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定社交平台上刷到过这样的天才儿童——
比如,来自澳大利亚的Cassie,年仅6岁就上了电视,办过个人画展。
而另一个叫Aelita的小女孩,2岁就在香港办展览,7岁已成为国际有名的抽象派画家。
她们星光闪闪,小小年纪就能向全世界展露自己的才华。
她们从小就徜徉在艺术的海洋里,尽情挥洒颜料,描绘绚丽梦想。
然而,你却不一定留心过,在某个遥远的村庄,也有一群这样的孩子——
他们对艺术还很懵懂,画作也有些稚嫩,但他们对绘画的热情却一点也不少。
只要给他们搭建一个艺术的舞台,他们就能让世界看到一片不一样的星空。
当然,从不为人知到熠熠生辉,这中间还有许多困难。
他们,
想上一堂美术课
湖南娄底的坪底小学就有一群这样的孩子,他们虽然长在农村,却能时时感受到田园之美。
他们也想拿起画笔,在纸上描摹出自己眼中的美妙世界。
但现实却是:上一堂美术课对他们来说,太难了。
这些孩子大多是留守家庭的儿童,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奔波劳碌。对这样的家庭而言,生活已是种种艰辛,哪还有能力去多负担一只画笔呢?
于是,当家长们面对孩子想要画画的期盼时,常常用这样一句话了结——“学好习,读好书,就够了。”
是啊,跟考大学相比,美术课哪有这么重要。家长们会有这种反应,坪底小学的王老师完全能理解。
只不过,她不想也跟家长一样,忽视孩子们对美术课的向往。
王老师坚持要让孩子们上美术课,但由于学校师资力量有限,坪底小学的老师往往是一人身兼数职。
像她,不仅是语文老师,还是数学老师,有时还得代其他课。
非美术专业出身,又没有美术教学经验的王老师,到了上课时才发现:原来,她的美术水平跟孩子们相比,差不了多少。
美术课才刚开始上,就进行不下去了,王老师一面自责,一面又深感无力。
孩子们倒是很懂事,没有吵着一定要上美术课。但偶尔也会有几个孩子,按耐不住跑到王老师面前问——
“老师,我们什么时候能再上美术课啊?”
他们,
想画出自己的世界
现代艺术家木心先生曾直言,“没有审美力是绝症,知识也救不了。”
一百多年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也提出,“美育绝不可忽视。”
他认为:通过美育,学生得以净化心灵,养成高尚人格,能培养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学会追求美好的事物。
美育对孩子们的成长,影响可谓深远。这几年国家,乃至全民都在重视素质教育。
有这样一群人认为:美育对城市跟乡村的每个孩子来说,都一样重要。他们来自情系远山公益基金会,一直致力于用互联网推动乡村儿童教育。
早在2019年开展乡村教育公益项目时,情系远山公益基金会就发现乡村学校的美术老师十分稀缺,无法满足美术课的正常进行。
为了推动城乡一体化美育,基金会马上行动起来,利用互联网教育的优势,打造了优质的线上教学课堂。坪底小学的教室被装上了摄像头跟网络设施,学生们也领到了自己的绘画工具。
孩子们人生中第一堂正儿八经的美术课,终于盼来了。
王老师回忆说,“孩子们上美术课是真的很开心,那种发自内心的快乐让我尤为感动。”
平时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一反常态地安静,认认真真拿着画笔在纸上涂抹着。
而原本对美术并没有太多热情的学生,在线上专业美术老师的指导下,也小心翼翼尝试着描摹起自己的想象。
见识过美为何物,学会如何创造美,才能对人生心怀向往。而能心怀瑰宝的孩子,人生也必将璀璨。
让孩子们爱上美术,只用了一堂课。但为了让孩子们实现真正的美术课自由,情系远山公益基金会想做的,还远不止于此。
除了为乡村学校打造优质的线上授课平台,基金会还要培养王老师这样的线下老师,掌握自己上美术课的能力。
王老师自己也积极响应,课上她和学生一起跟线上老师学习,课外她还拿出时间参与基金会组织的培训课程。
到目前为止,王老师坚持学习有几个月了,虽然单独给孩子们上课还有些吃力,但她已经对未来的美术课堂信心满满。
毕竟,在基金会的扶持跟帮助下,原本举步维艰的局面已经朝着好的方向发展。更重要的是,当初那些原本反对上美术课的声音,如今早已化为支持。
没错,曾经被家长们认为不重要的美术课,带给孩子们的是一场影响深远的改变。
王老师班上有个年纪小的女同学,上课不听讲,总是说也不听。但自从爱上画画后,这个小姑娘居然有了自制力,不管是语文课还是数学课,都能专心听讲了。
而另一个原本就喜欢自己画漫画的男生,更是悄悄告诉她,“老师,我以后想走美术这条路。”原本对未来还十分茫然的孩子,第一次把梦想跟美术联系在了一起。
美育这种看似“无用”的东西,恰恰是构建孩子们灵魂的重要组成部分。
12岁的李雨沁上了一年美术课后,在纸上画出了自己的梦想,这些五彩斑斓的梦想被装在明亮的房子里,跟着气球一起飞向天空。
李雨沁 《放飞梦想》
你看,只要给孩子们多一点关注跟引导,每个孩子都有机会成为小艺术家。
这幅画最后被命名为《放飞梦想》,孩子们通过学习美术在慢慢蜕变,梦想也在逐渐发芽。
小姑娘开始希望放飞梦想,让更多的人看到。
其实,情系远山公益基金会也想到了这点:孩子的梦想应该被守护,同样,梦想也应该有人来见证。
只是,该如何实现,这又成了一个不小的难题。
他们,
努力让孩子们发光
好在,除了情系远山公益基金会,还有一些“助梦人”也一直在路上。
比如,一直坚信“激发善意,让公益进入每个人的生活”的字节跳动公益平台,也想用自己的力量让这群乡村孩子的世界,能被更多人看到。
依托自身的平台优势,字节跳动公益联系到情系远山公益基金会跟北京尤伦斯艺术基金会,要为孩子们举办一场属于他们的画展。
三方一拍即合,更多的善意被连接在一起,一场名为“生命的色彩”艺术展由此诞生了。
《生命的色彩》艺术展
情系远山公益基金会从全国扶持的二十多所学校,征集了近80件孩子们的画作,寄到了北京尤伦斯艺术基金会手中。
李雨沁的《放飞梦想》也在其中,她每天都在小心翼翼地期盼着,自己的画能有幸被选中,被放在北京的美术馆展览。
学生的忐忑不安,王老师都看在眼里,她安慰李雨沁,“平常心一些,不管有没有被选中,你的画都很出色。”
幸运的是,李雨沁的这份憧憬,再一次被这群人守护住了。
正如当初情系远山发起公益项目,是为了每一个需要爱、需要理解的孩子,都能被温柔以待。
北京尤伦斯艺术基金会也坚持——让每一个小艺术家的作品都被看到。收到全国寄来的作品后,他们没有再往下进行筛选,而是用对待大艺术家的态度,珍视每一份孩子的创作。
利用自己多年办展的丰富经验,北京尤伦斯艺术基金会将这些画作分类整理,策划了四个章节进行归类展出。
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
为了能让展出效果更理想,他们更是对每一个展区都精心设计,用心搭建,甚至邀请了很多明星名人和抖音创作者到现场参与布展与共绘。
就这样,孩子们的作品都被挂进了北京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而值得一提的是:同期在展馆展出的是著名画家刘小东的个展《刘小东:你的朋友》。
其中几幅作品不乏他对乡村生活感受的表达,这恰好跟乡村孩子们的画相互呼应,形成了一场跨越时空在同一空间下的奇妙对话。
在这场春天的画展,你既能看到大艺术家冷静而审慎地用画笔记录下芸芸众生相,你也能看到小艺术家们童真童趣地将生活描绘出不一样的色彩。
在他们的画笔下,家乡的晚霞是一曲悠扬动人的歌,猫咪会在夜幕四合时悄悄爬上屋顶静静聆听。
汤雨涵《猫与屋》
世界纷纷扰扰,但他们的笔下却总是和谐与美好,人与大自然中的万物都平等共生。
符雨馨《万物有灵且美》
当然,小艺术家们也会用作品启发旁人思考,比如——“再华丽的皮囊,也掩盖不住思想的空洞。”
李亦臻《鹦鹉学舌》
有了美术,生命中任何一点细枝末节对他们而言都不再简陋,都值得被热爱跟描绘出来。
而这就是每一个为此努力的人,想要让世界看到的生命的色彩。
虽然疫情总是反反复复,线下展览的宣传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但值得庆幸的是,在字节跳动公益的支持下让画展能同时以线上&线下的形式举办。
得益于平台有着丰富的创作者,抖音同步上线了“一笔画开学”的线上挑战赛,邀请来俞敏洪、金龟子、凯叔等创作者一起参与创作。
这次活动激发了丰富的公益内容创造力,吸引了大量创作者参与进来,用自己的创意为这次公益项目助力。
其中有很多人通过跟孩子们的画作互动,第一次关注到这项关于乡村儿童的美育公益项目。
一笔画开学
被孩子们美好而丰富的精神世界打动的抖音用户,还积极参与了这次“助力乡村美育课堂”项目的捐款活动,一起助力乡村孩子们的艺术之旅。
通过将公益伙伴、平台创作者和社会大众联结起来,字节跳动公益希望能够激发更多人的公益热情。
短视频成为越来越多人了解公益项目的窗口,动动手指就能参与其中,“每日一善”变得如此简单。
而当我们普通人的每个小善意都不会被浪费,当这些小善意在抖音上被连接在一起时,它们就变成了一股强大的力量。
它可以让孩子们的梦想飞进高雅的艺术展厅,也能让孩子们有底气去创造更多奇迹。
有人说,活着就要去创造点什么。
而你,也可以选择陪伴这些孩子们去创造些什么。
在抖音搜索“一笔画开学”在线观看画作,并参与情系远山公益基金会“助力乡村美育课堂”项目捐助,让小艺术家们的艺术之旅继续下去。
愿每一个相信美的孩子,都能被我们的爱点亮,绽放出自己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