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知识!你知道先秦时期的祭祀对象都有谁吗?

2020-06-04   祭祀文化网

原标题:冷知识!你知道先秦时期的祭祀对象都有谁吗?

在先秦时期,礼制对于社会各阶层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礼有五经,莫重于祭,是以事神致福。”祭祀是礼制里最重要的内容。根据祭祀对象的不同,主持祭祀的阶层不同,则对应不同的礼仪模式和祭祀形式。那么先秦时期的人们的祭祀对象都有谁呢?今天就和小编一起探索一下吧。

祭“鬼”

自商朝起,人们笃信鬼神,无论大事小情,都会用龟甲牛骨进行占卜,还会把占卜的内容刻在这些龟甲和牛骨上。而这里的“鬼”,并非现在意义上的鬼怪,而是指“祖先神”。在西周时期,人们将逝去的祖先称为“鬼”,对“鬼”的祭祀是所有祭祀活动中最为完备而复杂的,甚至会根据亲疏关系,将祭“鬼”的进行等级程度划分。

祭“神”

除了对“鬼”的祭祀,“神”也是人们祭祀的主要对象。当时的“神”主要是指“自然神”,包括风神、雨神、云神、四方神、巫神(早期萨满教)、鸟神(图腾)等。自周朝起,每一旬都有固定的祭祀对象,全部祭祀完一次就是一年。

在当时,对“神”的祭祀主要源于对农业发展的重视。正如《礼记·月令》中记载:“是月也,天子乃以元日祈谷于上帝。乃择元辰,天子亲载耒耜,措之于参保介之御间,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躬耕帝藉。”天子率领大家祭“神”,主要是为了祈求风调雨顺,粮食丰收。

祭祀食品

先秦时期,谷物的种植已经趋于成熟,人们将谷物作为主要祭祀食品,这在《诗经》中可窥见一斑。如《周颂丝衣》中记载:“自堂徂基,自养徂牛,鼐鼎及鼒。兕觥其觩。”这是描写周成王祭祀的诗,描述祭祀开始时,先要从堂到门口去查看边豆,也要从羊到牛去查看祭牲。把大鼎、小鼎的鼎巾都揭起来,把各祭祀用的酒器都摆放好,为祭祀做好一切准备。

除了谷物,鱼也是祭祀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周颂潜》中记载:“猗与漆沮,潜有多鱼;有鳣有鲔,鲦鲿鰋鲤。以享以祀,以介景福。”凡是王侯祭祀祖先,都要用干鱼或鲜鱼,而且用量非常大,甚至可以称之为“鱼祭”。

先秦祭祀礼仪纷繁复杂,各种祭祀目的和方式不一而足。但这无不展现了中国古人重礼的传统,也为后世的祭祀文化开创了先河。

关注公众号【祭祀文化网】小编带你了解不一样的“祭祀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