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生活在地球上,时时刻刻都与物质打交道,原子是物质进行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最小微粒,由原子核、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体积非常微小,仅占整个原子体积千亿分之一,原子体积内部拥有超级内部空间。
“有教授比喻:原子核体积极小,却拥有原子绝大部分质量。假如核的大小象一颗玻璃球,则电子轨道将在两公里以外”。还有一种比喻说:“如果一个苹果被放大到地球那么大,原子核体积大约只有现苹果那么大”;以上比喻基本都是说原子内部空间超级巨大。就是这些拥有超级内空间的原子,组成人体和地球太阳、土星木星、超新星等恒星和行星陨石等。
众所周知:原子是组成所有物质的基本单位,体积极其微小,其内部空间也极其大;原子核为正电荷,核外电子具负电荷,正负电荷相互吸引,这种正负电荷引力在原子内部极其微小的空间里表现得超级巨大;同时原子还承受着超级外部压力。地球内1000公里、2000公里、5000公里内部压,达到我们无法想象的程度(太阳中心压力更加的无法想象)超级压力均摊到每个原子上都不小。
为什么原子内部有超级引力,同时外部施加超级压力,核外电子与原子核为什么不能进行合并?
这样的超级压力,均摊到每个原子上都应该不是一个小数字,小小的原子结构能够承受吗?同时原子内正负电荷还存在着超级电荷引力,为什么电子还不能与原子核进行合并?它们之间所存在的“斥力”,怎样形成?数据有多大?
我们都学习过中学物理、化学,也多少了解原子(元素)的电子轨道结构。通过元素:
镅+95)2,8,18,32,25,8,2;
锔+96)2,8,18,32,25,9,2;
锫+97)2,8,18,32,27,8,2
等元素我们可以看出,原子的最内层轨道最多只能够安排2个电子;外层依次最多为8个、18个、和32个;可以说几乎所有元素原子都必须按照这个规律排列原子核外所有电子,为什么?为什么必须要这样的去排列?
原子最里层为什么只能安排2个电子?第二层为什么最多只能够安排8个电子?为什么第三层最多只能是18个电子?为什么第四层最多只能是32个电子?
为什么最里层不能够安排3个电子?为什么第二层不能安排进9个电子?第三层为什么不能够安排进19个电子?第四层也为什么不能够安排进33个电子呢?为什么到第五层以后,就发生了各种不同变化?为什么所有原子元素都必须按照这种规律排列它们的核外电子,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