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真好!”首批湖北恩施的他们回到余杭了!

2020-03-20     余杭晨报

昨天上午11点整,3辆大巴搭载着71名湖北恩施籍务工人员缓缓驶入临平汽车北站,谢桂华就是这71名返岗员工的一位。这是疫情发生以来,首批开通的恩施籍员工跨省赴余杭返岗复工直通包车。包车18日上午11点从恩施出发,历经24个小时,行程约1600公里。


在汽车北站,杭州市及余杭区人力社保局为远道而来的恩施籍职工举办了欢迎仪式,同时,出于疫情管控要求,现场还安排了专业的防疫体检,确保所有抵达乘客符合健康标准。部分企业也早已组织了专车迎接到站的职工。

杭州市与恩施州,余杭区与咸丰县早已建立了东西部劳务协作关系,受疫情影响,东西部劳务协作已暂停近2月。近期,随着湖北大部分地区,特别是恩施州防疫风险降低,杭州、恩施两地达成了健康绿码互认协议,这才促使重启杭州与恩施的东西部劳务协作,而恩施籍务工人员也可凭健康绿码返杭复工。

“进了杭州,一路花开得可好看了,回来真好。”下车后,谢桂华一边脱下身上的外套,一边感慨道。


谢桂华在余杭的全盛机电工作,是一名车间工人。“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工厂天天跟我联系,让我不要着急,说总有办法回来的。”


但不着急是假的。谢桂华和老公来杭州打工十多年,前两年把儿子接到杭州来读书,已经把杭州当成家了。“我儿子在东城实验小学读六年级,天天上网课,老家信号不太好,真是着急啊,天天盼着回来。”


虽说公司安慰谢桂华不要着急,但今天一大早,全盛机电的员工小胡就来车站等着谢桂华一家。小胡说:“谢姐在车间是非常重要的岗位,公司一直盼着她回来。昨天晚上老板就跟我说,今天早点来车站等着。”


为了迎接谢桂华,全盛机电特意做了一张欢迎牌。

同样从咸丰县回来的覃成红,手上拎着一袋方便面、饮料。她说,这是上车后,政府发给大家的,“一人三盒方便面,根本吃不完。”


“知道有免费大巴坐的时候,我就很激动,很感动,没想到上了车还给我们准备了吃的喝的,真是太贴心了。”


原本,覃成红过年没打算回湖北老家。但是,年前她和老公用在杭州打工赚的钱在老家买了一套新房子,想着回去收拾收拾,让老人和孩子住进新家。


“我们一家靠着我和老公在杭州赚钱生活,刚换了新房,一家人生活也好起来了。所以,急着回来赚钱。”


覃成红说,湖北和杭州绿码互通太方便了,工厂已经跟自己说了,不用隔离,可以直接上班。


下车后,一位工作人员提醒大家打开健康码,另一位工作人员为大家测量体温。大概40分钟后,71名返工人员全部完成检测,分赴各自工厂。



此次精准高效发出的就业扶贫直通车,通过“点对点、一站式”包车服务,化解了旅途劳顿与不安,凝聚着两地人社部门的协作力量,也彰显了扶贫协作的真情。

打好脱贫攻坚战,服务杭企复工复产。疫情发生以来,余杭紧紧围绕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和脱贫攻坚战“两手都要硬、两战都要赢”,不断加大劳务协作精准对接力度,创新通过“点对点、面对面、屏对屏”的工作方式,强化市场互动,打好“地上接+云上助”“精准助工+精准扶贫”“三服务+志愿服务”组合拳,帮助帮扶地区劳动力尽快返岗,努力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

为解决首批恩施籍职工返岗难题,余杭区人力社保局在市局统筹指挥下,通过提前摸清对接返岗人数、将相关事项明确通知企业、及时联系返岗员工、无缝对接做好疫情防控等四项措施,精准高效发出的就业扶贫直通车,用“点对点、一站式”包车服务,化解了旅途劳顿与不安,凝聚着两地人社部门的协作力量,也彰显了扶贫协作的真情。

提前对接咸丰县人力社保部门,请其协助确认返杭人员名单,同时我区运用大数据平台,根据“智慧人社”中参保数据和人员所属地区,确认节前湖北咸丰籍在杭工作人员,两地名单比对、查漏补缺,将返杭人员名单精确至71人。

针对该类人员就业信息,企业复工组工作人员分别电话通知所在企业,传达包车信息,确认企业对该人的留用计划、食宿安排,多次叮嘱企业落实好和员工复工证明、员工在职证明以及杭州健康码等事项的对接工作,确保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两不误”,同时提醒企业要及时关注手机短信,根据专车到达时间做好员工接送工作,避免在车站滞留。

及时对接,配合随车工作人员做好汽车车次、数量、时间、接送站点、人员坐车情况和体温测量数据等信息统计,并及时短信通知企业。

做好接站准备工作,在出站口设置医务人员和工作人员对返岗员工做好体温测量和杭州健康码检查,协助企业做好返岗人员防控安排。


下一步,杭州与恩施,余杭与咸丰之间还将进一步深化复工返岗协作,将继续采用点对点包车接送模式批量运回恩施籍在岗职工。同时,也将适当开展线上招聘活动,一方面深化东西部劳务协作,助力扶贫攻坚战,另一方面也助推解决我区企业招用工难题。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opieD3EBiuFnsJQVHto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