起码的安保都没有?李婶明明对这俩孩子不感冒,谈钱时连起码的警惕都没有?讲道理,立意其实不错,可惜转折实在太过突兀,很多时候为转折而转折,为感动而感动。要不是《回归》与《前夜》主题冲突,《白昼流星》垫底是没用悬念的。
《回归》的问题在于与《前夜》完全冲突,主题都是历史重大时刻的升旗仪式,并以“时间”为线索作为串联。个人感觉,《回归》这一部,无论是把重点落在惠英红的港警,还是任达华的表匠,效果都会更好。但现在弄了个面面俱到,导致主题无形之中与《前夜》撞车了。其实若没有《前夜》,《回归》单论质量在七步剧里应当位列中游,惠英红与任达华在回归时的几个细节很打动人。
《护航》想突出两方面,一是“谁说女子不如男”,凸显我军女兵的英姿飒爽;二是通过宏大阅兵唤起观众内心的自豪感。怎么说呢?感觉很帅,宋佳与佟丽娅套上军装真的很有型,不过带给观众的冲击就不如下面的四部了,个人感觉也不如《回归》。
《夺冠》与《北京你好》都完美的拍出了市井气。作为上海人,看到《夺冠》里“一榔头夯下去,把那条海鳗敲成带鱼”真的笑了。那些弄堂里,小市民的市井气息也是完美还原,徐峥真不愧是阿拉上海拧。而冬冬与小美之间孩童式的微妙感情,与为了让街坊们守着14寸黑白电视的现场直播,集体见证女排夺冠不得不守在房顶把住天线的冲突也设置的相当巧妙。
而《北京你好》完全是葛大爷的个人秀,情节同样简单,但非常打动人,两对父子之间的情感通过一张开幕式门票得以升华。尤其是葛大爷,把北京小市民那种既爱显摆,又本性善良的特点表现的淋漓尽致,影帝不愧是影帝,讲道理,《北京你好》能小胜《夺冠》,可能就是葛大爷力压小冬冬了吧。
《前夜》题材很好,开国大典,历史性事件,不能有一丁点儿的差池。尤其在那个刚解放,物资匮乏的年代,任何一个如今看来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活计,在70年前都得付出超乎想象的努力。几个细节很感人,一是黄渤明明恐高却咬牙爬上20多米的旗杆,二是半夜三更胡同街坊提着灯笼送物资,三是王千源从一开始的不理解到后来的全力配合……真的是从头到尾都能撩动观众的心弦。
可能唯一的瑕疵在于黄渤出演林治远,并非演的不好,事实上黄渤已经演的非常到位了。而是黄渤的身上有股烟火气与江湖气,与当年毕业于北洋大学的林治远身上,所特有的知识分子气质不甚相符。不知怎的,看到黄渤总能想起刚果骚骚猴,让话剧出身的王洛勇来演林治远可能效果更好一些?个人意见,个人意见。
最后讲讲《相遇》。
《相遇》争议很大,不少人都认为《相遇》拍的不好,尤其张译与任素汐公交车上的那段相遇十分刻意。个人意见是,如果不了解时代背景,就很难理解《相遇》里的细节;如果不了解《相遇》的原型邓稼先,就很难参透《相遇》。但如果对邓稼先有所了解,你便会被《相遇》所打动,进而顺理成章的将《相遇》视作全场最佳。
几个细节:
1979年,在一次航投试验时出现降落伞事故,原子弹坠地被摔裂。邓稼先深知危险,却一个人抢上前去把摔破的原子弹碎片拿到手里仔细检验————对应影片里张译在实验行将失败时的举动;
1985年,由于过量辐射导致邓稼先体内的癌细胞扩散已无法挽救,为此在国庆节那天,深知大限将至的邓稼先,提出的要求就是坐车出去走走,再看一眼天安门————对应张译回北京入院治疗,某一天戴着口罩溜出医院坐上熟悉的公交车,并与相亲对象偶遇;
1958年,邓稼先受命赴大西北戈壁滩研制原子弹。58年8月,邓稼先彻夜未眠,并郑重告诉妻子许鹿希“家里的事我管不了了,一切都托付给你了。”进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毫无音讯————对应张译与任素汐(相亲对象)即将谈婚论嫁前突然失踪,令任素汐日夜牵挂。
公车上那个长镜头,面对任素汐喋喋不休回忆恋爱时的往事,张译那想开口又无法开口的挣扎简直绝了。他想开口,却由于时刻牢记工作性质保密而无法开口。待到车外人们欢快的庆祝原子弹试爆成功后,张译苍白的脸色对应无声泪流时的眼神,构建起《我和我的祖国》里最超神的画面。
其实每个细节都能在历史中找到原型,只能说对普通看客没那么友好,相比《前夜》、《夺冠》与《北京你好》,里面的场景并没有那么容易理解。
但不妨碍《相遇》成为我眼里七部单元剧里的最佳。
我唯一感叹的是,《相遇》的篇幅实在太短了。除了影片里与爱人的相遇外,历史上的邓稼先,也曾与当年无微不至照顾过自己的同乡兼大哥杨振宁(注,杨振宁与邓稼先都是安徽人)有过相遇。当年的杨振宁,早已是功成名就的物理学泰斗。邓稼先呢?他为两弹事业隐姓埋名28年,直到1986年年仅62岁英年早逝,公众才逐渐得知他究竟为共和国奉献过什么。
在当年,杨振宁曾询问邓稼先,国家究竟给了你多少钱,让你值得豁出性命?邓稼先的回答是:“原子弹十块,氢弹十块。”
不是无名英雄,真的不是无名英雄。
他是国士无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