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雨茜
编辑 | Amy Wang
作为7月20日院线复工后首个重要档期,今年国庆档备受瞩目。
根据猫眼和灯塔最新数据均显示,截至7日上午7时,国庆档总票房已突破33亿元人民币,其中《我和我的家乡》票房突破15亿,《姜子牙》超12亿,《夺冠》国庆期间票房接近3亿。2020年度中国电影大盘也在10月4日突破100亿元大关。相比于2019年的“建国70周年”特殊节点的51亿总票房虽仍有一些差距,对于复工不足三个月的电影院而言,这个成绩非常惊人,毕竟2018年国庆档总票房仅为19.1亿。
在国庆假期5.5-6亿人次出游背景下,从8天接近40亿的票房成绩来看,可能确实存在“报复性观影”。不过相比于观影热情,影视传媒板块的股市倒显得异常冷清,甚至冷漠。表现在炒短线的人数减少、热情减退,高票房影片的出品公司市值不升反降,很多参与出品国庆档影片的传媒股公司长期增长仍不被大多数人看好。
节前传媒板块短暂拉升
从内容方面看,《姜子牙》的大热多半因现象级爆款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吸引了大批观众。但上映后几天,却因口碑两极分化导致后劲不足,票房已被黑马《我和我的家乡》反超。
依靠预售票房优异成绩,《姜子牙》国庆档首日票房达3.62亿元,《我和我的家乡》宣发声量弱于《姜子牙》,该片首日票房达2.74亿元。上映第二天,《姜子牙》在票房方面继续领先《我和我的家乡》超过1亿元。票房变化亦影响影院排片,排片占比方面,《姜子牙》由上映首日的36.4%上升至41.1%,《我和我的家乡》同期则由33.6%下滑至32%。上映第四天,便实现了反超,截止10月7日发稿,《我和我的家乡》已经在票房、排片、上座率上全面碾压《姜子牙》。
不过,尽管《我和我的家乡》的票房收入可观,但出品方北京文化之前股价一直萎靡不振,上半年净亏损6429万元,此次票房的优势或许会对其股价起到提振作用,但受疫情影响,该片与去年国庆同类电影《我和我的祖国》31.7亿的票房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
凡此种种都说明,国庆档存在“报复性消费”的可能性,但影视公司短期内依靠个别“爆款”快速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可能性不大。口碑的下滑、公司原本的经营不佳仍然是尚未解决的难题,30号的小幅上涨更多的是对国内电影的提振和信心,除此之外,没有其他长期意义。
影视行业的回暖,热门档期仅是小的开始
招商证券表示,考虑到国庆档期影片类型涵盖剧情、喜剧、动作以及动画等多个类别,或许有利于满足多元观影需求;此外,今年各地对于国庆省际出行和旅游有一些软约束,可能会促使观影需求上升并助推票房的上升。因此,招商证券认为今年国庆档期票房总体仍将较复工以来的票房有明显的增长,预计可以达到40亿左右,但同比增速与去年相比或将有所回落。
中泰证券认为,积压许久的观影需求与疫情导致的出行受限,叠加高关注度内容定档,有望带动电影市场观影人次及票房进一步回暖。
很显然,疫情带给行业带来的创伤还未愈合。
“国庆档、春节档的季节性影响实际上只是短期、一次性的,对影视股的业绩并不会产生决定性的作用。从以往的经验看,市场对爆款会有预期,一般在火爆之前股价就率先反应,对长期走势的影响不会很大。”一位长期关注影视行业的券商人士表示。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