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皎洁的后青春时代
网上看到一个信息,讲孙俪邓超夫妇经常在小花和等等睡着之后,蹲在床边,看着孩子的睡颜感慨道:“怎么这么可爱呀!”
真的感同身受!
当软嫩嫩,香喷喷的小东西蠕动在怀;
当娃儿奶声奶气表白:“我喜欢妈妈”;
当年幼的孩子扑进怀抱那种急切和满足;
当孩子将生命喜乐全然托付,酣然入梦时;
感觉自己这颗母亲的心都化成了一滩水了,默默在心里发誓:
今生今世,一定豁出性命来呵护你,并竭尽全力,给你最好的生活,不辜负这前世修来的母子缘分。
相信,每一个为人父母,都会有这种时刻,这种初心吧!
然而,随着时间流逝,生活的一地鸡毛把我们的心磨砺得的生硬和冷漠。
对耽误睡眠和上班的“磨人精”变得不耐烦;
对比猴子还淘的祖宗粗暴叱骂;
对不按照心意长的冤家横眉冷对;
在辅导作业时没有耐心,暴跳如雷,乃至于气得自己罹患疾病。
我们过分看重孩子带来的劳苦和压力,过于强化了生命的得失损益,于是,孩子成了累赘,养育成为生命不可承受之重。
我们热衷丁克,或者把孩子像甩包袱一样丢给父母,或者把满腔的郁闷不得意向着无辜的孩子倾泻,对孩子实行体罚或者冷暴力,让孩子生活在爱的匮乏或安全感缺失中……
当初孩子降生时我们的心灵的悸动呢?
面对无邪稚子发的弘愿呢?
静下来,内观自己的心灵,我们会发现,养育孩子,真的不仅仅是责任和本能,养育孩子过程中,我们享受到的幸福快乐,真的是天高海深,无与伦比的。
孩子使我们变得柔软。当教师时,自己工作非常拼命,夜以继日研究教材批改作业,对学生严格要求不走样,对成绩排名很在乎。然而,随着儿子的出生,自己不知不觉变了一个人,对学生笑得多,包容多了,开始揣摩学生犯错背后的心理动因,班级管理变得更加人性化。孩子让我们变得对这个世界充满了爱与温柔。
孩子让我们变得有责任心。由月光族变成理财控,由满足现状开始考虑职业规划;由对长辈挑剔嫌弃,变成包容体贴,有男孩子的甚至开始设身处地想象到以后,而对婆家调整了心态。
孩子让我们成长。我们逐渐接受了“正面管教”,“榜样胜于说教”,“让孩子做自己”等科学理念,反思原生家庭的问题,我们不断完善自己,提升自己,在当好父母的同时,自己也变得更加完美和优秀。这就是陪伴孩子一同成长的含义吧。
孩子留下了永久的念想。胡可曾在微博上发了这样一个帖子:
“写给所有给孩子辅导作业便会火冒三丈的父母。终有一天,那个凌乱的书桌变得永远干净,那个写作业一会挠挠头,一会玩铅笔,一会喊妈妈过来的宝贝,也只会在假期才会暂时住在这里。我们总抱怨孩子不懂事,可等到孩子真懂事了,也就是他们和我们分离的时候。那个时候,我们不再陪孩子写作业,但家里再也听不到孩子的笑声;那个以前总会跟在屁股后面的跟屁虫,再也不会跟我们撒娇求抱抱了……”现在怎样嫌弃孩子的闹,后来就会怎样怀念孩子的好。
孩子给了我们最珍贵的爱。头条上有个画面:产房前空荡荡,婴儿已经被抱走庆贺去了。只有6岁的儿子贴着门缝向里张望,为生死不明的妈妈守候……也只有孩子才会不计美丑贫富,一心一意热爱着我们。
孩子是我们人生最大的慰藉。很多人觉得养育孩子成本的一半拿来养老,足够住进最高档养老院,享受帝王级待遇了。话不能这么说,《小王子》中小王子用心去呵护他的玫瑰,用屏风保护它免受风雨,帮它清除虫子,倾听它心语。因为这些付出,这枝玫瑰才区别于其他玫瑰,成为小王子专属的唯一。
这种倾注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构建的一种共生关系,叫驯养。因为陪伴照顾(驯养),孩子与家长构建了这种互相认可互相从属互相服帖的关系,一生不变。即使整个世界将你抛弃,你还有一条割不断的联系,那就是你的父母儿女。
珍惜为人父母的机会吧,珍惜与孩子亲密无间的好时光吧,珍惜孩子仰着脸视你为神的黄金时代吧。
牢牢记住我们的初心,无条件爱孩子,呵护他,熏陶,引领他,让他成为最好的自己。然后,我们无比满足,无比欣慰。
作者:教育达人,头条号签约作者,青云计划获奖者
本头条号拥有30余位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传播学背景的专家学者,将与活动号(微信公众号:亲子沟通如何说)一起,致力于推动有品质的亲子沟通,“你问我答”功能已经开启。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