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诸子百家中的名家,则不得不说著名的“白马非马”。这个典故和以巧舌如簧著称的名家有着极大的关联。
“白马非马”出自名家代表人物——公孙龙。
公孙龙,字子秉,战国时期赵国人,曾为平原君门客,其代表作为《公孙龙子》。
公孙龙可谓诡辩派的鼻祖,算是所有“杠精”的祖师爷。据传,赵国的马染上了瘟疫,以至于赵国大量战马都死了。秦王因为担心赵国的马疫会传染到秦国,于是下令,凡赵国的马,均不可进入秦国国境。
恰好这时,赵国的公孙龙受平阳君之令,出使秦国。公孙龙骑着一匹白马,刚要进城,就遇到了秦国守门城卒的阻拦。
城卒指着秦王颁布的法令,说道:“人可进城,但马不可以。”
这时,公孙龙展现了他的特殊技能,也就是诡辩。
公孙龙说:“白马不是马,你可以说黑马、黄马、白马都归属于马这一系统,但如果单独说马,则不能说马就是白马,因为马只指明了这一形体,却并没有指定颜色。如果我想要一匹马,你牵一匹黑马也行,牵一匹黄马也行。但如果我说,我要想要一匹白马,那么你给我一匹黑马或黄马肯定是不行的了。所以白马和马并不是一个概念,因此白马不是马。”
依据龙孙龙的论点,马这一名词是只命形而不命颜色的。但是白马这一名词是既命形又命颜色的。其次,黄马与黑马都可以标作为马,但是它们不能标为白马,求证马和求证白马是不能划等号的。所以,白马并非是马。
于是,闻名于世的“白马非马”论诞生了,秦国城卒听完公孙龙的诡辩后,无力反驳,只得任由他骑着白马走进了城门。
自此以后,公孙龙以及他的“白马非马”论,声名鹊起,各大学派,各个专家学者都上门找他辩论,希望能打败他的歪理邪说,但公孙龙凭借他的口才,舌战群儒,鲜有败绩,甚至连孔子的重重重孙子孔穿都来了,结果也让公孙龙用孔子儒家的故事将其打败,这让公孙龙更有名望了。
“白马非马”这一论点,影响了后世几千年,甚至著名武侠小说作家古龙也用过,他就调侃过,白马非马,所以女朋友不是朋友。
欲知后事如何,请点击阅读:白色的马不是马?诸子百家中的“杠精”学派——名家(下)
本文内容为原创,未经过原作者或者现发布者的同意,任何个人或单位都不得转载。