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法医》:低处有剧情,中处有人物,高处有温度

2019-12-17     影视Mirror

迷案、线索、迷途、真相。

这是我们熟以为常的悬疑剧经典套路。

面对离奇命案,揭开谜底、抓捕真凶的快感自然不能放弃,但若仔细回想开来,调查真相、揪出罪恶是观众对悲剧事件最核心的诉求,但很多时候,这也成了唯一诉求。

但在真相背后,悬疑剧的价值却不应该被就此窄化。

于近期收官的《心灵法医》,终于开始呈现那些曾不被关注的一切。

当一起起迷案之后,所有人都停留在罪恶、死亡与真相构筑的围墙中,拒绝理解,逃避沟通,却鲜有人关心悲剧产生的原因之时,《心灵法医》企图聚焦于这种现象,并尝试着换一个视角,为观众带来些不一样的东西。

而这,或许就是这部作品在佳作辈出的悬疑榜单中占据一席之地的真正原因:一切惊悚的波澜,其实不过是幽深的现实图鉴,它从生活中来,也终将回到生活中去。


罪恶背后,

是对生活最深沉的唤醒


《心灵法医》处理得尤为出色的部分,是提供了当代社会的精确镜像。

剧中的“网约车杀人案”,让人细细看来似乎不乏熟悉的观感。毕竟,同样的新闻,在现实世界中,也早已不再陌生。

不同于其他悬疑剧的强刺激化情节,《心灵法医》中的案子,似乎都有那么些“接地气”的意味。

从爱女心切所以选择抹去证据的凌志文坠楼事件,到因为儿子爱的牢笼,所以选择以谋杀结束一切的亲生母亲杀子案件,再到偶像失手杀人的事件……《心灵法医》中,有血腥的凶杀,但更多的是来自再平常不过的生活怨怼。

全剧最令叹息的一个案件,是“海水溺死案”。

之所以说令人唏嘘,不在于案件的恶劣性,而是因为,在那个人们企图能够寻找到一个人来恨的最终结局里,它却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凶手。

当得知那个单身母亲,是因为过劳晕倒而跌入海洋而死,意外被直愣愣地放在观众面前,人们也只能像一个被瘪了的气球,有着一拳打到棉花上的无力感。

这样的结局,真实而讽刺,共鸣而悲哀,没有悬疑剧中解开层层谜团后的爽感,却让我们在看后良久反思——这是不是同样也是我们每个人都可能逃离不过的现实。

《福尔摩斯全集》中写:“我们必须深入生活,只有如此才能获得新奇的效果和非同寻常的配合,而这本身比任何想象都有刺激性。”

将悬疑推理的故事文本搭建在现实之上的《心灵法医》,是现实世界的“悬疑图鉴”,更是都市男女的“生活纪实”。那些经历不是属于明川一个人的,更属于每一个刚进入这座城市中的你我他。

被压榨至死的工作,被冷眼相待的童年,难以理清的爱恨情仇,尽管细节不尽相同,但在那一个个似曾相识的案件中,总有一些感受带着刺骨的真实,让人细细品来,无一不悚然,无一不现实。


危险人物的另一面


《心灵法医》的故事地基足够稳健,让人每每细细品来都回味无限,而与它相映成趣的,是对于人物的精确描摹。

有意思的是,《心灵法医》中的每一个角色,从主角到配角,都仿佛是最平常不过的普通人,他们和我们一样,吃包子啃油条,似乎转身汇入人海就能消失不见。尤其是剧中的那些“危险人物”,不到谜底揭晓的最后一刻,几乎没人能够猜到,这样一个普通人,会犯下怎样的弥天大罪。

而观众之所以有这样的观感,一方面在于谜团的环环相扣,但另一方面,同样也离不开对于人物角色的多方位、立体化塑造。

一如“亲妈杀子案”中的那场悲剧,凶手母亲让人悲哀,而酿成这一切的儿子,同样也让人不忍。

仔细思筹开来,他们错了吗?

他们似乎都没有错。作为儿子,李晓北对于母亲、弟弟,无微不至。弟弟患有脚气,他便亲手为他涂药,以至于自己的手都感染上病菌;母亲离不开烟卷,于是他就购买高价高量的烟丝,亲手为母亲卷烟。作为母亲,叶枫放弃挚爱,将兄弟二人无微不至的抚养长大,参与他们生命中的每一个重要时刻,用小小的身躯,撑起了一整个家。

但他们没错吗?

似乎也不见得。李晓北旺盛的控制欲,将母亲和弟弟锁在自己的牢笼之中,让他们的人生,难再有其他的色彩;而叶枫的偏心,也在悄无声息地摧毁着这个曾经温暖的小家。

这个世界并不是非黑即白,人物也没有绝对的善恶。他们都不过是平凡世界中的芸芸众生。

云水间白骨尸案过后,罗笔芯问明川,丁老板到底属于好人还是坏人,明川的回答是——都是人,哪还分好人坏人?

《心灵法医》中的数十起案件,也同样是在描摹数十种人物。他们生活在太阳之下,但也同样有着阴郁的影子。

失手杀人的黄伟伦,是凶手却也是造星热现象背后的受害者。来自外界的关注与名气,让他逐渐忘却初心;看着姐夫走向死亡的孙鑫,看似冷血,却不过是害怕失去来自唯一亲人关心的“可怜虫”;就连干尸案的最终BOSS郎世宁,也是因为终生的仇恨,才逐渐扭曲……

为最终的错误承担后果,这是所有犯罪者应有的结局。但面对那些残忍的手段,我们同样应该深究,到底是怎样的一天二地愁,三江四海恨,让他们痛恨社会,以致于狠下杀手的呢?

《心灵法医》中每一个凶手和受害者,都不是扁平式的脸谱角色,他们的爱恨情仇、生活轨迹,伴随着谜团的揭晓,也逐渐大白于天下。


用温度与态度,

缝合撕裂的现实


悬疑剧中从不缺离奇命案。母亲杀死儿子、丈夫杀死妻子、弟弟杀死姐夫……那里的生活仿佛五毒俱全,所有的渣滓被从现实中搬运过去,似乎整个世界充斥着各种的阴谋、阳谋。

《心灵法医》展示了太多的死亡,倘若借着法医的双手,将一个个伤疤扣的鲜血淋漓,将社会的黑暗面刀斩剑劈,这样的情节桥段固然骇人,但对于悬疑套路早已熟稔于心的观众而言,单凭血浆取胜,早已不太可能。

显然,《心灵法医》的心思也不止于此。

凌志云死在一个平平无奇的夜晚。在这之前,他刚刚和多年未见的老同学一起喝了酒,诉说自己曾经的那些年。

日子有些苦,但好在有着盼头。女儿即将成年,以后见面,再也不必背着前妻和女儿的继父偷偷摸摸。那些简单的小幸福,让这个被生活折磨到头发花白的中年人,笑起来看着像个孩子一般纯真。

但没人知道,明天和意外到底哪一个先来。当他若无其事地擦掉汹涌而出的鼻血时,或许就已经知道了自己会迎来的最终结局。但对女儿的爱,让他心甘情愿的将所有的一切掩埋。

在故事片尾的揭秘时刻,凌志文将检测仪指向女儿的雕像,眼里有着得知真相后的不可置信,却也有着为了爱而选择放手的释然。

这个世界很冷酷,人们为生计奔波,因爱恨曲折,生命脆弱的像是寒风中的一颗树苗,一吹就折。但这个世界同样也很温暖,亲人为你留下遮风避雨之所,爱人为你挡下所有的攻击和毁灭。

从表层看,《心灵法医》聚焦的是一个个被连血带肉拔起的社会病根,但在这些被社会所累的悲剧背后,它却又在尽可能地让所有人去回到人的意义本身,看到悲剧阴影下的人性闪光,看一看死亡背后,这世界也同样美好。

泰戈尔在《飞鸟集》中写:“长日尽处,我站在你面前,你将看到我的疤痕,知道我曾受伤,也曾痊愈。”也许美好的愿景并不是总能活成现实的,每个人或许都背负着难以稀释的痛苦,但现实,总是够被缝合的。

一如丁春秋所言,“就算天上下刀子,也要笑着活好每一天”

而这,或许才是一部悬疑剧最动人的地方。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orNSG28BMH2_cNUgjdR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