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红毛
出处| ins生活原创
《演员请就位》第二季刚刚开播,就惊到我了。
一方面在于某些自诩为“演员”的明星,那尴尬的演技让人看得浑身起鸡皮疙瘩;另一方面则在于导师尔冬升犀利的点评。
在考核阶段,张大大和王智搭档复刻《我和我的祖国》中的片段。
非科班出身的张大大,演技本就不尽人意,再加上他饰演的是一个靠眼神传递情绪的高难度角色,导致呈现效果一塌糊涂。
从眼神到妆容再到仪态,就没有能看的地方。
呈现出这样的表演,张大大的成绩自然不会太好。
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尔冬升的点评,本以为他会像其他导师那样给予一些鼓励,结果他没有丝毫顾忌、也没有留一丝情面。
直接用两个字表达了自己的态度: 无语。
接下来的批评更是字字诛心:“你演戏根本没眼神,你就好像小偷。”
说实话,能在一档综艺节目中出现这般实实在在的评价,真的太少见了,毕竟我们看多了那种阿谀奉承或碍于情面的虚伪话术。
所以,这一次能看到直言不讳的场景,不要太爽。
我想尔冬升之所以这么敢说,因为他是专业的导演,想要确保演员这个行业的门槛,不愿意看到鱼龙混杂的表演。
虽说他的评价很毒舌,但是很中肯,毕竟张大大的表演属实拉胯。
当然了,也有人觉得尔冬升是在故意欺负人。
因为张大大观众缘不好、没有粉丝,所以他才敢“说实话”,如果换成流量明星,他决定不敢。
如果抱有这样的想法,那真的大错特错了,不妨看看他对那些演技拙劣的小鲜肉们做出的评价,绝对称得上百无禁忌:
你知道像你这种靠外形的演员,全中国有多少,你靠样子是没用的;
你回去男团也不行了,年纪大了没粉丝看你的了;
不能有借口的,不行就是不行,你没有演戏的天分。
所以说,尔冬升根本不是见人下菜的主,对待那些空有外表、没有本领,在粉丝自吹自擂中立足的年轻明星,同样是一针见血。
这恰恰才是观众想看到的、同时也是演员所需要的那种评委。
不过话又说回来,谁都知晓颜值对人的加成。
尤其是在新人辈出的娱乐圈,拥有优越的颜值就会更容易被粉丝追捧、被资本扶持。
只是当韶华逝去时,那些纯靠颜值吃饭的明星铁定会被抛弃,而那些有夯实技能的演员往往才能经得住岁月更迭。
尔冬升就是如此,早在几十年前他就明白了这个道理。
01
为什么说尔冬升深谙其道呢?
因为年轻时候的他,也曾凭颜值惊艳众人。
看看下面这张图,试问你能和如今63岁的尔冬升联系在一起吗?
甭管你是否相信,这个剑眉星目、英姿飒爽、身板挺拔的型男确确实实是尔冬升。
恐怕很多人不知道,年轻时候的他是靠脸走红的,在初露头角时,外界还赋予了“小宝”的别名。
至于原因,正是因为他那一张俊俏的脸,把无数少女迷得神魂颠倒。
不论是古装扮相还是现代扮相,年轻时的尔冬升都能驾驭得相得益彰。
披上古装,就会化身为纵横江湖的侠客,武艺高强、意气风华。
换上现代装,则瞬间被书生之气所覆盖,宛如翩翩君子一枚,俊秀模样举世无双。
面露狠色的样子,让人忍不住倾倒;
梨花带雨的样子,让人禁不住犹怜;
哪怕干脆扮成女装,一样的花颜月貌。
在尔冬升颜值最巅峰的时候,王祖贤都对他动过芳心:
“我对东升有好感,但只是朋友。”
成龙由于颜值的逊色,惨遭古龙的回绝:
“你长相不行,我主人公是留给东升的。”
更为气人的是,尔冬升长得帅也就罢了,他两个哥哥的颜值同样不逞多让。
不论是大哥秦沛,还是二哥姜大卫,都是娱乐圈中一顶一的花美男。
三兄弟的照片放在一起,就像是一幅世界名画,见者纷纷赏心悦目。
神奇的是,他和两位兄长并非是孪生兄弟。
尔冬升的母亲起初嫁给演员严化后,生下秦沛和姜大卫;后来改嫁给导演尔光,才生下尔冬升。
也许是母亲的基因过于优越,总之三兄弟从小就是名副其实的美男子。
哪怕千帆过尽之后,扔拥有中年男人少见的风度和气派。
由此可见,为什么尔冬升对待颜值明星那么嗤之以鼻呢?
因为所谓的美貌不过都是他早就玩腻了的,那些靠外表吃饭的明星、吃的不过都是他剩下的饭。
02
尽管在年轻时,单靠颜值,尔冬升不论走到哪里都能成为旁人注意的焦点,但他内心有一个清醒的认知:
所谓的颜值,在残酷的时间面前,就是个屁。
是啊,这个世界上从来不缺少帅哥,缺少的是那些在颜值出众的基础上,又卓尔不群的男人。
从小就有一个演员梦的尔冬升,紧跟着两个哥哥的脚步,迈入演艺界,渴望自己的表演才华能有朝一日得到展现。
在哥哥的帮助下,尔冬升进入邵氏电影公司,虽然那时的邵氏已然过了巅峰,但仍然是无可匹敌的霸主。
在这种得天独厚的背景加持下,配以出色的外形条件和认真吃苦的干劲,他很快就接到了戏约。
而且他精准的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定位:古装武侠剧。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香港,尔冬升每次出演武侠题材剧集,都会收获极大的关注,不论是业内名导还是追剧观众,都对他的表演赞赏有加。
尤其是那部让他一炮而红的《三少爷的剑》,时至今日仍然是难以超越的经典之作。
再到后来的《倚天屠龙记》、《圆月弯刀》、《如来神掌》......
不夸张的来说,在那个年代,“武侠男神”这个称号,尔冬升当仁不让。
比他古装扮相更好的,没有他演技好,比他演技好的,又不擅长古装片。
总之靠着一部部优良的古装武侠片,他一举成为炙手可热的艺人之一。
在演艺圈混得风生水起的尔冬升,没有拘泥于“演员”这个职业,他渴望在更多更高的领域去进一步展现自己的才华。
恰逢邵氏电影濒临破产,在这种情况下他决定转行做导演:
我17岁就进入邵氏拍戏,离开公司时我26岁,那时候我觉得我完蛋了;
深思熟虑后,我决定转到幕后,自己亲自当导演。
于是,在两个哥哥的帮持下,尔冬升于1986年拍出了其导演处女作《癫佬正传》。
别看他是初来乍到的新人导演,演员阵容却格外豪华:周润发、叶德娴、冯淬帆.......
电影的口碑和取得的荣誉也相当不错,至今在豆瓣都是他评分最高的一部影片。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一个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只可惜接下来导演的几部电影,尔冬升都迎来了不同程度的扑街。
哪怕仍然有负有盛名的演员加盟,却改变不了影片既不叫好也不卖座的尴尬局面。
那段低迷时期,让尔冬升陷入了迷茫,无数次自我怀疑。
不过痛定思痛后,他又重新打起了精神,继续沉下心去探寻自己创造电影的能力。
最终在1993年,《新不了情》的横空出世让尔冬升打了一记漂亮的翻身仗。
影片一经上映,不仅席卷了3000万港币的票房,还在金像奖中拿下6项大奖。
此役,尔冬升彻底证明了自己做导演的能力,获得了业内业外一致认可。
往后几年,伴随着《烈火战车》《色情男女》等作品问世,尔冬升在走向名导的道路上,势头一往无前。
在这个过程中也发生了一件令人津津乐道的事情:
当时靠神颜惊艳天南海北的张柏芝,苦于证明演技而不得,于是便联系了尔冬升。
尔冬升很欣赏张柏芝,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又会演又有天赋”,并为她量身打造了剧本《忘不了》。
结果大家都知道了,张柏芝凭借着这部电影,在23岁的年纪就荣登影后的宝座。
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尔冬升无愧于张柏芝的伯乐。
虽说后来由于利益关系,张柏芝辜负了尔冬升,但至少在尔冬升的电影中,我们见证了张柏芝最高光的时刻。
纵观尔冬升的事业生涯,无论是当演员还是当导演,都是当之无愧的赢家。
荣誉数不胜数,奖项比比皆是,是站在金字塔最顶尖的那批人之一。
不禁想起那句很让人无力的网络名言:比你帅的人,还比你有才。
尔冬升为这句话做出了最生动的诠释。
03
在外界眼中,尔冬升是又帅又有才的典型,可他本人却丝毫不在意。
就像黄佟佟评价的那般:“他很帅,但他一点也不把帅当回事,他有才,他也不把才华当回事。”
不过即便如此,他扔携带着有颜有才的男人固有的基因: 多情。
了解过其情史的人,无一不会感慨他风流的一面。
16岁,在这个大部分人刚刚情窦初开的年纪,尔冬升就已经初尝爱情的甜蜜。
他的第一任女友是比他还要小两岁的余安安。
俩人一同进入邵氏,合作过《三少爷的剑》、《倚天屠龙记》等电影,戏里戏外都是情侣。
他们一起成长、互相进步,给予了彼此最好的青春年华,但8年的感情终究没能敌过时间对于感情的消耗。
在美女如云的娱乐圈,一表人才的尔冬升从来不担心身边缺少异性的陪伴。
生性本就放荡的他可谓是如鱼得水,换女朋友的速度堪比换衣服。
直到有一个人的出现,让他心甘情愿地收敛了所有花花心思。
这个人就是张曼玉。
1987年,由于在一场聚会中互相看对了眼,尔冬升和张曼玉双双陷入爱河。
那时的张曼玉还不是不可一世的“曼神”,只是一个20多岁的妙龄女孩,浑身散发着青春洋溢的气息。
面对比自己年长七岁的尔冬升,时时刻刻都抱着一股迷妹的态度:
“我从他那里学到了好多,我最喜欢和他聊天,他比我懂得多。”
而尔冬升也一改此前的花心,全心全意地把爱都付诸在张曼玉的身上。
最为人所熟知的一次,张曼玉因拍戏不小心受伤,到医院缝了17针,尔冬升得知后便火急火燎地奔赴医院去照顾。
很难想象,那个混迹情场的花花公子竟然改头换面,变得一心一意。
患难见真情,也就是从那时起,他们的感情更为甜蜜、浓厚。
尔冬升玩赛车时会带着张曼玉;
张曼玉参加颁奖典礼会有尔冬升作陪;
总之,用一个词来形容的话,没有比“如胶似漆”更为合适的。
才子佳人的结合,又爱得你侬我侬,外界将他们合称为“宝玉”,期待二人书写分外浪漫的篇章。
只是,感情的进程往往会不如人们所愿。
在日复一日的相处中,尔冬升大男子主义的一面表现得越发明显,这让崇尚自由随性的张曼玉压力剧增。
随之而来的便是无止境的争吵和两看相厌的抵触情绪。
最终,张曼玉实在无法忍受尔东升的大男子主义性格,在1990年提出了分手。
分手后的尔冬升,又重回到那个登途浪子的状态,情路也是一波三折。
先是在1995年与台湾一位王姓女子结婚,但半年不到以离婚告终。
1999年又结识了幼稚园老师罗晓文,经过9年的恋情,在2008年注册结婚。
结果9年后,在2017年二人经协商正式离婚。
现如今,63岁的尔冬升历经近50年错综复杂的情路,变得孑然一身。
从娱乐圈的花心大王到如今的单身汉,现在的他还在意感情吗?
这个答案恐怕除了他本人没有人能知道。
04
平心而论,尔冬升做导演的名气不算大,比不上陈凯歌,甚至还比不过郭敬明。
甚至很多年轻人,在看到节目里他犀利的点评时,还嗤之以鼻地说出一句:“他谁啊?”
然而,尔冬升恰恰是我们最需要的那种人。
在这个被资本和流量所裹挟的时代,敢于说真话的人越来越少了,以至于各式各样的假话、假人充斥在大众的视野中。
这些人的存在,在败坏整个行业风气的同时,也让那些真正有梦想、有实力的人没有出头之日。
对于他们来说,这是一件很可悲的事情,对我们来说,亦是。
所以说,电影界我们需要尔冬升,需要像他那般名副其实的导演。
在其他领域,我们更需要“尔冬升”,需要像他那般敢于“说真话”的老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