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一谈国足中场接班人——李可离接班郑智还有多远的差距?
世界杯亚洲预选赛40强小组赛正在如火如荼进行的中,国足以7比0大胜关岛后,两名规划球员艾克森和李可都身披国字号战袍在两轮小组赛中获得上阵机会,其中艾克森更加得到重用,两轮比赛均首发出场并取得进球。而另一位归化球员李可的定位更偏向于替补,相对于艾克森来说,获得的上场时间较少。但人们对李可的期待并没有减弱。
自从加盟北京国安以来,这位前阿森纳青训的能力逐步得到体现,巨大的覆盖范围,充沛的体能,稳健的防守以及具备一定的前插进攻能力,使得他成为国安中场不可或缺的一环。
在国家队中,由于前两轮对手的水平有限,国足在进攻端优势明显,而且国足的防线也未受到过多的压力,因此守强于攻的李可变得“无用武之地”。可以预见的是,如果碰到能对国足防线造成威胁的对手时,李可的作用和定位可能会急剧上升,因为国足面对强敌时,李可的防守能力将会是国足后防线的一颗定心丸。
李可在规划之时,便被球迷高呼为郑智的“接班人”。两人在球场上颇多相似的地方,他们既可以踢中前卫、后腰,在球队需要时又可以客串出任后卫,是一名多面手。在竞技素质方面,现在的李可和巅峰时期的郑智一样,具备强悍的身体条件,对抗毫不逊色。在球风方面两人都是非常硬朗,两者在球风上存在一些异同,但人们更关注的是,李可到底离郑智还有多远的差距,他能否顺利接过国足中场的大旗,本期靴室笑谈社,与大家一同探讨。
【出道轨迹与位置定位】
郑智在辽宁以右后卫出道,随后固定在中场的位置,健康的郑智是当时查尔顿主帅帕杜麾下的绝对主力,2007-08赛季郑智便为查尔顿出战42场,位置是靠近中路,更接近于攻击型中场,善于跑动而且脚下盘带控球尚可,具有组织属性。
(年轻时代郑智是球队的攻击利器)
而职业生涯后期的郑智完成了转型,位置更加靠后,基本固定在后腰的位置,球风年轻时期差异巨大,更加偏向于拦截和组织,成为球队后场的指挥官,需要承担发起进攻的任务。
而李可青年时也是右后卫出道,随后更多出现在中场位置上,既可以胜任中前卫,单后腰,又能出任右后卫。但是李可的战术定位比较模糊,单论位置和职责分工,他更像一名防守型中场,可以担任单后腰完成扫荡,保护后防线。从个人在场上的表现来看,他还保留着英式B2B的球风,既能防守,又能传球,在适当的时机又可以上插完成进攻,但他在国家队和俱乐部的主要还是以中场防守扫荡和保护后卫线为主。
【共同点:身体对抗能力出色】
职业生涯后期的郑智由于年龄导致身体素质有所下滑,位置也不断后撤,但年轻时期的郑智在身体素质方面,尤其在对抗上是当时国内甚至亚洲中场球员中最出类拔萃的一档,在以身体对抗激烈而著名的英伦赛场上,无论是英超还是英冠,都能适应比赛的节奏。
而李可从小深受英伦的球风影响,加上身体素质出色,擅长用身体进行对抗,在球权争夺中善于利用身体对抗的优势争夺球权。而且可以适应高强度对抗和快节奏的比赛模式,身体对抗方面在亚洲毫不吃亏,甚至在中超面对高水平的外援,例如保利尼奥丝毫不输。
本赛季国安对阵恒大的比赛中,李可的防守职责特别是在盯人防守中,主要盯防保利尼奥。比赛中数次单对单面对保利尼奥,在身体对抗上毫不处于下风,出色的身体素质能在对抗上硬抗身体条件出色的保利尼奥。
职业生涯后期的郑智虽然身体素质不如巅峰,但其对抗能力依然可以在中超赛场上对抗外援,例如这次与胡尔克的直接对抗中便占据了优势。
【防守的异同点】
郑智的防守在年轻时期凭借体格和运动能力确保防守的硬度,而且防守意识属于上乘,上抢和缠斗拦截出色,但是下脚和铲球相对鲁莽,后期的郑智主要注重对于球路线的判断,加上经验的增长阅读比赛的能力增强,往往利用合理的卡位,提前预判完成抢断和拦截,而且战术犯规的掌握炉火纯青。
郑智在后腰位置上的防守总体以路线切割为主,凭借着阅读比赛和经验的判断,在对方传球路线上断球或拦截是其主要的防守风格。
这次李可在边路的抢断重新夺回球权,在预判对手的球路后出脚果断而且精准,而且在下脚的过程中利用身体卡身位先找对抗,对抗出现优势后立马完成抢断。
李可在防守方面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善于利用身体对抗建立优势,由于受到英式足球风格的影响,李可身体素质在亚洲处于一流水平,往往能利用对抗获得防守优势。第二:防守技术出色,他并非全盘依赖身体对抗进行防守的球员,他通过对于攻防球员的动作和球路的预判,并且通过精准的下脚进行拦截和抢断,出脚特别干净,不容易吃牌。第三:防守意识出色,作为后腰他协防的速度和时机出色,可以配合后防或中场协同完成防守。
这次李可展示了后腰对于大禁区弧顶区域的保护,在对手内切的时候及时回追补位,利用精准的下脚断掉队友的皮球。
【进攻的特点】
巅峰时期的郑智具备亚洲顶级前腰的脚下技术和脚法应用,而且在对抗,爆发力,体格,体能,柔韧性和无球速度和结合球的速度都可以与欧洲球员媲美,而且还具备顶级的防守意识,攻防结合起来是一名非常全面的球员。
年轻时期的郑智结合球的速度在亚洲来说是顶级中的顶级,在触球的一瞬间能很好地结合速度甩开防守球员,例如当年鲁能亚冠面对横滨水手,李霄鹏断球后直塞给前插的郑智,郑智在触球的一瞬间顺势往前趟,利用速度和爆发力完全摆脱防守。
其次郑智在进攻时从后插上的攻击欲望超强,在职业生涯前期作为攻击型中场通常会冲击禁区。恒大时期的郑智偶尔也会在进攻时抓住恰当的时机冲击禁区。
而李可在英伦时期,位置更加接近于B2B,善于在攻防转换时直插禁区抢点完成破门,其身体素质确保了在禁区内的对抗中能抢到第一点。在加盟国安后,李可的防守职责远比进攻职责更重,但在局面占优,阵型上压的情况下李可会抓住时机前插寻找得分机会,例如李可加盟国安的第一球,面对河南建业就是在禁区12码点接到奥古斯托的横传完成破门。
这次是李可的一次前场穿插跑位,与队友完成撞墙配合后杀入禁区利用左脚低射破门。
然后是经典的B2B在禁区内制造第三点的例子,队友传中时在禁区完成抢点破门。
其次是经典的直线插上,接应队友的过顶球后不停球直接挑射破门,展示了良好的基本功底。
【组织与传球】
郑智战术作用极强,因为郑智在中后场还具备出球,和组织的能力,可以驱动整个中后场的进攻体系。在大举压上进攻时,郑智的组织能力和传球的功底又能形成小组的传控模式,在温水煮青蛙的传控战术中郑智具有节奏感的横传和长传是恒大进攻的节奏保证。郑智的组织能力毋庸置疑,当年阿里汉在亚洲杯便复刻以往他球员时代从中场到中卫的例子,将郑智安排在中后卫的位置上,驱动后场体系。
郑智的身体对抗,脚下的技术以及比赛的阅读能力让他在后场无论是组织还是反击转换都能第一时间发起有效的进攻。
李可的定位和职责本身不以组织能力见长,但他具备以下3个点,第一:在由攻转守的过程中往往能第一时间处理球或完成转移,能第一时间发起进攻。第二:长传功底出色,具有一脚打开空间的长传转移球。第三:意识优秀,以往在英伦风格的熏陶下,形成了很强的向前意识,守转攻时拿球绝不拖泥带水,几乎不用过多调整便可以完成出球,发起进攻。
李可在后场持球推进,视野非常开阔,看到了另一端的奥古斯托后立马能利用精准的长传找到奥古斯托,突然转变节奏,使得球队进攻完成提速,快速打到对方的30米区域。
【结语】
尽管媒体和球迷都在探讨李可是否是郑智的“接班人”,但无论在球风、技术特点还是位置上李可和郑智的差异都颇大,职业生涯前期的郑智多数出现在前腰和攻击型中场的位置,后期的郑智出现在后腰位置上偏向于组织。而李可现在的定位是后腰,主要职责以防守为主,但具备一定的B2B属性。随着40强赛的进行,国足遇到的对手会越来越强,李可防守能力出众的特点将会是国足防守是否稳固的一个有力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