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品牌化之问

2019-05-27   神经刀2019

一、中国到底应该存在多少农产品品牌

农产品之所以要实现品牌化,主要目的在于提高标准化农产品的附加值,降低推广成本,带动农业生产快速实现升级。

产品的品牌化是一个商业概念。从商业的角度看,相同种类的产品,实际上只有有限的几个品牌可以实现很好的市场价值。所以大家都在想尽一切办法寻找差异化市场,寻求自身品牌的生存空间。

可是在农产品领域,农产品的最大市场需求特征是产品质量的标准化。所以可靠的农产品品牌,都在采用双品牌策略,一个是定义产品质量标准的认证品牌,二个是定义产品来源的生产方品牌。

当前国内的认证品牌,不好使(具体原因,下次分析)。那么仅靠生产方的品牌,实际是无法自证产品质量的。另一方面,一个区域内大量的相同品类农产品品牌集中面市,一是市场推广成本提高,二是难以获得消费者信任。核心关键点,在于每一个农产品品牌的生产规模都非常有限,能支出的消费市场开发成本也非常有限。所以在西方社会里,大量出现农协组织,使用统一品牌,统一渠道销售才是根本。这也是农产品认证品牌出现的初衷。

农协使用的品牌,一定是需要产品的标准化生产做支撑的,因为只有可靠的标准化生产,才可能支撑农产品品牌化的实现。对于消费者来说农协的认证品牌肯定比生产方的品牌,质量要靠谱的多。

同时,在当前互联网条件下,把这些地方性的农协有效融合到一起,实现唯一的大品牌化运营,其实是效率最高的选择。

所以说,农产品品牌化的终极,有可能是全国的农业生产使用统一的标准化品牌。其实国家的认证品牌(绿色认证、有机认证),本身也是具有唯一性的。

二、农产品品牌化的实现路径是怎样的?

农产品品牌化不是凭空设计出来的,而应该是由实际产业支撑逐步形成的。

先是,农业生产端按一定的标准组织生产,然后是,消费者认可这种产品,并积极的购买,进而推动快速扩大这种品牌化的产业模式,最终实现农产品的品牌化运行。

农产品品牌化,本身是一个商业概念,所以简单的从农业领域去实现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是远远不够的。首先必须非常清晰的定位农产品品牌化的价值特征,确定一个能够让消费者快速接受的农产品品牌内涵。因为只有消费者能够快速接受的品牌,才可能快速获得一个巨量的消费市场,从而反向支撑生产市场的快速升级。只有高品质、低价格的农产品才可能快速获得消费者认可,甚至价格应该低到和普通农产品价格近似才行。

所以农产品品牌化的根本,是建立一种高品质、低成本的标准化农产品供应能力。先用这样的产品打通销售渠道,快速实现消费市场替换,才可能建立起消费者充分认可的农产品品牌。

三、农产品品牌化的出发点在哪?

农业农村部的数据是,国内农业生产主体中98%以上还是小农户,就说明小农户生产是存在巨大的效率优势的。(所谓的高效农业,相对于现在的小农户生产,根本谈不上高效)所以小农户生产实现标准化,应该是农产品实现品牌化的最佳出发点。所谓的生产升级,最好的出发点,一定是从生产效率最高的部分开始。

另一方面,在所有的农产品产业领域,只有蔬菜产品是具备支撑常态化销售渠道存在的,而且市场黏度最好,也必然是实现农产品品牌化的最佳突破口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