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孙子兵法》常被误读的一句,讲的不只是诡计,还有人性!

2020-03-24   书语人间

书语人间:每天10分钟,陪你读懂1本好书,点击文章右边的“关注”,一起成长



大家好呀~


今天,灵遥将为你继续带来《华杉讲透孙子兵法》一书的共读。



上一篇文章的末尾,灵遥和大家提到了《孙子兵法》里的“诡”道,也就是计策和计谋。(更多内容,请戳:“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是《孙子兵法》里最重要的一个字,可惜很多人都理解错了!)


是不是有不少朋友在读到这里的时候,已经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这些秘籍都有哪些了呢?



其实,你心里的小九九呀,早就被孙子看透了。


于是,在“五事七计”的后面,孙子跟着写道,“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你可别小看了这仅仅20个字。


它虽然很简练,却道出了一个真理,那便是,根据对战场形势的变化,趋利避害,把不利给化为有利。


读到这里,有朋友可能会更加地迷惑了,灵遥,既然孙子说要把不利给化为有利,是指要采取某些阴谋阳谋,来让对方中计吗?



其实呀,真正的答案,恰恰相反。


因为,诡道虽然从出发点来看,都是造成对方的错误判断,引起对方的失误。但是 ,当你这样做的时候,对方也在对你采取同样的措施。因此,真正想要立于不败之地,与其说要让对方怎样怎样,不如说让自己强大起来。



至于这个到底该如何做到,这篇文章将告诉你答案。


01.

别松懈,

别犯错。


不得不承认,我们对一件事情真正上心时,往往会从准备阶段起,便做出一个最为周密的计划,力图做对每一件事情。


然而,在孙子看来,一旦上了战场,不犯错,比做对,更重要,也更有挑战性。


说它重要,是因为你如果错失了一个好的机会,那么,你在未来还有可能会有千千万万个赢回来的机会。但是,你一旦犯下了一个致命的错误,输光了自己的全部底牌,那么,便很有可能再无回头的机会。



因此,做人做事都请时刻牢记“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这句古训,不要一时意气用事,断了自己的后路,徒留一生的遗憾。


既然“不犯错”这么重要,很多人为什么还明知故犯呢?


很简单。


贪婪是人类的本性,也是我们人类一路走来的原动力所在。


然而,当我们因为贪婪忽视了风险管理,看不清利害关系,便很容易被贪婪所误,做出“你图他一个马甲,最终连褂子都输掉”的蠢事。



因此,下判断,做事业,都要把握好两条,一个是趋利,一个是避害。这个趋利避害的权重,至少应该是50对50,切不可让欲望和侥幸心理左右你对利害关系的判断呀~


02.

鸭子下水,暗中使劲:

等得起,才可能赢得了!


说起作战这件事,我们老百姓们津津乐道的,往往都是那些个在多次战役中,取得了辉煌成绩,留下了一个接一个热血故事的将领们。


然而,真正的名将,并不是那些个反反复复打仗,都没有把问题给解决的人,而是,不该动作时什么都不做,做一次便一次到位的人。


比如,战国时的四大名将之一李牧在镇守代郡、雁门郡,防范匈奴的时候,优待士兵,严格训练,频繁侦查,但却一挂“免战牌”就是好多年。



于是,不仅匈奴受不了,连李牧的上司赵王饿受不了了,认为他胆怯,换了另外一个将领前去顶替他。


结果,这个将领一到战场,便一改李牧的方针,频频出击,导致手下的将士,死得死,伤得上,损失惨重。


赵王无奈,只得把李牧换了回去。


李牧回去后,又是几年的练兵,军队士气高涨,憋足了劲,宁愿不要赏赐也要和匈奴决一死战,而匈奴则因为李牧的“胆怯”,为之松懈了。


这时,李牧先是让一个小队佯装战败,再诱敌深入,派大部队出击,逼得单于落荒逃,往后10余年,都不敢再犯赵国边境。



回顾这个案例,李牧虽然平日里表现得一副“窝窝囊囊”的样子,但这其实只是掩盖自己实力的“障眼法”,就等着对方露出破绽,然后一局定胜负。


因此,你不管做什么,都要像李牧学习,在等待中积蓄力量,然后厚积薄发,一局定胜负。



03.

隐忍不是羞耻,

不是每一件事情都值得你动怒


如果你有和厉害的人长期深入接触过,往往会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那便是,他们即便是被冒犯了,也很少大发雷霆,非要和对方拼一个你死我活。


有时,灵遥也会纳闷,还不止一次地问过他们,“对方对你说出这些话,做出这些事,你难道不生气吗?”


这时,他们往往都会笑着说,这些人,我早就能无视他们了。


这是《孙子兵法》常被误读的一句,讲的不只是诡计,还有人性!


一开始,我很惊讶,偶尔还会替他们感到惋惜。


然而,随着年纪和阅历的增长,我却发现了这样做的三个好处:


第一个,是避免了事态的恶化,也让两人在气消了后,能有机会能够在一起愉快地玩耍了;第二个,是避免了自己的情绪被对方调动,露出破绽,做出了对自己不利的决定;最后一个,是避免了负面情绪对自己的消耗,保护了自己



因此,虽然“忍无可忍,无需再忍”也是一种霸气,你偶尔也要听听孙武的话,不要“争一时之气”,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04.

基本面才是王道,

计策只是权宜之计。


在前面的内容里,灵遥陆陆续续地从人性的角度,为你剖析了如何成为一个强大的人,不动声色地赢得一次次胜利。


事实上,你反其道而行之,如,释放负面信息,去故意激怒一个人时,便也跟着掌握了孙子十二诡道的精髓。


这时,你也许会问了,计谋就那些,为什么在有的人手里,犹如废铁,而在有的人手里,犹如神器呢?


其实,这个关键看的还是“基本盘”,也就是“五事七计”。


从历史上来看,楚汉相争时,刘邦虽然每一步都有奇谋诡道,但是本质上还是“五事七计”的全面领先,从入关秋毫无犯、“约法三章”开始,刘邦在政治上便已经甩开了项羽好几条街。


而,从现实生活中来看,两人相争,一人不仅在天时地利上占据上风,自己还是一个稳得起的人,胜负自然也无须多言。


因此,你想要做好一件事,同样需要在平日里下功夫,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


比如,想要文笔好,你便要去读文学经典,读曹雪芹、读路遥、读余华……,向真正的大师学习如何去驾驭你笔下的文字,



再比如,想要相片拍得好看,配色选得好,你便要多去艺术展里吸取灵感,多去向毕加索、梵高、莫奈等大师取经,学习色彩和构图,等等。


这样,你便会在与大师的反复对话中,明白什么是美的/好的,什么是丑的/坏的,然后在落实的自己的工作,自然是一份领导和客户都满意的答卷了。


以上,便是对《孙子兵法》中“计篇”的解读。


今天,你内功心法的修炼,都到位了吗?


注: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文 | 武灵遥,一位践行着“日读书一本,日更文一篇”的职业读书人,本文首发于个人公众号:书语人间(syrjj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