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初心写忠诚 以生命担使命

2020-03-26   河北共产党员

用初心写忠诚 以生命担使命

——河北支援湖北医疗队工作纪实

河北共产党员网讯(记者 翟新建 通讯员 靳晓辉)从2020年1月26日起,河北省先后派出1085名医疗队员赴湖北武汉支援抗疫,人员分别来自全省220家医疗和疾控机构,涵盖呼吸、重症、中医、护理、检验、影像和疾控等专业,分别支援武汉市雷神山医院等六家定点医院和武昌方舱医院等五家方舱医院的医疗救治任务,支援武汉市江岸区开展疾控工作。至2月25日,圆满完成救治任务的部分医疗队员已光荣凯旋。

在武汉支援抗疫的60多个日日夜夜,全体医疗队员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牢记省委省政府“打胜仗、零感染”的目标要求,白衣执甲、逆行出征,披荆斩棘、英勇奋战,和全国各路医疗大军一道,全力以赴投入到“武汉保卫战”第一线,圆满完成了党和人民赋予的各项医疗救治任务。

全面打响重症患者救治“生命保卫战”

新冠肺炎疫情的重症患者救治是武汉保卫战中的“难中之难、艰中之艰”,是患者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我省第一、二、七、八批医疗队负责支援武汉市第七医院、武汉市雷神山医院、武汉市金银潭医院、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武汉市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和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等六家重症救治定点医院,队员暴露风险高、救治任务重、心理压力大,是名副其实的“火线敢死队”。

医疗队组建了以省人民医院原副院长齐晓勇、医大二院呼吸专家袁雅冬、省医大一院副院长张庆福等为骨干的专家救治组,编组了127名呼吸、急救、心内、ICU专家救治力量和348名重症急救护理队员,在武汉组建起缩小版的“河北重症救治最强团队”。医疗队按照国家最新版新冠肺炎诊疗方案,结合当地重症患者差异性特征,制定“一人一方案”重症救治用药方案和护理标准,建立了战前例会、三级查房、全天候值守、重症病人包干和远程会诊等制度,采取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基础疾病多学科联合诊疗、抗病毒治疗和中西医结合等方法,为每位重症患者渡过生死难关拼尽全力,千方百计降低患者病亡率。截至3月25日,各医疗队累计救治患者853名,其中重症患者173名、危重患者91名,累计护理患者5134人,累计治愈出院540名,协助受援医院将重症患者转轻率从平均不足15%拉升到70%以上。

第一批医疗队重症救治成功率在武汉排名前三,队长袁雅冬代表全国援鄂医疗队巾帼代表登上了国新办新闻发布会,向全国介绍了重症救治“河北经验”。袁雅冬、于红莲、张明轩和肖思孟等4名队员先后荣获“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表彰,河北重症护理队(第二批医疗队)荣获“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集体”表彰。

创新完善方舱医院救治“河北模式”

我省支援武汉的第三、四、五、六、九批医疗队577名队员,分别在武汉市武昌方舱医院、江岸方舱医院、武汉体校方舱医院、黄陂方舱医院和汉阳国博方舱医院等5家方舱医院开展医疗救治工作。从2月7日开舱收治到3月12日休舱清零,累计护理患者1341名,整建制管理患者687人(重症患者7人),完成影像扫描1780人次,实现了“患者零死亡、医护零感染、出院零回头、医患零投诉”救治目标,在江城打造了一座座生命之舱、安全之舱、和谐之舱。

方舱医院是一种适应突发医学救援任务的快速部署医疗体系,对绝大多数河北医疗队员来说是个新鲜事物。面对着“昼夜灯火通明、咳嗽此起彼伏、患者情绪波动”的复杂严峻管理形势,我省医疗队将6S精准管理理念应用于方舱医院各病区,成立了以医大三院副院长王飞、省医疗气功医院副院长陈玉娟和保定市妇幼保健院张洁等为骨干的方舱专家医疗组,组织专家共同编写了《方舱医院工作手册》,制定了病区“40人一团队、6小时一轮班、24小时在岗”制度,建立起咽拭子标本采集、核酸检测、病患护理和CT检查等规范化流程,创新了“三房两通道”区域布局,利用预检分诊技术手段化解难点、打通堵点,总结归纳了一套有章可依、规范操作、科学护理的方舱医护服务模式。同时,按照“驱体救治、心理干预”的原则,各医疗队相继成立了“小红帽”病友志愿者团队,开设了宣肺操康复、健康小贴士等美篇专号,开通了“疗愈电台”广播,开展了“医护人员+患者”结对帮扶、健康关爱课堂、抗疫才艺大比拼和“冀鄂心连心”手绘画等活动,突出人文关怀,加强心理干预,消除负面情绪,营造了舱内和谐、温馨、正能量的医患氛围。

四批医疗队队长陈玉娟受邀在湖北省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了方舱病区管理的“河北模式”,河北方舱护理队(第三四批医疗队)和河北方舱医疗队(第五批医疗队)被授予“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张国民、王晓芳、梁晓昌、张晓静等4名队员获得“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坚决筑牢院感防控“红色警戒线”

全面加强医院病区和驻地宾馆的感染控制,是1085名医疗队员完成救治支援任务的前提。医疗总队始终把全体医疗队员的感染防护和安全管理作为日常重要任务抓紧抓细抓实,建立了最严格的院感防控制度,实施了最严厉的院感防控举措,实现了所有队员在武汉期间“零感染、无意外”。

医疗总队设立了院感防控组,先后下发了3份加强院感防护纪律的内部文件,组织院感专家先后制定了《河北支援湖北医疗队感控管理规范》和《河北支援湖北医疗队驻地感控管理办法》,建立起体温动态监测、职业暴露登记及宿舍消杀登记等制度,组织院感防控专家监督各项院感防控制度落实,加强病区病患出入院、交接班等关键环节感控纪律,做到上岗前、下班前专人现场监督指导正确、合理穿脱防护用品,狠抓各医疗队驻地、摆渡车、医院“三点一线”感控制度落实,在院区、驻地分别建立起PDCA感控管理闭合回路,强化标准化建设、规范化感控管理,严防各环节交叉感染。积极协助受援医院进行院感防控知识培训,累计完成医务人员7258人次的防护培训,协助受援医院合理布局“三区二通道”防护区域划分,增加隔离病区入口缓冲间,制定规范的院感防控流程。同时,特别注重一线队员劳逸结合,按规定实施力量轮换、人员轮休,加强医务人员身心照顾,动员驻地酒店提供好营养健康的就餐服务和舒适便捷的生活环境,确保全体队员持续健康、心无旁骛的投入到战胜疫情的斗争中。

在大战大考中凝聚党建“硬核力量”

驰援武汉以来,我省医疗队以党的初心和使命引领疫情防控斗争,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激励引导广大党员敢打头阵、敢做先行、敢当先锋,一大批医务工作者和党员干部在抗击疫情的严峻斗争中叩问了初心使命,经受了生死考验,锤炼了扎实作风,提升了工作本领,党旗始终在医疗队疫情斗争的第一线高高飘扬。

在各批次支援武汉医疗队相继成立七个临时党支部(党总支)的基础上,根据上级党委批复,在武汉前线成立了中共河北援鄂抗疫医疗队临时党委,选举总领队范素文同志为临时党委书记,设立了2名党委副书记,由11名党委委员组成,指导管理医疗队364名党员开展工作。医疗总队临时党委和各党支部(党总支)先后组织开展了“书记讲党课”、“我是党员我带头、防控疫情当先锋”和“戴党徽、亮身份、树形象、做表率”等20余场次党建活动,召开了10余次临时党委会议。各党支部(党总支)先后设立了4个“重症病区党员责任区”,组建了2支“重症救治党员突击队”,设立了47个“方舱医院党员先锋岗”,要求所有党员在防护服上粘贴“共产党员”标识,主动亮明身份,激励全体党员在医疗救治任务中敢啃最硬的骨头、敢挑最重的担子。

按照上级党委要求,医疗队各级党组织在坚持标准、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把政治素质过硬、一贯表现良好和关键时刻顶得上、危急关头冲在前等现实表现作为硬性标准,对219名符合入党条件的年轻队员一线考察、火线入党,在各医疗队前线驻地先后举行了11场入党宣誓仪式,形成了“发展一个、激励一片”的鲜明导向。

建立高效协同的组织领导“战时机制”

面对武汉当地救治任务繁重、服务保障困难的严峻形势,河北支援湖北医疗总队充分发挥起牵头抓总和协调各方的作用,成立了综合协调、医疗救治、医疗护理、院感防控、信息宣传和物资保障等6个工作组,印发《河北支援湖北医疗总队工作规则》和各工作组制度,先后召开22次工作会议,下发了10余份通知要求,以战时状态、战时思维、战时机制、战时方法,构建起职责明晰、科学有序、高效协同的前方指挥体系。

医疗总队对防控物资、生活物资保障坚持一盘棋思想,优先保障危重症病区一线医护人员需要,确保紧缺物资用到最关键的时刻、最关键的医院、最关键的救护,坚决防止资源错配,造成浪费。我省医疗队在武汉期间,累计筹措防护服19929套、隔离衣16810件、N95口罩16020个、防护眼罩11166个等物资,协调捐赠了呼吸机、红外血管成像仪和移动式智能空气消毒机等105台设备,有效提升了医疗队救治保障水平。同时,为确保医务人员始终以充沛的精力、饱满的精神状态和旺盛的战斗力投入战斗,医疗总队协调各方力量为每位医护人员安排单间住宿,发放牛奶、维C、金银花饮品等营养品,驻地设置“能量加油站”,协调酒店按照北方口味改进餐饮服务,做好夜班餐、病号餐、民族餐等特殊保障,开通了队员就诊“绿色通道”,协调后方解决队员家庭后顾之忧。

医疗总队始终把加强舆论引导、宣传正面典型作为宣传工作的重中之重,成立了信息宣传组,与中央、省内和武汉当地新闻媒体建立起紧密的协调联络机制,收集更新医疗队抗击疫情的动态信息,深入挖掘战疫一线涌现出的先进事迹和感人故事,创作了大量凝聚人心、温暖人心、鼓舞信心的优秀宣传作品。截至3月25日,各批医疗队累计向中央、省内和武汉当地新闻媒体编发推送宣传稿件2000余篇,营造了冀鄂同心、众志成城的舆论氛围。

万众一心,没有翻不过的山;心手相牵,没有跨不过的坎。在河北支援湖北医疗总队圆满完成救治任务,即将胜利凯旋之际,总领队范素文说,“全体医疗队员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引,坚决贯彻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在结束隔离休养后,将继续发扬不辞辛苦、连续作战的作风,大力弘扬抗疫精神,充分用好亲历武汉保卫战的宝贵经验,背起行囊、奔赴一线,慎终如始、继续战斗,为我省奋力夺取疫情防控阻击战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双胜利”做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