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让孩子孝顺,就从接受孩子的好意开始!网友:老人做得到才怪

2020-04-09   曦曦妈说教育

​朋友说,她的奶奶今年80岁,这几年来时常说15岁的孙子没孝心。小时候,有好吃的好玩的,奶奶总是想着小孙子。而当小孙子把自己的零食分享给奶奶的时候,奶奶总是拒绝,一脸慈爱地告诉小孙子:“奶奶不喜欢吃,你吃吧,我看着你吃就行了。”

家里如果有一点剩饭或者剩菜,奶奶总是不让小孙子吃,每次都让小孙子吃新鲜的饭菜,还借口说自己最喜欢吃剩菜剩饭了。再大一点的时候,小孙子希望和奶奶一起平分剩菜剩饭,却一而再,再而三的遭遇拒绝。而如今,奶奶年纪越来越大了,牙齿和肠胃也越来越不好了,小孙子早已习惯了把最好的留给自己。每一次奶奶见到自己碗里的剩菜剩饭,就会唉声叹气地说:“你十多岁了,一点孝心都没有。”

而此时,奶奶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当年拒绝孩子的好意,所以才有了今日的结局,还到处宣扬说自己的小孙子如何没有孝心。而她的小孙子呢?早已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看着如今奶奶不待见,还到处摆谈自己,自然也是一股股怨气升天。

其实,像这样的画面,在我国很多家庭都是非常常见的。孩子小时候,父母和老人总是把自己最好的东西分享给孩子,企图带动孩子也成为一个会分享的人。但是当面对孩子的分享时,他们却因为爱孩子而拒绝孩子的好意和孝心,也正是因为这种拒绝,才导致了如今很多孩子目无尊长,习惯新以自我为中心。

曦曦妈一再倡议,我们在教会孩子分享的时候,也要懂得接受孩子的分享,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孩子感受到分享的快乐,成为三观端正的人。可网友们忍不住感叹:“老人做得到才怪呢!”尽管如此,曦曦妈还是希望作为父母和长辈的我们,要认真审视这些问题——

(1)教会孩子分享,不等于逼着孩子分享。

为了不让孩子成为自私鬼,逼迫孩子分享的问题在很多家庭也是非常严重的。亲戚带着小孩儿来家里串门了,为了表示对对方的欢迎和热情款待,父母总是喜欢让孩子把所有好吃的、好玩的拿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这个时候,如果孩子愿意还好说,但如果还有有丝毫的不愿意,家长们就开始上纲上线,对孩子不是责备就是打骂。这种逼迫孩子分享的行为,只会让孩子感觉到分享的痛苦,而不会让孩子感受到分享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我们不强迫孩子做分享,但我们可以适度地引导孩子做分享。当孩子愿意把零食、玩具等分享给其他孩子一起玩的时候,父母的认可、表扬,可以让孩子在精神层面上得到饱和。孩子做出分享之后,一方面得到了精神上的肯定,另一方面也收获了一个共同玩乐的伙伴,可谓是一举两得。

(2)面对孩子的好意,不要残忍的拒绝。

有亲戚总是抱怨,说自己的儿子每个星期一百多元的生活费,零花钱还另算,可家长却什么好处也没得到。就算是夏天买雪糕,孩子也是只顾着自己,丝毫不问家长要不要吃一支。当孩子生日的时候,孩子总是狮子大开口要几百块钱请同学吃东西,连一口蛋糕都不会给父母预留。而当父母生日的时候,孩子不仅没有丝毫表示,连一句生日快乐的祝福都给省略了。

孩子为什么毫不顾及父母的感受?为什么事事都总是只考虑自己,却把父母抛之脑后?这又何尝不是,家长最初的教育方式有问题呢?

我的女儿过生日,她的第一个生日愿望是节约零花钱,给我买漂亮的裙子;我过生日的时候,她会大大方方地拿着自己的零花钱请我吃饭,给我买生日蛋糕,让我自己选裙子她给我付钱。很多朋友知道后,都特别羡慕我有这么一个懂事的女儿,但我想说,只要在教会孩子分享的时候,我们不再拒绝孩子的分享,人人都可以收获孝顺、感恩的孩子。

(3)家长爱孩子,也要教会孩子爱他人。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我相信这句话大家都非常熟悉。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生命影响另一个生命的过程。当孩子分享零食给你的时候,不要拒绝,大大方方地接过来,给孩子说一声谢谢即可。我们爱孩子,也要教会孩子爱我们,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有责任感、有孝心、懂感恩的好孩子。

生活中,有的老人总是喜欢问孩子要东西吃,孩子给了他又说不吃;孩子不给,他又说孩子小气。如此矛盾的行为,在孩子看来往往是不可理喻的。既然在向孩子讨东西吃,那么孩子给你之后,就一定不要拒绝,接过手之后,给孩子表示感谢就行了。不要捉弄孩子,第一次或许孩子觉得新鲜,多几次孩子就觉得自讨没趣了。不要消耗孩子的好意,只有懂得接受孩子的好意,孩子才会渐渐变得有孝心。

————————

家庭教育,对一个孩子成长来说非常重要!尤其是家里的老人,更要明白以上三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